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30761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成分分析 复习 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药成分分析: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运 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成分.以达到控制中药质量的一门学科。研究 对象(中药中的活性成分),、(标志性化学成分),(毒性成分)。大多来源于植物、 动物、 矿物 ,植物为主。2. 质量标准:定性分析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判断中药真 伪);杂质检查(判断是否符合各种限量要求);定量分析通过检测活性成分或指 标性成分的含量(判断中药质量的优劣)。3. 中药成分分析特点:(主要特点是中药成分复杂性)其活性成分的生物合 成,积累及保持,易受品种、产地、栽培条件、采收季节、储存环境、加工方法 等自然和人工条件的影响而

2、产生变化。(选择检测成分时,需要考虑该中药临床 应用的功能主治和生物活性。山楂:健胃消食有机酸的含量,活血止痛治疗 心血管黄酮类)。4. 现行中药成分分析主要特点:选定中药的一种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然 后建立相应的简单理化鉴别方法和以色谱 光谱为主的含量测定标准。5. 中药成分分析新特点:仪器分析在中药成分分析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 重要。检测成分向多指标方向发展。指纹图谱(有效的量化检测中药中的宏 观信息,与现行的单一指标成分或活性成分鉴定相比,其所含的信息是综合的 多 层次的和具体量化的)。6. 定性分析:特点是用微量、快速 、简便、可靠的分析方法,目的是鉴别 药材真伪优劣。7. 中药成分分析

3、的作用:辨别药材真伪;评定药材品质优略;监控 药材中毒性成分的含量;监控药材中杂质的含量;保证GAP药材品质;监 控中药制剂的质量。8. 指纹图谱分三类:色谱指纹图谱(TLC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一 HPLC,气象色谱一GC);光谱指纹图谱(紫外指纹图谱一UV,红外一IR,核磁 共振一H-NMR,X-射线衍射一XRD );DNA指纹图谱。9. 中药指纹图谱:某种(某产地)中药材或中药制剂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 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特性的色谱或光谱图,以全面反应中药所含内在 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重要的质量,用于鉴别药材真伪和评价原药材 优劣。10. 定量分析测定方法与条件选择:单

4、组份样品和总组分测定用化学分析 和仪器分析(分光光度法)。所测成分本身或显色后在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的 用比色法。11. 显色(比色法):黄酮类化合物一一铝盐、皓盐;生物碱一一酸性染料; 蒽醌类一一碱液。12. 挥发性成分或挥发油,冰片、薄荷脑、麝香酮、樟脑、厚朴酚采用 GC 法测定。某些生物碱、脂肪酸类、内酯类用 GC 法直接测定或制备成可挥发性衍 生物再用 GC 法测定。13. 有些单体成分可用薄层扫描法,但由于中药成分中干扰成分多,难以达 到分析效果,误差大、灵敏度较低。 HPLC 法把样品制备成适当溶液进行分析, 分离效果好,操作条件稳定,流动相选择范围宽。14. 定量分析方法检验:准确

5、度: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线性与范围:线性系即试 样中被测物浓度变化与实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指能达 到一定精密度。方法稳定性:一定实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测定结果的稳定程 度。检测限与定量限(杂质分析):检测限指一定条件下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 出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限度试验参数)。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的最 低量。定量限高于测定限。专属性: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 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成分的特性。耐用性: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

6、测定结果不 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是衡量实验室和工作人员之间在正常 情况下实验结果重现性的尺度。15. 定量分析常用方法:化学分析(重量分析一一挥发、萃取、沉淀;滴 定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被测组分本身或其衍生物对紫外光有吸收。吸收 峰波长在该品种规定波长的士 1 nm以内,否则应重新校准仪器或重新处理样品 并控制吸光度值在 0.30.7之间)。1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单波长和多波长):吸收系数法:抑制该样品吸 收系数,在规定波长下测定样品吸光度,再计算组分浓度或含量。(优点:无需 对照品,简便易行,吸收系数可查阅。)标准曲线法:先用被测组分的对照品 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

7、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吸光度值,然后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 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在线性范围和相同条件下测定样 品吸光度,计算浓度或含量。对照品法。17. 荧光分析法:利用某些物质发射荧光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分子发 射光谱法。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样用量少,方法快捷。)18. 荧光法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运用:直接荧光法,中药成分本身具有荧 光特性化学诱导荧光法,利用化学反应使本身不产生荧光的物质转变为荧光化 合物。制备荧光法,无荧光或荧光较弱的物质可选择适当地荧光试剂与其生成 具有特异荧光的衍生物。荧光淬灭法,利用某些物质可以使荧光物质的荧光淬 灭的性质,间接测定其含量。1

8、9.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用于中药材无机元素的测定。20. 薄层扫描分析法(TLCS):在薄层色谱法的基础上,利用薄层扫描仪,对 簿层色谱上被分离的斑点中各组分进行原位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紫外吸收 扫描,与透明溶液不同,薄层板存在明显的散射现象,因而其斑点终浓度与吸光 度的关系 理论和区县来描述。 KX 为吸收参数,矫正。薄层扫描定量分析方 法,根据检查线性关系,即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5.21. 对簿层色谱的技术要求:组分斑点分离度在1.5以上;斑点圆整而集中, 不扩散,不拖尾,无边缘效应,故点样时原点直径1-3cm为宜,展开距离以15cm 比较合适,通常被分离组分的

9、Rf值在0.2-0.8为佳。22. 气相色谱法(GC):将气化后的试样又载气(流动相)带入色谱柱,根据 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作用的不同而分离,并随载气依次流出色谱柱,检测 其检验,利用保留值进行定性、色谱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优点: 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挥发性成分或经衍生化后能气化的物 质及水分、农药残留、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测定。(基本原理。:热力学理论 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23. 分离度(R)衡量分离效果的指标,以相邻两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之差 与其峰宽均数的比值表示。24. 拖尾因子( T):25. 高效液相色谱法(最常用)理想检测器的特点:

10、灵敏度高;对温度 变化和流量波动不敏感;死体积小,不使峰额外扩展;对溶剂无响应,能用 于梯度洗脱操作;线性范围宽;对所有样品都有响应;对样品无破坏性。26. 高效液相检测器类型:紫外检测器(UV ),原理:Lambert-Beer定律。 用于对紫外光有吸收的物质,要求检测波长大于流动相的截止波长。(可变波长 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D )荧光检测器(FI):原理同荧光分析法。灵敏 度比 UV 高,适用于能产生荧光或经衍生化后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检测(氨基酸、 多环芳烃、维生素、甾体化合物及酶类,尤其体内药物分析)。电化学检测器(ECD )极普、库伦、安培统称为伏安检测器,适用于氧化还原活性成分

11、检测; 电导检测器用于离子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RID)通用型,原理是利用组分 与流动相 的折光率不同。其响应信号与组分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27.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特性( SFC) :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可以处理 GC 不能处理的高沸点,不挥发性样品,比HPLC有更高柱效和更短时间。28. 杂质:特指危害人体健康会影响药物质量的部分。(来源与规定形同, 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29. 重金属检查:重金属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S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一般 杂质的成分: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Pb )、砷盐、铁盐、干燥失重测定、灰 分检查。30. 重金属检查原理(铅)

12、:弱酸条件,硫代乙酸酰胺发生水解,产生硫化氢 与重金属离生成有色硫化物的均匀混悬液,与标准铅溶液一定量按同法制成的对 照液所形成的棕色进行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超过限量。碱性条件下, 硫化钠与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性硫化物。31. 重金属检查方法:硫代乙酰胺法;弱酸条件,供试液澄清无色,对检 查无干扰或经处理后对检查无干扰的药物。灰化法,(500600 C)灼烧后 余留的残渣进行检查;用于在水、乙醇中难溶或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而 干扰检查的有机药物。碱性条件下与硫化钠,与标准铅溶液同样处理后比较颜 色;难溶于稀酸但你能溶于碱性溶液的多数药物。微孔滤膜法,前三种结合; 含 2-5 微

13、克重金属,含量极低。32. 干燥失重测定法:干燥失重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减少的重量, 包括水分和挥发物质。干燥剂有硅胶、五氧化二磷、硫酸。33. 特殊杂质检查大黄中土大黄苷检查:大黄中含有蔥醌苷及其苷元,少量土大黄苷及苷元。土 大黄苷结 构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 属于芪苷,在紫外灯下呈亮蓝紫色荧光 (365nm).34. 阿胶中挥发型碱性物质检查:驴皮煎熬浓缩成的胶块。驴皮在腐败过 程中由于酶和细菌作用,是蛋白质分解出碱性含氮物质,游离的氮和挥发性低链 胺、芳香胺类。(凯氏定氮法),硫酸滴加至溶液由蓝绿色变成灰紫色。35. 附子中乌头碱的检查。乌头自身合成。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与 盐酸

14、羟胺反应,生成异羟圬酸,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异羟戊酸铁。从标 准曲线上读出供试液中酯型生物碱的重量。以乌头碱(不得高于 0.15%。 冰片中不挥发性成分测定:挥发性龙脑,加热失重,重量分析法。36. 农药残留检查:分析中常用到的提取溶剂是乙啨,丙酮等。属于痕量 测定,对溶剂纯度要求较高,选用农药残留级或环境保护分析试剂。37. 纯化步骤是液-液分配(LLP)经进过色谱柱分离。有机氯农药净化常 用磺化法,即利用脂肪、石蜡等杂质与浓硫酸磺化作用,生成极性较大的物质而 与农药进行分离。38.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C (70%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适用于热不 稳定和强极性农药及其代谢

15、产物的测定)。39. 黄曲霉检查:微柱筛选法所测得的是总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高效液相 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所测的是单个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的是黄曲霉 毒素 B1 的含量。40. 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分析法: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主要利用分子中的 酚羟基及Y-吡喃酮环的性质。还原反应:盐酸镁粉反应(橙红-紫红),四氢 硼钠(红-紫);金属盐络合反应:三氯化铝(黄绿色络合物,紫外灯下显黄色 荧光),醋酸镁粉反应(紫外灯下显天蓝色荧光)。色谱分析法中聚酰胺薄层色谱 用于分检识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是常用芦丁作对 照品。41. 槐米中黄酮类成分分析:豆科槐的花蕾。(芦丁)定

16、性方法:化学法(加 乙醇 水浴加热 取滤液,加盐酸 加镁粉 显樱红色。)42. 定量分析,分光光度法测定槐米中总黄酮的含量;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0,2.0,3.0,4.0,5.0,6.0 ml,分别置于25 ml的量瓶 中,各加水之 6 ml, 加 5%的醋酸钠 1 ml ,使混匀放置 6 分钟,加 10%三氯化铝 溶液1 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10 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 分钟,分光光度法在420 nm处测吸收度,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图。43. 葛根中葛根素含量测定:定量分析(TLC-分光光度法)色谱条件:硅 胶G-0.3%CMC-Na薄层板,氯仿-无水乙醇(7:3)为展开剂。TLC-分光光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