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30192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李美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页解决问题)单位: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设计者:李美银浅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可见“解决问题”在小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索与研究,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学

2、习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并培养学生形成多种问题解决的策略非常重要。本文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1、渗透识字教学在文字阅读中,提高识字数量。在平时教学中联系语文教学,针对学生不认识字词和学生已认识的,学生对这些字词理解到了什么程度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让学生用生活语言来理解,再通过教师领读、学生试读、学生独立读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反复大声朗读中,认识新字并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规律性,培养一定的语感。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解决问题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师:出示课本18页第四题(老鹰捉小鸡)教师:同学们在做游戏。看投影,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教师:怎样计算还有几只小鸡?你会解答吗?教师:你解答的正确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让学生容易理解的题目必是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如何在课堂中创设这种情境是帮助学生准确审题的桥梁。3、收集信息在小学一年级中,数学问题大多以图文形式或图表形式呈现,并且逐渐向纯文字类型

4、问题过渡。尤其是一年级在解决问题中,经常会配以图片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思考如:在第二册P20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投影如下情境图.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摆一摆教师将条件与问题制作成活动的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 条件放在一旁。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用

5、,是多余条件。4、运用多样的解题策略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抽象能力有限,所以要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通过各种策略,转化成富有学生个性特征的直观思维模式。一年级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较多的可以采用动手操作、简化题目、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这一课,我采用了“动手操作”这一方法。在“动手做”中寻找解题的线索,明确简单的数量关系。经过收集信息,排除多余条件后,让学生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并让学生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部分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图

6、,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体会用减法计算的道理。现在学生就能进行列式,解决问题。到此为止,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解题思路,教师再趁火打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请小朋友赶紧想一想,你刚才是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又是怎样解决它的?”,师生一起回顾得出1、找信息2、提问题3、解决问题。这样在反思与回顾中,使学生清楚了提出问题之前要细心收集数学信息,在信息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再想出多种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原则,再将这个原则应用于实践,从而自己独立观察图意,解决问题。学生在构建“原则”这一过程中对解决问题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内化为一

7、种认知结构,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境时会形成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一年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孩子的读题、解题困难,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直面问题的症结,铺就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乐趣的成功之路。问题解决(含多余条件)设计教材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凭借一年级获得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懂得“走掉的人”应减去,而“新来的人”应加上,为本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开课就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入手,让学生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

8、熟悉画面的策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所以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踊跃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当学生会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找出条件来,删除多余的条件时,学生事实上已经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直至找到解决的方法。 教材设计:从化市 高平 小学 一 年级 4 班数学科备课记录表第 二 单元第 8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李美银 知识点问题解决(含多余条件)分解1、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2、问题解决的步骤。评价要求1、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面的策略。2、能从情境图中收集有关信息和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会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9、;3、熟悉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典型例题书本P20的例题5(1)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怎样解答?(运用画图的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没有用处。)(3)解答正确吗?例题起点减法的意义,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题生长点会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常考题型书本第22页的第1、2题。训练题组题组课前口算:12-7= 6+9= 4+6= 11-6= 14-6=11-8= 6+7= 7+4= 15-9= 18-9=基础练习:20页的做一做。巩固

10、练习:1、22页的第1、2题。、每人写15个大字。小明:我写了7个, 小红:我还要写个字,还要写几个? 你猜我写了几个? 、两个小组一共有13人,我们组6人。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另一组有几人?综合练习:22页的第3、看谁都能算对。 拓展练习:22页的4题。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选出相关信息,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含多余条件的问题的解题的步骤及分析的方法,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熟悉含多余条件的问题的解题的步骤及分析的方法。作业布置每人做14道题。我还要做7道,你做一做13 9= 16 8=15 - 8 = 12 9=19 9= 18 8=14 9= 17 8=11 8= 16 9=猜我做了几道?我做了8道,还要做 道,你呢? = ( ) = (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使学生熟练会用多次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正确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