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309166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院医师规培中医二阶段操作考试试题一、经穴定位题目1 .试述尺泽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 .试述列缺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 .试述鱼际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 .试述少商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5 .试述商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6 .试述合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7 .试述手三里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8 .试述曲池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9 .试述迎香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0 .试述地仓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1 .试述下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2 .试述头维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3 .试述天枢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4 .试述犊鼻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5 .试述足三里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6 .试述上巨虚穴的归

2、经并点出该穴。17 .试述丰隆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8 .试述三阴交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19 .试述阴陵泉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0 .试述血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1 .试述通里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2 .试述神门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3 .试述后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4 .试述听宫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5 .试述攒竹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6 .试述肾俞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7 .试述大肠俞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8 .试述委中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29 .试述承山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0 .试述申脉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1 .试述太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2 .试述照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3

3、.试述内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4 .试述外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5 .试述支沟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6 .试述翳风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7 .试述风池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8 .试述阳陵泉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39 .试述悬钟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0 .试述大椎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1 .试述神庭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2 .试述水沟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3 .试述气海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4 .试述中脱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5 .试述四神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6 .试述八邪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7 .试述太阳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8 .试述印堂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49 .试述十宣穴的归经并

4、点出该穴。50 .试述尺泽穴的归经并点出该穴。答案:1. 尺泽:手太阴肺经,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横侧凹陷处。2. 列缺:手太阴肺经肺经,挠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挠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模骨茎突上,指尖 下凹陷中是穴。3. 鱼际:手太阴肺经,第一掌骨中点横侧,赤白肉际处。4. 少商:手太阴肺经,拇指横侧指甲根角旁0.1寸。5.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食指末节横侧,指甲根角旁0.1寸。6.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 1、2掌骨间,当第 2掌骨横侧的中点处。简便取 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蹊缘上,当

5、拇指尖下 是穴。7. 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8.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牌连线中点。9.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10. 地仓:足阳明胃经,口角旁约 0.4寸,上直对瞳孔。11. 下关:足阳明胃经,在耳屏前,下颌骨牌状突前方,当颤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12. 头维:足阳明胃经,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 4.5寸。13. 天枢: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 2寸。14. 犊鼻:足阳明胃经,屈膝,在能韧带外侧凹陷中。15. 足三里:足阳明

6、胃经,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1横指处。16. 上巨虚:足阳明胃经,小腿外侧,犊鼻下 6寸,犊鼻和解溪之间。17. 丰隆:足阳明胃经,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崎外2横指(中指)处。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阴陵泉:足太阴脾经,胫骨内侧牌下方凹陷处。血海:足太阴脾经,屈膝,在骸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骸骨上缘,第 2至5指向上伸

7、直,拇 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阳陵泉:足少阳胆经,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悬钟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气海 中脱足少阳胆经,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督脉,后正中线上,第 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四神聪:经外奇穴,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47. 八邪:经外奇穴,在手背,第 1-5指间,指蹊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共八穴。48. 太阳:经外奇穴,在颗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49. 印堂:经外奇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50. 十宣:经外奇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 10穴。针灸技能操作1单手进针法的操作2 .指切进针

8、法的操作3 .夹持进针法的操作4 .舒张进针法的操作5提捏进针法的操作6提插法的基本操作7.捻转法的基本操作8循法的操作9弹法的操作10刮法的操作11摇法的操作12飞法的操作13震颤法的操作14提插补法的操作15提插泻法的操作16捻转补法的操作17捻转泻法的操作18平补平泻针刺法的操作19开阖补法的操作20开阖泻法的操作21呼吸补法的操作22呼吸泻法的操作23迎随补法的操作24迎随泻法的操作25徐疾补法的操作答案26徐疾泻法的操作27晕针如何处理28滞针如何处理29弯针如何处理30断针如何处理31血肿有何表现以及如何处理和预防32温和灸的操作33回旋灸的操作34雀啄灸的操作35隔姜灸的操作36

9、隔盐灸的操作37留罐的操作38走罐的操作39闪罐的操作40电针疏波的作用及如何调节41电针密波的作用及如何调节42电针疏密波的作用43耳穴穴位注射药物的剂量是多少44耳穴心区的压丸法的操作45额中线的取穴定位46额旁2线的取穴定位47额旁3线的取穴定位48顶中线49三棱针刺络放血的操作50梅花针叩刺法的操作1、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 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适用于短毫针进针。2、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腌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 刺入腌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3、夹持进针法:用严格消毒

10、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腌穴的皮 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腌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 肤紧绷,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适用于皮 肤松弛部位的腌穴。5、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 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腌穴。6、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查的操作手法。使把针由浅层向下刺 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到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的做上下纵向运动 就构成了提插法。

11、7、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腌穴内反复前后来回 旋转的行针手法。8、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巡行径路,在数学的上下部轻柔的循按的方法。9、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的方法。10、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 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11、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12、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 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13、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

12、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 针身轻微的震颤的方法。14、提插补法: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15、提插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16、捻转补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 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17、捻转泻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 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18、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19、开阖补法:出针后迅速按针

13、孔为补法。20、开阖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21、呼吸补法: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22、呼吸泻法: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23、迎随补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的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24、迎随泻法:针尖迎着经脉的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25、徐疾补法:进针是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26、徐疾泻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27、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 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指针刺人中、素醪、内 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扔不省人

14、事,呼吸细微,脉细弱 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28、滞针: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腌穴附 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 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 释,即可消除滞针。29、弯针: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 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 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 留在体内。30、断针:医者态度必须从容

15、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 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镣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 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镣子 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31、血肿: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 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 轻轻按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3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腌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33、回旋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的施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