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30878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企业管理与经济技术分析复习资料1. 管理的定义: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协调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2. 管理的含义:实质是协调内外;核心是决策;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过程;目的:达成既定组织的目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效率是提出与产出之间的比较关系,效果是达成目标的程度;环境变化同时带来机会与危险,管理方式应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 管理的特征:科学性与艺术性;综合性与应用性;管理方式的不确定性;4. 管理的职能:计划(首要职能):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

2、径的安排和策划;组织:对成员活动进行合理分工与合作,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使用,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设置管理机构,划分管理层次;领导:管理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利和自身的能力去影响下属,使之为实现组织目的而努力工作;控制:A. 纠正偏差B.调整计划;5. 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内容:工作定额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能力与工资相适应;计划于执行相分离;标准化原理;例外原则;职能工长制;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6. 法约尔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7. 泰

3、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行政管理之父。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未满足需要动机(质变产生)行为满足为满足的需求。(是一个的循环过程)观点: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只有为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是依次需要,依次满足,逐级上升的。9. 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得盈利为目的,以自己可以独立支配的财产为基础,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或服务工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经济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10. 判断组织是否是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的法人资格。11. 组织的一般原理:管理幅度:指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领导

4、下属的数量;管理层次:指从最高管理者到具体员工之间不同的层次数;在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例关系。12.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13. 组织结构类型及优缺点:P3214. 决策的定义:是决策者在占有大量信息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行动确定目标,并借助一定的计算手段、方法和技巧,对影响决策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方案的运筹过程。15. 决策的特点:目标性;选择性;过程性。16. 决策的基本原则:信息原则(做决策的基础);可行性原则;动态原则;满意原则最优原则17. 决策的类型:(1)按重要程度分类:

5、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2)按决策问题重复程度分类:程序化决策(解决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解决例外问题);(3)按决策的可控程度分类: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4)按影响时间划分:长期决策;短期决策;18. 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对演法;德尔菲法;民议群体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19. 定量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法;量-本-利分析法(重点计算);(2)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收益表法;决策树法(重点计算);(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乐观原则(大中取大);悲观原则(小中取大);折中原则(乐观值*乐观系数+悲观值*悲观系数,后取最大值);后悔值原则;机会均等

6、原则;20. 企业战略概念: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状况,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21. 战略特征:全局性;未来性及风险性;对策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22. 战略层次:总体经营战略(按战略发展的态势划分:1稳定性;2增长性;3紧缩型);事业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23. 种可供选择的战略:SWOT矩阵(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so发展性战略,ST多种经营战略,TW防御性战略,WO扭转型战略。24. 战略评价的方法:常规定性分析方法;常规定量分析方法;产品矩阵模型评价方法(波士顿矩阵:横轴代表:相对市场占有率(反

7、映企业实力);纵轴代表:市场增长率(反映了市场引力).评价与方法:金牛类产品最好;明星类产品一般转化为金牛类;问题类产品线转化为明星类产品,再转化为金牛类;瘦狗类产品可采取精算或放弃,瘦狗类产品过多会造成资金的紧张,也没有资金支持明星类产品,一次最好不要出现此类产品。25. 企业战略实施:政策制定;组织调整;资源配置;26.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主要方法:事前控制(又称前馈控制);事中控制(又称同期控制或“行或不行控制”);事后控制(又称后馈控制);27. 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主体:管理者/组织;客体: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系统;方式:设计、管理、改进;目的: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出合格产品和提

8、供满意服务。28. 生产过程的构成:生产技术准备的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29.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保证生产上的连续性(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生产过程的平行交叉性作业;保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保证生产过程的均衡性;保证生产过程的准时性;保证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柔性(是指对市场的变动有一定的应变能力);30.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利用网络图来表示计划中的各种状态,以此来找出关键工序和路线。31. 网络图的组成:事项(又称为结点);活动(用箭线表示);线路:沿箭头方向至尾的一条路径;32. 网络图的基本规则: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闭合循环路线,箭头方向必须从左

9、到右;箭头首位必须有结点,不能从箭线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相邻两箭线之间只允许有一条箭线;网络途中只允许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结点;箭头结点一定要小于箭尾结点。33. (代表的意思是:两个圈分别代表紧前工作和紧后工作,箭线的上方是名称代号,下方是作业时间)。34. 生产类型:(按产量划分)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35. 市场营销:主体:个人和群体;客体:产品和价值;目标: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要求;核心:交换过程(主动地、积极的、动态的);36. 概念:需要:人与生俱来的必需;需求:人有能力购买(有意愿购买)所需要的东西;欲望:为了满足需要而表达出来的意愿。37.市场营销管理:目的:实现企业的经

10、济利益/目标;方式:分析、计划、实施、控制。任务:调节需求;实质:对需求管理;38. 需求的分类及转变策略:负需求(人们厌恶的产品),要将其转换为人们需求的东西(分析原因,重新设计,采取促销手段);无需求:将其转换为人们需求的东西;潜伏需求:开发市场营销;下降需求:转变为上升需求;不规则需求:转变为稳定状态;充分的需求:最理想状态,要巩固。39. 市场的概念: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个场所;是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总和;是购买者需求的总和;市场=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市场的三因素)。40. 市场细分的依据:(1)消费者市场(买方):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2)产业市场的细分(卖方

11、):最终用户;用户规模;41. (1)目标市场的选择: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符合企业目标和能力。(2)目标市场营销模式抉择: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差异性营销战略;集中性营销战略。42.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组合):产品策略(product);定价策略(price);分销策略(place);促销策略(promotion);43. 产品组合:某一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 产品大类:产品中具有密切关系的一组产品,又称为产品线。产品项目:指某一品牌产品大类内优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44. 产品整体概念: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4

12、5. 产品组合的宽度:一个企业部多少产品大类;产品组合的长度:所有产品项目总和;产品组合的深度:产品大类中每个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关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各个产品大类在最终使用、生产条件、分类的相似、相近程度。产品组合优化策略: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产品线延伸。46. 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销量较低增长迅速平稳能达最大下降成本高下降最低上升利润亏损增长能达到最大下降47. 定价方法: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1.成本加成法;2.目标收益法);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1.理解价值定价法;2.需求差别定价法);已经证为依据的定价方法(1.随行就市定价法;2.密封投标

13、定价法);48.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主体:全体员工和相关部门;客体:资源;方式:多方面结合;目的: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提供产品、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员工:质量管理的核心。49. 特点:全面管理对象:人或物;全面过程管理:经营过程;全员管理:人;运营各种管理方法;提高全社会效益;50.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51. 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PDCA循环

14、法:(1)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2)特点大环套小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爬楼梯);关键在于Action阶段:1.问题标准化;2.将问题考虑到下一个PDCA中去;52. 技术的含义:狭义上指劳动工具,广义上指物质上的硬件技术和知识形态上的软件技术。53.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技术的支撑;经济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受经济的制约。54. 技术经济分析的程序:确定目标;收集相关资料,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实施和完善。55.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效益(E)原理;可比性原理;56. 经济效益(E)

15、: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F)与劳动耗费(C)之间的比较关系的指标;57. 度量经济效益的方法:差额表示法:E=F-C(净收益);(1)可行性方案的经济界限:FC;(2)经济效益标准:max E。比值表示法:E=F/C(经济效益比)(1)可行性方案的经济界限:E=(F-C)/C0;(2)经济效益标准:max E。58. 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反映劳动成果(F)的经济效益指标:1.产量指标;2.质量指标;3.品种指标;4.时间指标;5.劳动条件改善指标。反映劳动耗费(C)的经济效益指标:1.物化的劳动耗费指标;2.活劳动的耗费指标;3.综合指标(成本指标和投资指标)反映技术经济效益指标:1.绝对技术经济效益指标;相对技术经济效益指标。59. 可比性原理的条件:满足需求上的可比性;满足消耗上的可比性;满足价格上的可比性;满足时间上的可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