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3086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 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 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强 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 空间尺度密切相关。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 营景观;人工景观。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

2、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 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类型:聚集、共轭、 平行、线状格局。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 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 (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 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以粒度和幅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 度)表达。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

3、、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某一现 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 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 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1:100万。小尺度:高分辨率, 大比例尺, 1:1 万。13、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 事件。14、干扰与胁迫的差异:干扰直接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胁迫改变其功能。15、干扰的类型:来源分自然、人为;

4、功能分内部、外部;形成机制分物理、化学、生物; 局部、跨边界干扰。16、干扰的特性:多重性,尺度性,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不协调,尺度上的广泛性。17、扰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干扰:系统中一些发生的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自身无法复 原到原有的面貌。18、干扰的性质:具有多重性,对生态系统影响表现为多方面,具有较大的相对性,具有明 显的尺度性,干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再调节,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干扰在 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19、常见的干扰现象: 1)火干扰,提高生物生产力,影响物种的结构和多样性。 2)放牧,放 牧对于那些放牧历史较短的草原来说是一种严重干扰,而对于已有较长放牧历史的

5、草原,放 牧已经不再成为干扰。适度的放牧可以使草场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促进草地景观物质和 养分的良性循环。 3)土壤物理干扰,土地的翻耕和平整等。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状况; 地表粗糙度增加,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地表粗糙度增加还可以减少物种的丰富度。 4) 土壤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更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物种丰富度的急剧减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淡水水体富营养化。 5)践踏,对大多数物种,具有负面的影响。为 外来物种的侵入提供有利场所。保持较高的物种丰富度。 6)外来物种入侵,是一种最为严重 的干扰类型,往往是由于人类活动或其它一些自然过程而有目的或无意识地将一种物种带到 一个

6、新的地方。 7)人类干扰,人类正常的经济生产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是一种干扰。20、景观异质性对干扰的影响:景观异质性的变化会增强或减弱干扰在空间上的扩散与传 播。2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干扰的类型和尺度,景观中各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种 景观元素的性质和对干扰的传播活动,相邻斑块的相似程度。22、干扰与物种多样性: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 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23、斑块的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 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24、人为引进斑块: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植物

7、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生态系统。在斑块 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25、边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 因为斑块中心部分在气象条件、物种组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与其边缘部分不同。26、内部种:集中分布在斑块中心部分的物种,要较稳定的环境条件。边缘种:物种适应多 变的或阳光充足的环境条件,分布在边缘部分。27、廊道: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廊道的功能:生境、传输通道、 过滤和阻抑作用、源和汇的作用。28、线状廊道: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结构。道路、铁路、堤坝、 沟渠、动 力线(传输线)、树

8、篱等,狭窄河流或河岸廊道。特点:狭长条带;以边缘环境为主,内部 环境很少;由边缘物种占优势。没有一个物种是完全局限于线状廊道的,相邻基质的环境条 件、人类活动、物种和土壤对线状廊道的内部环境和物种影响较大。29、带状廊道含义: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带状结构。如:高速公路、宽林带、宽 动力线等。特点:较宽条带;每边都有边缘效应,足可包含一个内部环境;特点:较宽条带; 每边都有边缘效应,足可包含一个内部环境;除有边缘种外,内环境中还含有较丰富的内部 种。30、河流廊道 含义: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包括河漫滩、河岸和部分 高地。河流到高地的环境梯度比较明显。31、空间上的连接度

9、 如果某一空间在延续途中未被其它边界所穿插、隔离,就认为该空间 是完全相连的。基质是景观中连接最好的景观要素,并包围其它景观要素。但基质通常并不 完全连接在一起,而是被分成几块地段。32、对景观总体动态的控制程度 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往往也控制景观中 的流。基质中的优势种也是景观中的主要种。基质主要是通过产生未来景观来控制景观动态。33、基质孔隙度:包含在基质内的单位面积的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景观基质中所含斑块的 密度。34、景观异质性:描述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来源自自然干扰、人为活动,空间、时间、 功能、基质异质性。3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在景观功能上起主导作

10、用。判别标准:相对面积, 控制着景观中主要的流,50%;连同性,完全连续的,连接度较其他景观高;对景观的动态 控制。36、基质孔隙度:包含在基质内的单位面积的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是景观基质中所含斑块 的密度。37、空间异质性:由景观斑块的类型数,其所占比例、形状、空间布局及斑块的相邻状态所 决定。38 生态交错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由相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 间、时间及其强度所决定。特征:是一个生态应力带,具有边缘效应,阻碍物种分布,生境 能量与物质交换最高。功能:通道或廊道,过滤与屏障,源,江,栖息地。类型:水陆交错 带,干湿,农牧,森林边缘带,地表水与地球过渡带。39、

11、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所致的景观有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由单一、 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40、连接度: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测定指标。41、连通性:景观元素是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 上的联系,描述景观中各元素有利或不利于生物群体在不同斑块之间迁徙,竞食的程度。42、流的含义:如能流、物流、物种流,物质、能量和物种的流动过程。遥感: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树木、 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4

12、3、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 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 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44、总的来说,景观有 3种理解,即美学、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45、生物多样性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6、分析森林景观的异质性,从景观水平的年龄结构、类型结构和粒级结构三个方面进行。47、按照地面的高度和形态可将地貌类型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48、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森林类型,这些类型可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地境系列,二是时间系列。49、

13、Forman 将景观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分散的斑块景观、网状景观、交错景观和棋 盘状景观。50、按照人为干扰状况可以将景观划分为 5 种类型,天然景观、管理景观、农业景观、城郊 景观和城市景观。51、在景观水平上,有三种动力使景观之间的流得以发生,它们分别是物理力、生物力和人 力。52、按强度可将促使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分为弱度、中度、强度和极度。53、一个地区的气温决定于纬度、陆地海洋的对比、海拔高度。54、按照透光孔隙的大小和分布以及防风特性,通常把林带的结构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 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55、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原则有,动态性原理、层级性原理、创造性原理、有限性原理

14、、多 样性原理,和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理。56、按斑块的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4类,即干扰斑块、剩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57、关于景观要素间的流的有两个基本观点,半透膜观点、源区和汇区观点58、按照人为干扰状况可以将景观划分为5 种类型,即天然景观、管理景观、农业景观、 城郊景观和城市景观。59、全世界植被可分为森林、热带稀疏草原、草原、荒漠、冻原。60、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分为4个层次,即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 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61、景观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物种的流动,靠的是五种媒介物分别是风、水、飞行动物、 地面动物和人。62、景观空间格局

15、有规则式均匀格局、随机分布格局、聚集格局、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等5 种形式。63、按形成机制可将干扰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生物干扰。64、土壤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土体增加物质、土体失去物质、土体内物质的迁移、土体内物质 的转变等4种形式。65、我国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而逐步递减。66、按照作用力强度可将干扰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弱度、中度、强度、极度。67、走廊有着双重的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另一方面它又将景观另外某些不同部分连接起来。1.景观理解: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 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16、;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 人类的生存环境;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景观 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2.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差异:景观是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的, 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维持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将生态系统作 为一个相对同质性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 体的空间格局,而生态系统研究则强调垂直格局,即能量、水分、养分在生态系统垂直断 面上的运动与分配。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的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能量、养分和物种在景观斑块间的交换。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分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