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30518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学情分析 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和简单的抽象概括水平,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水平,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准确解决问题的水平。无论是理解问题的水平,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均有所提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物理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

2、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使用,作业的准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即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物理课上,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物理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运动和力的关系。该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是力学中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水平、形成科学的批判水平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让学生打破旧观点建立新观点的最有利时机。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矛盾心理,准确引导、即时启发、合理安排

3、教学活动。渗透“透过实验验证规律,在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等重要的物理思想。教学目标1.体会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从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论证和表述信息的水平。2.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实质。3.通过大量事实理解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3.关键:让学生了解实验推理法教学设计1.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

4、利略思想实验的观点质疑,引导学生纠正前概念。2.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教材从生活概念为基础,强化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最后又通过“惯性的应用和防止惯性的危害”将物理还原于生活。3.注重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提供了学生经历实验与数据分析,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自我表述,培养科学方法、实践水平的条件。“惯性小实验”协助学生学习实验验证方法,并有助于学生对“物理与生活”的认知。教学器材小车、斜面、毛巾、玻璃板、直尺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推理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时,即时不踩脚踏板,

5、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是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为什么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运动的自行车由运动到静止,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此过程中什么改变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二新课教学1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师: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很久以前就有学者对它研究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对它施加力,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你支持谁的观点?让学生阅读课本P47图7-23让学生对三个观点积极讨论,同时根据自己的观点举

6、出一些例子。学生: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本P47图7-23,了解三位同学的看法:观点一:物体不受力不会运动,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观点二:物体运动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来维持。观点三:物体运动有时需要力的作用来维持,有时不需要力的作用维持。学生甲:小车静止在桌面上,受到推力它会运动,不继续施加推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物体不受力不会运动,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持续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介绍,使学

7、生体会不同思想的冲突,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理解到科学家的睿智与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做出积极的评价,然后总结。教师:刚才同学们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于相应的观点给出了对应的例证,那么究竟那个同学的说法对或错?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一个验证试验?教师:要想验证运动是否要靠力来维持,我们构建一个不受力的试验环境,观察运动物体是否还能运动。如果物体还能够运动则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反之,物体不能够运动则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但是在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理想试验”这

8、种方法来验证。也就是:我们可以设法使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的力越来越小,考察他的运动情况,再进一步推理它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思路制定试验计划。教师总结教师:让小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表面上运动,观察小车在摩擦力越来越小的时,运动情况怎样变化。为了保证小车在开始时的运动状态相同,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行滑下。学生乙:运动的小车也可以运动一段距离 所以物体运动要用力的作用来维持。学生思考。学生讨论试验的设计学生思考具体需要的器材以及在该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最初提出的观点往往比较浅显,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教师应及时引导,促进学生更

9、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逐步思考的过程中,思想的到进步和完善。学生对生活的经验有了解但是对于“理想试验”的思想太过陌生,无法一步到位的让学生设计出该实验来,但对于实验设计的思考有助于加强对即将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和领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讨论得出设计方案教师: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试验如图),把试验结果填入记录表格中。教师引导分析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教师:假如水平轨道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如何运动?教

10、师:看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伽利略对类似的试验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后来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教师板书: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中“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交流观察到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距离的变化情况学生:假如水平轨道足够光滑,小车将一直滑行下去。学生: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

11、动的物体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试验过程中,重点把握如何将“不受力”这一不能实现的条件转化为:受力而且受到的力越来越小逐渐接近不受力这一能够实现的条件。这样通过“受力”条件研究“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这种思想的建构是研究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2.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教师板书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演示惯性试验(如右图)让学生思考并解释试验现象。教师总结教师:试验一中塑料片受力弹出后,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静止,而落入水杯中。试

12、验二中小车运动,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所以倾倒。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事例,你能说出几个吗?三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物不受力时是怎样运动吗?2.在“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收获?3.你对什么是惯性和惯性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有那些认识?学生:利用惯性-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将锤柄在石头上碰几下,锤头就套紧在锤柄上,跳远运动员助跑成绩会更好. 防止惯性-坐车要系安全带,汽车限速行驶,站在公交车上要抓紧扶手.思考回答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对物体具有惯性这一特点有更多的了解,同时结合最初提到到自行车能够滑行一段距离的现象。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自行车具有惯性。做到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针对学生回答师生互动交流四 作业布置 P53自我评价与作业 第二题 第三题 第五题板书设计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思想碰撞:亚里士多德、伽利略2.实验设计3.数据记录总结: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6.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