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30895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种的概念,并能与种群的概念进行区分。(2)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4)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 物种(1) 概念: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并且产生的一群生物。(2) 实例: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的,即使,也不能产生,如马与驴能够交配产生骡,但骡是不育的。2. 隔离(1) 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育的现象。(2)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称为。 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

2、由于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导致种群间个体不能相互交配, 或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称 为。(3)关系:地理隔离不一定就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在着生殖隔离, 出现了,则标志着已经形成新物种。3.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地雀的形成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祖先属于物种,因被海洋隔开出现隔离形成的种群,不同的种群可能出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 。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在一个种群中,某些

3、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 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的物种。(2) 环节: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及隔离。(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 共同进化(1)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是种间互助,如某种 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也可以是种间斗争,如猎豹追捕斑马。(2)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如原始大气没氧气一厌氧生物(无氧呼吸)一出 现光合生物一大气有氧一好氧生物。( 3 )概念:共同进化是指之间,与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4、4) 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3.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1) 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2) 大约35 亿年前15 亿年前,只有和的两极生态系统。( 3 )大约1 5亿年前,出现了生物,出现了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实现了,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加快了生物进化的。(4)距今约5.7亿5.0亿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5) 大约距今 4 亿年,一些海洋生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原始的陆地生物,主要是,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6) 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

5、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_和先后扮演生产者的主角,、等成为地球上占优势的的动物类群,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4.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 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2) 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与交替出现的过程。(3) 在现有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是为核心的现代生 物进化理论。(四) 总结1.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的改变。2. 和产生进化的原始材料。3.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三合作探究与展示1. 理解分析物种的概念(课本P122技能训

6、练)假设甲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个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 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如图所示:假设乙湖I灰色鱼红褐色鱼 金黄色鱼湖I红褐色鱼湖II红褐色鱼湖II褐色鱼红褐色鱼 金黄色鱼(1)在假说甲和假说乙中,湖泊I和湖泊II中的两种鱼的祖先各是哪种鱼?2)关于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种群的形成,假说甲和假说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 DNA分析表明,湖泊I中红褐色鱼与湖泊II中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这 一证据支持哪个假说?(4)什么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湖泊I中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不是一个物种?2列表比较种群和物种这两个概念的区

7、别和联系种群物种概念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 个体。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 行基因交流,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 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且能产生可 育的后代。生活地 域较小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多个 种群判断标 准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殖隔离,父配产生可育后代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生殖隔离相互联 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 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的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或 品种),当发生生殖隔离后进而形成

8、新的物种。3.分析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方式一渐变式形成物种(经过长期的而达到,形成新物种)地理隔离一个种群地质变迁 多个小种群环境变化保留不同基因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两种群相遇可能进行基因交流亚种新物种产生两种群相遇不能进行基因交流i k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继续改变生殖 隔离多个亚种 不同物种间都存在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d隔离,如爆发式形成物种:物种A, 杂交染色体加倍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物种bJ【课堂训练】例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

9、 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 B C D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 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 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 组,推动了生物进化。答案:D例 2 16 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 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

10、,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解析: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 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答案:B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 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 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 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2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 称之为()A. 杂交育种 B.人

11、工诱变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3.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 自然选择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 B.选择C.生殖隔离 D.物种变化四拓展训练A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C.用进废退的结果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2. 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A.地理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3.

12、 狮子和斑马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着( )A.相互选择B.相互竞争B.生殖隔离的结果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食物交流D.能量交流4. 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堊纪末期尽殁于世。从生 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A.食物不足B.防卫能力不强C.环境变化D.生存斗争失败5.1937 年某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那里气候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 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不耐寒冷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三叶草再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13、6.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 优势,该现象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7. 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说明(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环境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C.枫树适应寒冷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8. 关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A. 原始生命一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一自养型原核生物一需氧型原核生物一真核生 物B. 原始生命一自养型原核生物一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一需氧型原核生物

14、一真核生 物C. 原始生命一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一需氧型原核生物一自养型原核生物一真核生 物D. 原始生命一需氧型原核生物一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一自养型原核生物一真核生 物9.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 24%、 72%B. 36%、 64% C. 60%、 40% D. 57%、 43%10.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11. 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单独进化的B.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 的多样性12. 鲱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B.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C.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D.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3.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