三上语文第三单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320725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语文第三单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10.风筝【教学目标】.巩固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并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所述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学习按照叙述顺序给课文划分意义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在做、放、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心情变化。.引导理解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是难点。【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和伙伴做风筝、放风筝。语言朴实,描写做、放飞风筝,层次清楚,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待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突出了童真童趣

2、,要引导学生细致体会。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 ,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学生情况分析】1.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来讲,对这篇童真童趣的课文,一定会很感兴趣,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情节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已学习了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意义段。本课围绕风筝写了做、放、寻风筝的过程,这是一种顺承式的段落结构,学生初次接触,可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后思考题中得到启示;二是从文章开头得到启示。【教具准备】课件前置作业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把你的感受和理解写在书上。4.搜集几个描写心情的

3、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第一课时 教师引导 积累热身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背描写放风筝的古诗村居-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激情质疑,导入新课重温古诗从熟悉的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回忆激情:“放纸鸢”是干什么? 板书: 风筝 同学们,放风筝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放过风筝吗?一谈起放风筝,同学们都两眼放光,那你能谈一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质疑导入: 如果给我们的那次经历写一篇作文,你的题目是什么?答案预设:放风筝,一次快乐的回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贾平凹笔下的风筝。看看你们取的题目,再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产生?答案

4、预设:为什么不取放风筝?他想用风筝寄托一种怎样的情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说说自己放过什么样的风筝。齐读课题,思考答问。质疑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被证明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将借助美丽的风景图片、抑扬顿挫的解说词来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带着刚才的疑问,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巩固新词:出示词语,学生认读。顺机理解“憧憬、依然、凌空飞起、田埂、水磨坊”等词意思。.初步释疑,感知内容: 作者为什么取风筝而不取放风筝了呢?预设:不只写了放风筝,还写了做风筝,找风筝。4.方法引

5、路,学习划分逻辑段落及概括段意。导语: 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按时间顺序概括段意的发法,看看这篇课文我们按什么方法分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引路:a.看课后习题“课文写出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得到什么启示?(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b.从部分自然段开头第一句总述句入手。 概括逻辑段意思,抓住总述句或提炼或补充完整。5.引导学生体会总分构段方法。方法引路:(1)这篇文章如果只用一句话概括内容,你最想说哪句话?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自然段为文章的中心句,(2)再看第一段与其它自然段的关系,认识总-分结构。6.用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素法:时间、谁、干什么 根据回

6、答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7.再读课文,继续质疑: 学习是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再读一读课文又有什么问题产生呢? (答案预设:为什么要写做风筝?为什么要写水磨坊)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明确自读要求: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最后画出不懂的地方。 集体交流,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要素法:时间、谁、干什么学习划分逻辑段小组交流,指名说。学会自学,明确方法,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交流合作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已学习了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意义段。本课围绕风筝写了做、放、寻风筝的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概括段意的新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巩固用要素法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不仅

7、关注概括的质量,更要帮助学生梳理明确概括的方法。学习文段21.自读感悟: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吗? (快乐,兴奋)2.细读感悟: 出示小组学习单:请你细细地去读一读、品一品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快乐吗?把体现快乐的词句划出来。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机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根据回答点红“精心”和“憧憬、希望”。)引导理解“憧憬”的意思。角色转换:请问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指导朗读: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

8、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根据回答点红“依然”,“幸福鸟”。)角色转换:你们为什么取名叫“幸福鸟”呢?还把名字写在上面,这么糟糕的风筝不难为情吗?指导朗读:因为我们热情涌动,因为我们把希望筑进了风筝,所以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齐读。).方法感悟: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同命运共呼吸,这样你才能真正找到阅读的快乐。四、开放延伸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我们做风筝时的幸福和憧憬。再读,读出快乐的心情。引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我们的心情。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交流朗读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

9、验,深入感悟。课下去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开火车说搜集的描写心情的词语。2.描写心情的词语心乱如麻 忧心如焚 黯然无神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心神不宁喜出望外 心花怒放 心灰意冷积累热身接龙朗读。说出自己搜集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复习导入: 童年的生活的确是五彩斑斓呀!连一只不象样的风筝因为是我们亲手所做,因为它满载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所以风筝变得这么美丽,所以我们变得这么幸福。 (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齐读。方法小结:我们从写他们做风筝时心情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他们的快乐。.过渡: 带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风筝,让我们一

10、起去放飞它吧。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思考对话复习导入,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为理解内容做准备。.读中感悟:各自读读-4节,你们体会到作者放风筝的心情如何,好吗?从哪里体会到的?(各组指名) (想象预设:无限快乐、兴奋化成极度的难受)组织全班交流:.重点感受“快乐”:(第3.4节)从“风筝”中感受快乐:同学们,放风筝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风筝能飞上天。)引读:“我们快乐地喊叫着,在田野里奔跑。”能把风筝高高地放上天,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请你再来读读三四两节,把描写风筝飞上天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指导朗读:“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1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此时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 (想象句式: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 也飞起来了。)再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边读边想象意境:是呀!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飞起来了。让风筝在我们的朗读中越飞越高吧!齐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一、二两句。)“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风筝真的飞到了云彩里吗? (想象句式:风筝飞到云彩上,我们。)边读边想象:就让我们变成风筝一起飞到天上去吧 从“我们”中感受快乐: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不光风筝为我们述说着快乐,我们自己更是抑制不住的快乐,请

12、你再拿起笔,把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交流汇报预设: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拼命地奔跑。” (根据回答点红“快活”、“拼命”。)望着高飞的风筝,你们会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喊出来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换位采访:你们真的不累吗? (快乐使我们忘记了累。).感受伤心: 师配乐范读: 快乐的时光似乎总是短暂的。“忽然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感受心情: 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伤心、沮丧) 读词品句: 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的悲伤

13、,你可以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他们的难受呢? (预设答案:“嘣、抖动了一下、极快、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风筝:线嘣的断了,我们的心也嘣的碎了,风筝极快飞走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你望着精心制作的风筝一下子不见了,你望着手中纂了一天的风筝,极快地消失了,你会喊什么? 入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刚才还快乐得像在飞,一下子难过到了极点,谁都不愿意接受呀!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二、精读“放飞”, 边读边想象体悟情感变化 (1)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表示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2)思考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朗读思考想象提示:学生的汇报可能不是按照“风筝”和“我们”的版块分开说的,很可能结合在一起,或者单纯地说“我们”怎么快乐。小组合作学习:1.先各自默读课文,再组织组员讨论。2.围绕问题展开想象。温馨提示:发言有序,认真倾听,善于补充或质疑。作好汇报准备1自主默读。2小组交互反馈。3小组派代表汇报。读思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有层次地训练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写法构建:放风筝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