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304239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六年级上第6单元3MicrosoftWord文档(1)-副本(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泉小学集团校北校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科目数学班级六(1)单元六课题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3)课时1课次第7课时课型新授教师谭春丽学情分析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6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东山村造林的素材,并提出了“实际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求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课前准备 课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练习1.说出数量关系式。红花比黄花多1/3。( )( )=( ) ( )( )=( )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3、?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3.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提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怎么思考?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复习铺垫组织教学二、探究新知通过独立思考确定解题思路。同时呈现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一是先求出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的公顷数,再求多的部分相当于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二是先求实际造林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求这个百分数与“1的差。这两种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都能促进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1、 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4、,说说“实际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一问题的含义。2、 弄清:要求实际造林面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的面积是计划造林面积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说,要把计划造林面积看作单位“1”,求两个已知数量的差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3、3、 结合线段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索解题方法,并列式算出结果。4、 对于第一种解法,说说“4公顷”表示的是线段图中的哪一部分;对于第二种解法,说说算式中的“100”表示线段图中哪个部分。根据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可能先求出两个已知数量的差,再用得到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也可能先求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5、.把例题的问题改成“原计

5、划造林面积比实际少百分几之”,让学生说一说题中问题的含义,并列式解答。完成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的解法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突出:第一个问题是以计划造林面积为单位“1”的,而第二个问题是以实际造林面积为单位“1”的。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和例6比较。小结: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

6、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思考方法。学生独立解答,并在组织交流时强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五、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六、作业练习十五第911题 板书设计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3)1、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2、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100%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教学反

7、思教学例6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说说“实际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一问题的含义,重点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面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的面积是计划造林面积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说,要把计划造林面积看作单位“1”,求两个已知数量的差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科目数学班级六(1)单元六课题练习十五课时1课次第8课时课型练习教师谭春丽学情分析本节练习十五的第1217题是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内容的综合练习。第13题是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两个部分数各占总数的百分之几。通过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解题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第

8、15题是一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对比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基本解题思路的理解。第1 7题,通过填表、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思考方法,体会百分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

9、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课前准备 课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组织教学二、练习巩固内化指导学生说说口算过程口算。通过练习,既可以巩固相关的解题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列式解答后,要通过比较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第(2)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会游泳的人数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求出不会游泳的人数,再求不会游泳

10、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也可以直接用1(100)减去第(1)题中求出的百分数。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题中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并由此想到:解答第(2)题时,可以用“1”直接减去第(1)题中求得的百分数。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进一步体会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基本解题思路的理解。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5题。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加深对相关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完成练习十五第16题。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11、多(少)百分之几”的思考方法,体会百分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完成练习十五第17题。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独立完成三、巩固练习列式,不计算。1.学校开展节电活动,十月份用电由计划的200度降低到120度,降低了百分之几?2.同学们参加达标活动,达到优的原有50人,现在增加了15人,增加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计划生产1000台机器,实际超额200台,超产了百分之几?抽生板演,集体订正。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六、作业根据所给信息,选取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解答。今年造林40公顷 去年造林32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8公顷 去年比今年少造林8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几?去年比今年少造林

12、百分之几? 板书设计练习十五(练习题板演)教学反思第13题,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题中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解答第(2)题时,可以用“1”直接减去第(1)题中求得的百分数。科目数学班级六(1)单元六课题纳税问题课时1课次第9课时课型新授教师谭春丽学情分析本节教学税率、利息和折扣的含义及其应用。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求百分数等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结合纳税、利息和折扣等问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

13、计算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课前准备 课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认识、了解纳税1教师介绍: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讨论: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组织教学二、探究新知梳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体验,明确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示例7:提问:说一说“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表示什么意思,题里的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