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30424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界定:1.本课题中的 “双师型”师资特指高职院校教师中符合教育部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要求的教师。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列举的案例、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均以这一类教师为对象。2.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及基本策略假设模型验证以江苏电大武进学院等学校为基础而展开。一、课题概况(一)选题的价值.选题的理由近三十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2003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通过评估,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

2、资队伍的建设。但是,对照发达国家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我国宏观政策制度层面来看,高职师资的保障激励、培养培训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就高职院校自身微观操作层面来看,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企合作等实际工作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目前,既需要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面,也需要自下而上从高职院校层面,共同来探索、研究,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规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素质优化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照教育部2008年5月新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标和优秀

3、的比例,我们江苏电大武进学院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抓住评估契机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值得研究。.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重点:引导高职院校在整体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效拉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举措的实质进展。难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实效问题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而长期建设规划不够的问题。(2)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数量增加,其实际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3)尽力解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师型”师资实践、培养渠道不畅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到目前为止,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大多集中

4、在其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评定标准及制度的制定、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还比较欠缺。 理性地就如何在高职课改的进程中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结合也鲜有论述。本课题的研究将忽略“双师型”教师内涵素质及评定标准的深究,基本遵照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内涵的界定。重点关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去探讨、总结,并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进行验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对策,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完善对策,并不断推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我国

5、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竞争何其激烈,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最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武装全体老师,改造全部课程,改革学校管理,较大幅度地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可能在竞争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课题的研究无疑对我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二)研究内容及基本策略理论假设(模型)1.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采用比较研究法初步探讨我国“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题可资借鉴的相关研究框架和策略;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现状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展开调查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摸清高职师资的基本现状和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

6、养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研制基本策略理论假设(模型);采用行动研究法,在一定区域,对所提出建议进行检验、验证;在一定范围内实验、总结、改进、完善、提高;从自下而上的层面,最终形成能提交给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高职师资培育以及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建议。 2.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基本策略理论假设(模型)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学校“双师型” 教师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规划的制订 队伍形成保障:政府经费分级投入和“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 数质并重落实: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整体推进和有效拉动动力:全

7、体参与考核认定和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评估考核(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把握国内外对于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模式及趋势研究的相关理论、实践成果,尤其是政策和院校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实践研究最新动态。.调查研究法。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现状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状况作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策略。.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介入式实验、验证、研究。.经验总结法。以本校为基础,提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略,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施,检验其可行性,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验证

8、,再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提高、推广。(四)研究计划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主要研究阶段时 间课题组成员分工阶 段 成 果1.准备阶段2007.102008.03沈文娟等收集、整理、学习各种资料、数据; 课题设计及开题课题申报、评审书开题报告 2.初步研究阶段2008.032008.10全体成员理论研究;张文利、钱轲琛等调查研究;沈文娟、曾锡琴、唐英、吴小红、夏世民等实践探索相关论文、理论研究综述调查报告学校师资三年规划、激励制度、实践工作总结与论文3.策略尝试阶段2008.102009.04沈文娟、殷正国、王丽、郭晓阳等研制基本策略模型,在本校进行尝试,并及时反馈、修正、完善;进行总

9、结,迎接中期评估,完善研究方案,确定下阶段重点,以深化课题研究“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培养策略理论解释模型及相关论文双师培养措施、数据及相关论文中期研究报告4.综合研究阶段2009.052009.10沈文娟、王丽等:全面梳理总结,深入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争取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应用。并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通过鉴定研究报告论文集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预期达到的目标承担者论文20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全体课题组成员调查报告1篇为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的完成提供基础材料张文利中期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各1篇通过专家评审核沈文娟推广研究成果使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逐

10、步增长,实际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09年10月二、中期研究情况.理论成果作者论文名称发表或获奖情况发表或获奖日期张文利高职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科技信息2008102008年29期王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科技信息2008.102008年27期曾锡琴基于对国内外培养“双师型”教师模式的比较武进学院二等奖2008.10曾锡琴数控车工快速入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唐英夏世民组网技术案例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8沈文娟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略探微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沈文娟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透析科技

11、信息2008.102008年30期殷正国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系统化案例教学法改革和“双师”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2008.11徐玉基于高职教育的师资结构分析天津电大学报2008年3期唐英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职教探索与研究待发郭晓阳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待发待发钱轲琛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待发待发夏世民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待发待发吴小红如何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待发待发张文利调查研究报告:教师视野中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待发待发钱轲琛试论职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之

12、目标定位待发待发.实践成果第一、制定规划,出台激励制度(1)2007.10学校五届二次教代会通过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07.92010.8);(2)2007.11学校五届三次教代会通过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暂行办法(试行稿)(3)2007.12学校五届四次教代会又对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分配制度改革及岗位津贴实施方案(修订稿)进行修订,增加了对双师素质教师考核奖励的条款。(4)2008.05学校首次召开师资工作大会,张伟贤校长作题为努力打造优秀团队,全面实施

13、“人才强校战略”的师资工作报告,出台武进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暂行规定、武进学院“青蓝工程”实施办法(试行)两个文件,促进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加强师资培养。第二、加大投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赴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境外培训7人 ;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培训12人 (2)到科教城参加实训指导教师培训并获相应证书28人 (3)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双师”素质结业证书6人 (4)通过江苏省劳动厅组织的技师考核24人 , 高级技师2人(5)获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书15人 第三、以评估验收促进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1)艺术信息系启动部分专业课程改

14、革,重视项目实践。唐英、夏世民等参与编写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类案例教学教材:组网技术案例教程)机电系以课改带动教材编写,曾锡琴等参与编写新世纪劳动技能与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机电类项目教学教材:维修电工快速入门,数控车工快速入门,钳工基本技能,机械加工技能实训等)(2)全校学生考证考级蔚然成风2007年9月2008年11月,获得数控、钳工、维修电工中高级证及UGCAD、UGCAM、中级制图员、大学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二级、秘书四级、外贸会计、二手车评估师、驾驶等技能等级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导游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共有2953人次 (3)机电、文经、艺信三系专业实训大大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项目快速启动2007年9月2008年11月,共有 2194 人次的同学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实训、实习及参观(4)2008年11月,我校三件作品参加常州市职业院校创新大赛作品展览课题组成员曾锡琴(机电系主任)、唐英(艺术信息系副主任)、吴小红(文经管理系财经教研室主任)及张文利、徐玉、殷正国、夏世民等下企业实践研发项目、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实习实训,并在本系进行调查、实验研究,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