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30909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5清平乐 村居共几课时 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1三维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难 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教学资源学过的有关乡村景色的诗句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

2、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预习设计1正确诵读词,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2自己试着理解词的意思3搜集有关乡村的诗句,了解辛弃疾。学 程 设 计导 航 策 略调整与反思一复习导入(2分钟)出示诗句完成句

3、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观看村居画面(美丽)(被景色陶醉了。)第二板块:导入新课(3分钟)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2、(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第三板块:预习展示,反复诵读。(5分钟)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第四板块:学习课文(15分钟)1、学习单:(1、)请大家把书打开,把词认认真真地读一遍。(2、)轻轻读词,然后一边想想你从中

4、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2、指名交流,茅檐、(茅屋)小溪(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3、引发学生讨论,可以说是老夫妇酒醉,可能是老夫妇被眼前美景陶醉,可能是老夫妇为儿子的勤劳陶醉,可能是作者被眼前美景陶醉。(为眼前的景色所醉)4(1)生:一对年老的夫妻。(互相夸奖赞美对

5、方的好。)指名交流2)(夸大儿:你真能干,知道帮爸爸、妈妈干活了。你真勤劳!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夸中儿:人不大,却也能帮家人干活,真是好样的,不愧是农民的儿子。是呀,诗人在写作时还是十分讲究推敲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番。一个“卧”字,可以让人想到小儿可能是趴着,可能是躺着,还可能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在理解“无赖”时,可让学生回忆所见、池上、小儿垂钓中孩童的形象)(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和睦的家庭、谐的家庭。)第五板块:简介作者,深悟诗情(9分钟)【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

6、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第六版块:丰富画面,吟唱背诵。(5分钟)1、齐备这首词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第七板块:总结课堂,延伸课文。(1分钟)出示课后作业: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将清平乐 村居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大自然真是个魔术师,给我们带来了鸟语花香的春天,带来了热情似火

7、的夏天,秋高气爽的秋天,和冰天雪地的冬天。特别是我们乡村的四季,常常被文人墨客所赞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句描写乡村风光的,来考考大家。2、出示图看到这幅图,你想到那首诗?这首诗的题目是(村居)3、出示:村居画面和古诗。这样的村居你感觉怎么样?难怪高鼎醉了。这里是酒喝多了吗?那是什么?(板书:陶醉)第二板块: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村居,介绍词。2、正音:乐(yu) 齐读课题3、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第三板块:预习展示,反复诵读。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2、指名2-3名学生读。

8、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n?3、指导朗读: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4、师范读,出示画线读5、齐读第四板块:学习课文1、出示学习单2、相机出示个别画面(多媒体):翁媪、大儿、中儿、小儿3、这些图美吗?如果我们把这些放在一起,大家再看一下如何?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指名交流)能用一个字谈谈吗?(美,爽。)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字,你觉得哪个字合适?(醉)这个醉是什么意思?谁醉了?为什么醉?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有道理就行,因为古往今来,为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有过争论,老师认为大家只要说

9、得有理就行。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醉了吗?为什么醉的?4、:“醉”字真好啊,这里的一切让我们都醉了。那咱们就一起和这家翁媪聊聊。1)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提问:“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夸赞对方的好?用我们的土话说一说,这就是吴音,据说我们海门的方言属于吴方言,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还真是好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下。“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7、听完了老人家的话,让我们再来夸夸三个

10、儿子。先来夸夸谁?理解“锄豆”理解“二儿”8、那小儿呢?他在干什么?他就不值得夸吗?(溪头卧剥莲蓬)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师:“卧”什么意思?(趴)如果这里直接用趴行不行?(“趴”没有“卧”好,不生动。)我们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躺”、“睡”)那用“躺”、“睡”好不好?为什么?这真是一个可爱小儿呀,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无赖”来形容他,你知道无赖是什么意思吗?读一读这句话,(这里的“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那从哪儿看出小儿“无赖”呢? 9、再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他一个词。10、这一动一静,让人醉了。学到这儿,你能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吗?第五板块:简介作者,深悟诗情1、你们都说出了辛弃

11、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幻灯出示: 2、看到这情景能不羡慕吗?是呀,酒不醉人人自醉。征战沙场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会怎么想?(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12、学到这儿,你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吗?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请你试一试(出示词及图)13、指名读,相机指导感情朗诵、齐诵,轮诵。2、小结: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从词中我们能看到辛弃疾对传统一中国,让每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第六版块:丰富画面,吟唱背诵。1、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这个村居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实在记不住的也可以看一下书。师引背。2、这首词韵律很美,如果配上好听的音乐就更美了。请大家欣赏这首欢快的歌,可以一起打节奏、一起唱。(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第七板块:总结课堂,延伸课文。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2、作业设计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将清平乐 村居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