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306767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读】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 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决定决定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

2、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4、变化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知识解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区别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外观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伴随发

3、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要抓住关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较复杂的变化,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

4、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污染物原因治理办法白色污染废旧塑料乱抛弃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含N、P、K

5、等营养物质滥用化肥、含P洗衣粉的使用、生活污水合理使用化肥,用无P洗衣粉代替含P洗衣粉,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臭氧层空洞氟利昂含F冰箱使用用无氟冰箱替代含氟冰箱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燃料燃烧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如氢气、太阳能等酸雨SO2、NO2煤碳燃烧、硫酸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处理后排放第二节 化学之旅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

6、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 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试管用途:主要用于少量的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也用于对液体加热和收集少量气体。使用注意事项: 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架台铁甲,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

7、1/4处。 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1-2ml。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 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烧杯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药品等。使用注意事项: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

8、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3、酒精灯 用途: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3 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 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 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少量酒精洒落

9、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4、量筒 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所测液体体积要尽量接近于量筒的量程。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事先要与凹液面相平 “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5、托盘天平和砝码 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即:m左=m右+m游错误操作时:若右物左码,则 药品砝码游

10、码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称某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砝码由大到小依次添加);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砝码,调节好游码,再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横梁平衡6、胶头滴管用途: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应该在试管

11、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 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部位一般都要做磨砂处理)用途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要倒立。 8.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用途: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9、细口瓶用途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使用注意事项: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

12、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溶液。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10、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11、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2、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3、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4、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15、燃烧匙 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 二、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1、药剂的取用:“三不准”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要用扇闻法闻药品的味道。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交回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 A: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较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

14、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药液沿试管内壁缓慢流下。) 2、物质的加热A、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注意点: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提示:称量药品时,固体药品用天平称质量;液体药品用量筒量体积) 4、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