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31353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439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39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39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39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39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4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 了解原子的结构;(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

2、大致的了解;(5)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教学过程一、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1、宇宙有多大?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

3、过程。交流资料:(1)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 哥白尼与日心说;(3)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3、宇宙的组成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二、 物质由分子组成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

4、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分割物质实验: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三、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1

5、、固体分子的排列非常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液体 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3、气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间距很大,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具有很强的流动性。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四、 原子结构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第二节 质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

6、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汽车、轮船, 所有这些东西叫做物体。物质:构成物体材料叫做物质.物体: 由物质组成的实物叫物体。(有形状、有空间、有体积、有量的多少)关系: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桌子是物体,而桌子是木头做的,木头则称之为物质。(2)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特征: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块冰由于温度升高, 化成了水,它的形状、状态、体积都改变了,但它的质量不变.又例如:一副杠铃,无论是放在地球上还是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并不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单位(1) 在国际

7、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其它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2)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千进位)1吨 = 1000千克 1千克 = 1000克 1克 = 1000毫克(3)对质量的单位要形成具体的概念.如5分硬币的质量约为2克,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成人的质量约为60千克等。3质量的测量(1)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电子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构成: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

8、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 质量。(3)天平的铭牌感量:是表示一架天平能称出的最小质量,因此小于天平的感量,天平就感觉不出来了,天平的感量越小,它的准确度就越高,称量:是表示这架天平每次最多允许称的物体质量.(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把被测物放在左盘边,接“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

9、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说明调节好的天平如果移动了位置需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否则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只要指针在零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即可判断天平横梁平衡.(5)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防止损伤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防止锈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天平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砝码要有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6)物理天平的使用,先调平衡调节天平底板上的螺母,使天平底板水平;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螺母,使天平的

10、横梁平衡 .(7)液体质量的测量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1.将容器灌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液体的质量m液m2m1。(8)微小物体质量的测量可采用“聚少成多,测多算少”的方法.如课本上提到的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则可将100张(或适量的张数)相同的邮票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出这100张相同的质量m克,那么一张邮票的质量m1m/100克. 第三节 密度(1)一、学习目标1.复述密度的定义,写出密度公式,说出公式中的各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写出并读出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克/厘米3”,说明其含义,领会密度单位(复合单位)的确定方法。2.会推导克/厘米与千克/米的关

11、系。3.会用公式=m/v计算物质的密度。4.认识用实验、比较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5.领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一、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三、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V/m-密度-千克每

12、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注意事项: =V/m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个一种物质的(密度)值与m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决定。3、单位:千克/立方米、 克/立方厘米。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 1g/cm3=1103kg/m34、一些物质的密度值 对于同一种物质,如水在不同 的状态下,密度不同,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3kg/m3;还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要求学生

13、记住水的密度值:1.0103kg/m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kg。 读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虽然m与V变化,但密度不会变,因m与V的比值不变。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性,我们就可以科学地来鉴别物质。5、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

14、,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学生思考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