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院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院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我院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分析【关键词】 医疗保险 专业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近十年来,我国医疗保险类专业,包括保险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与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得到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本科专业(含方向) 的高等院校在20 所左右,还有不少高校酝酿开设这一专业1。我院于2008年招收首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学生,该专业是广西第一个以培养医疗保险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为了实现学院领导“办得最早就要办得最好”的目标,现将思考转化为论文。1 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分析由于中国社会性与商业性医疗保险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与医疗保险人
2、才的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严重不足,医疗保险人才的供给与社会需求总体情况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这为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涨 专业兴办源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源于制度改革。我国第一批医疗保险专业产生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满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建设、发展与管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成立,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缺口逐渐凸现出来,其中缺口最大的就是医疗保险专业人才。2009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政策的下发,明确要求
3、探索卫生管理队伍与医疗保险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这为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原因归结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利益相关方的广泛性 我国的医疗保险这一改革至少涉及四方当事人:医方,即医疗服务提供者;患方,即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保方,即医疗保险的提供者,主要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与商业医疗保险单位;管方,即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主要是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无论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医疗保险业务机构,以及政府医疗保险的管理部门都需要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医疗保险人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多元化与多层次性 商业医疗保险与健康保险开始启动与发展,其标志是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的成立,业务的专业性导致其
4、他专业难以替代,造就了对医疗保险人才潜在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商业保险公司之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层出不穷的保险纠纷促进了商业保险公司对医疗保险人才需求的旺盛。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保险中介市场也悄悄发展起来,医疗保险代理人、公评人职业空白也需要专业的医疗保险人才来填补。我国的三大医疗保险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客观上产生了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另外还有高校科研单位的师资或科研人员的需求、健康保险杂志专业编辑人员的需求等等。据测算,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在上万名以上,而且逐年增加,但供给却只有800名左右(按每所院校每年40名医疗保险毕业
5、生计算)。医疗保险执业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由于保险业务涉及疾病分类以及核保、理陪、财务管理等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的项目,相关专业如保险专业、管理专业、医学专业人才由于知识结构残缺与专业技能的缺失,均难以胜任。随着中国“新医改”的推进,医疗保险制度从建设阶段走向发展阶段,改革内容从单一化走向立体式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性、技术性的问题突显出来,如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异地就医与报销,问题复杂性就客观上导致了专业人才的需求。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供给总量不足专业分布与供给概况 供给总量不足。目前,我国培养医疗保险类的专业主要包括保险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与卫
6、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等4类专业。这4类专业分别分布在2类院校中:一类是内涵医学院综合类大学,如北京大学、江苏大学;二类是医学院校,如江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办学出现在医学院校或涵盖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而不是其他非医类的大学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医疗保险人才第一大素质是医学知识与技能,这个知识与技能非医类高等院校无法完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本科专业(含方向)的高等院校在20所左右,按照每所院校招生毕业4060名计算,医疗保险人才每年供给量在8001 200之间。这与中国每年需要的10 000名医疗保险人才在总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专业岗位的特殊性导致了专业人
7、才的难以替代性 医疗保险岗位需要“懂医学、会保险、能管理”高级复合性、实践性人才,其中保险技能与管理能力在医学类或非医学类的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都能培养,但是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只有在医学院校或涵盖医学院的综合性院校才能培养,所以在培养医疗保险类人才,医学院校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医疗保险人才也具有不可替代性。过去我们在缺乏医疗保险人才的情况下往往使用医学类人才或保险类人才或管理类人才来替代医疗保险类人才从事医疗保险的营销、核保、理赔、管理工作,结果导致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成功”与医疗保险行业的多纠纷与低效率。根源于这些人才不是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医学理论,医学人才缺乏管理能力与保险技能,
8、保险人才缺乏医学知识。医疗保险专业在培养主体上医学院校的难以替代性与医疗保险人才在岗位需求上的难以替代性给医学院校的专业发展带来契机,也为医疗保险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创造了机遇。2 社会对医疗保险人才需要的才智类型与层次人才就业流向 社会对医疗保险人才需要的才智类型与层次,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因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异、岗位的不同,以及人生规划时期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性与层次性。为了便于反映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及变化情况,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詹长春等几个专家调查了全国最早开设医疗保险专业的三所高校(郧阳医学院、东南大学、江苏大学)19952001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结果发现:在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人
9、才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商业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见表1。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需对现行医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讨论。表1 三所院校19952001级医疗保险依据调查,我们的结论是:其中商业保险公司对医疗保险毕业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商业人寿和健康保险公司对核保核赔人才的需求,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并加以运用,同时适当掌握保险学的知识。医疗机构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医疗保险科,该科主要负责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和商业医疗保险被保险人来医院就诊的相关事务, 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医疗保
10、险的政策法规以及商业医疗保险的合同条款, 同时能细致耐心地处理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科,该科室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法规,同时熟知医疗保险参保、报销等各项操作流程。总结起来,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医学知识与保险专业技能,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需要的往往是管理能力。工作岗位 营销业务管理对商业保险公司的调查发现: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进入商业保险公司以后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保险营销(持续1年),然后依据专业专长调入保险业务部门(保险核保、理赔等部门,3年左右);到此医疗保险人才就出现分流,一部分依
11、旧从事保险业务工作,一部分因管理需要调入职能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此时又出现第二次分流,一部分人依然从事原有工作,一部分人走上领导岗位。由此可见对于医疗保险人才来说最好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营销(12年)保险业务(23年)部门管理(35年)领导岗位(到退休)。但是要实现如此美丽的人生规划,必须具备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对应的能力素质,营销阶段主要需要市场营销能力;保险业务阶段主要需要保险核保、理赔等等能力;部门管理阶段主要需要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办公室行政管理能力,领导岗位阶段主要需要综合管理能力。四个阶段中,医学知识与技能都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2、。知道不同阶段需要不同能力之后,我们就知道在培养医疗保险人才时应该重点培养什么能力与素质。由此可见,医学、营销、保险、管理应该成为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四大立足点。【参考文献】 1 曹乾,张晓,翟成凯.我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缺陷与改进路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10-11. 袁杰,郑先平,周宇燕,等.我国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医教育,2007,26(1):11.詹长春,周绿林,王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完善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6):405-406.刘海兰.论我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学术论坛,2008(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