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30435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 刘 杨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其功能是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写的一篇追忆伯父鲁迅的纪念性文章。文章所追忆的几件往事都是发生在周晔的童年时期。可以说,文本基本上是站在童年的视角,来追忆和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我们仔细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发现文章前前后后出现了多次“伯父”,而“鲁迅”作为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名字,仅仅是在课文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两次,加上题目中的“鲁迅”,也不

2、过三次而已。这发自心底对“伯父”的声声呼唤,字里行间浓缩了伯父和侄女之间的深切情爱。 伯父就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因为伯父是一个很有亲情和生活化的形象,它能够把一个伟大的鲁迅轻松地融入到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来。孩子们很容易把文本的伯父和自己生活中的伯父联系起来。孩子们在心底里一旦把鲁迅定位为自己的伯父,那么鲁迅的和蔼可亲的形象就自然鲜活起来。课文中,鲁迅和孩子谈水浒传、谈“碰壁”,都是那么风趣幽默,从来都是笑呵呵的,可以说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伯父。当然,如果我们仅仅把鲁迅视为伯父,一个普通的伯父,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伯父的这些平常的故事中,引领孩子们去感受鲁迅的“非比寻常”。这是最难处理的,

3、因此在引导孩子们感受“伯父深深的叹息”时,需要联系车夫的悲惨生活,这样鲁迅的“叹息”就有了根源,就比较容易理解鲁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社会的痛恨,伯父的那一种忧国忧民的形象,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二、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新教改理念、文本特点及学生实际可确立如下导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掌握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 2.初步引导学生感知鲁迅是个对自己关心得少对别人关心得多的人。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确立以上导读目标的解读:1.对句子导读目标的解读:因为此文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些句子内容学生理解是有一定难度

4、的,但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又有助于认识鲁迅这个人物形象,因此对句子的导学目标我们确立了两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掌握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2. 对文本表达方式导读目标的解读:此文在结构上,是先讲鲁迅逝世时受到了那么人的爱戴,接着又通过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关心车夫”“关心女佣”讲了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目标检测的主要方式:观察:学生课堂上的朗读表现、发言表现。书面: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写批注。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

5、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教师读一些有关鲁迅先生的书,对鲁迅先生能有个比较充分的了解。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对鲁迅先生有个初步感知。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相关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谈对鲁迅的认识导入。(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谈,再次充分感知学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正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强调字音,预设:咳嗽 镊子 佣人(设计理念:立足本地方言实际,立足学生实际,强调易错字。)3.整体感知:再浏览一遍,说说

6、课文写了哪几件事?a同桌讨论,生试说。b据生试说的情况给出方法:注意说出谁干了什么事。指导生概括。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段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c加小标题回顾以前所学的给文章加小标题的方法: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设计理念:概括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巩固。本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初步概括视学情给出方法复习旧知加标题。通

7、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三、质疑问难:预习了课文,有哪些句子读不明白?生质疑问难。(设计理念:充分了解学情,以生为本。)四、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并结合上下文读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五、精研细读(一)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预设策略:自行理解结合图理解扣重点词“跪”再体会想象“饱经风霜”的样子写,再体会补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再次回读第一部分,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劳动人民对鲁迅

8、的深厚感情。(二)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1略处理。2回读第一部分。(设计理念:顺学而导,层层递进,努力营造一咏三叹的效果。)六、总结全文1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自由读。2补充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配乐再读。七、拓展延伸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设计理念: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讨论意见:各位老师觉得我的伯

9、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很多地方都十分感人,如何激发学生感受鲁迅的博爱是重点。有位老师也提到课文阅读链接是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节选内容,同样感人,能否有机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丰富课堂,而不是像刚设计出来的类似赶过场的形式,就是在最后亮相一下。也有老师提出既然要走情感路线,必须要设计出比较煽情的过渡语,慢慢去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教学重难点: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

10、”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教学流程:一、回想画面,为体会“爱”而起航1、深情导语,引出周晔的感受2、出示句子,深情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3、想象表达: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她可能会想起什么呢?4、拓展朗读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二、救护车夫,为感受“爱”而涵咏1、找出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

11、句子多读几遍2、抓鲁迅的动作感悟人物的品质3、练笔:还记得上节课,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此刻,鲁迅先生在想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把先生的想到的写成几句话。4、交流学生练笔5、拓展朗读: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三、关心女佣,为感动“爱”而想象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2、引读3、拓展朗读: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

12、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四、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1、配乐朗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小提琴名曲马思奈沉思曲响起)2.总结正如周晔在课文最后所写的(齐读最后一节)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所深切体会到的(齐读最后一节) 五、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 。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并抄下来。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孩子爱车夫 青年 泪女佣 老人四、课后感受上完课后,老师们对我上的课堂实效进行评价,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还是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特别是将阅读链接中内容和文本有效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教师设计的过渡语也是充

13、满激情的,其实也是在逐渐引导学生去感受鲁迅先生的博爱。不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设计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毛病,比如在抓重点句“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就还在“救护车夫”中,如果你把目光投向周晔,还有哪些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继续把它读出来吧!学生始终点不到这句,只好我直接点出来了。在老师的讨论中,才明白只要再以另一个问题提出,就很快解决了,但在课堂上的智慧还远远不够,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磨练自己。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刘

14、 杨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8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