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29907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实验与实习指导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实践教学系列参考书现代地貌学实习指导书许清涛 主编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系2006年4月地理实验(实习)课要求一、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无故不写预习报告者不准做实验二、按时进入实验室,准备好预习报告让教师检查提问,对无故迟到者教师 有权取消其本次实验资格。三、做好原始数据记录,要求每组记二份数据,将其一份数据交给教师。四、实验报告在做下一个实验时由课代表交给教师,无故晚交者按该实验不 合格处理。五、实验成绩由以下几个方面评定:(1)实验预习;(2)课堂操作;(3)实验报告。六、实验不及格者,可以补做一次,有一次补做不及格者,本学期实验成绩 为不及格。前言地貌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

2、素。课堂上讲授的地貌知识,一般是各类 地貌类型的典型特征,地貌形成和发展最一般、最普通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 模式化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论性。实际上,地貌的类型众多、形态各 异、成因复杂、规模大小悬殊,往往与课本上介绍的有很大差别,学生不容易识 别。通过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地貌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 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培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实际观察技能。地貌课堂实习,主要是利用地貌模型、地形图、航空像片、卫星像片等,观 察和判断典型的地貌形态,识别地貌类型及其组合,推断地貌的成因及其形成过 程。地貌野外实习,往往选定几个典型地区作为相对固定的实习地点,并由指导 教师介绍

3、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概况,使学生对实习地区有一个总体认识,以利 于通过野外实习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课堂实习需要的资料和用具,包括地形图、航空像片、卫星像片、立体镜、 描图纸、铅笔、三角尺、圆规等;野外实习需要的资料和用具,包括地形图、地 质罗盘、放大镜、地质锤、气压高度计、望远镜、照相机、皮尺、野外记录本等。配合自然地理学的地貌教学需要,本书选编了地形图地貌判读,以及一 些常见地貌类型的野外实习观察和室内航片、卫片判读,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 基本地貌知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录地理实验(实习)课要求 i1.前 言 ii实习一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1实习二航空相片的地貌判读 3

4、实习三河流地貌观察 4实习四喀斯特地貌观察 6实习五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观察 8实习六冰川与冻土地貌观察 10实习七海岸线地貌观察 12实习一 地形图的地貌判读(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习初步掌握地形图的地貌判读方法。学会从地形图上读出画面范围内 的地形大势,地表形态的各种特征,初步确定野外观察的主要路线、地点和内容。(二)主要内容(1)熟悉地形图中的图式符号,了解不同的符号所反映的地形、地物及其 数量与质量的特征;(2)熟悉各种类型地貌形态、形态组合、成因类型及相应物质组成的具体 特征;(3)分析与各种地貌形态对应的地形等高线典型图式。(三)原理方法 地形图是地貌研究的重要工具,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5、,就是从等高线形式的变 化出发,利用等高线形式与地貌形态间的对应关系、等高线形式变化与地貌形态 类型组合的一致性,分析地貌形态与形态类型组合,判译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物 质组成。这样可以掌握图面范围内的地形大势,初步了解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 还可以发现地表形态的细节。对地表形态的判读,一般包括 形态描述与形态计量两方面。1形态描述 指用文字描述地表形态特征。如对于山地,可描述山势的高低起伏、山体的 走向与水文网的格局等等。山脊线的走向或明显或紊乱;山峰与山脊的形态可以 是尖峭的、浑圆的或平顶的;山坡形态可分为凸形的凹形的或直线形的等等。有 的坡面宽阔平坦,有的则沟壑纵横、崎岖破碎。对于平原,应描

6、述其展布的形势、欺负状态及其与江河湖海的关系。平原的 形态可有平坦的、波状起伏的和倾斜等区别;平原上常有洼地、天然堤、残丘等 多种多样的中小形态。对于河谷平原,应注意河谷的形态,辨认河床形态类型, 以及河漫滩与阶地的分异;描述阶地地面与阶地斜坡的形态、阶地的展布、级数 以及阶地地面被侵蚀切割的情况。2形态计量 指用数字反映地表形态的定量指标。常用的有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坡度, 以及各种地表形态的长度、宽度、面积、排列方位、分布密度、形态指数等等。(四)操作步骤1确定地面特征线 在进行地貌判读时,首先要确定地面特征线(地性线)部位和走向。在流水 作用为主的地区,常见地性线有分水线(山脊线)、汇水

7、线(谷底线)、坡折线和 破麓线等等,这些地性线把地面分割成许多单元地形面。2、判别地面形态类型 要从判断地貌的形态入手,根据等高线所反映的形态特征,初步确定大的形 态类型。陆地地貌的形态类型,首先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等,山地又 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最后划分为中、小地貌的形态类型。3进行形态描述和形态计量 对于大、中、小形态类型的认识,需要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形态计量。要 注意它们的组合规律和空间结构特点,运用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分析来把握不同 地形面的垂直结构,如河漫滩、阶地和不同高度的夷平面等等。4分析形成原因 不同成因的地貌类型,其形态多有不同,这在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的配

8、列弯 曲而充分反映出来。因此,在对形态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形态的成因分析, 确定当地地貌发育的主要动力是内力还是外力,从而判断可能存在的形态成因类 型。根据形态成因类型及其空间结构规律,还可进一步分析地貌发育的特点,重 建地貌发育的过程,把握地表形态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的规律。(五)课堂练习 判读下列地形图,写出读图报告。实习二 航空相片的地貌判读(一)目的与要求掌握使用立体镜对航空像片对进行地貌判读的方法,识别各种地貌类型及其 形态、范围、组合等。(二)主要内容(1)了解航空像片的特点、比例尺、影像、灰阶等;(2)熟悉立体镜原理和使用方法;(3)用立体镜对航空像片观察、判读地貌类型特征

9、。(三)原理方法航空像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遥感图像,与地形图相比,具有影像直观易读、 立体感强的特点,能够记录、反映许多微地貌形态特征。航空像片一般没有海拔 高度注记,但有不同的比例尺,表明不同的拍摄高度。航空像片一般以黑白图像 为主,可以利用其影像、灰阶进行地形、地物的判读。对航空像对进行地貌判读时,必须使用立体镜观察,才能获得立体效果,更 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各种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立体镜观察能产生立体效果的原 理:人的双眼观看物体时,两眼的视轴指向同一目标点构成交向角r,距离不同 的目标点,交向角的大小也不同。由于交向角的差异,使各目标点在左右两眼视 网膜上成像的位置也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使人

10、产生远近感觉,即产生立体视觉。 使用立体镜观察时,令基线Bn加大,扩大交向角,使两张航空像片上相同影像 的光线通过反光镜后落在视网膜上,并把相应光线延长,从而获得放大了的物体 的立体感。因此,通过立体镜看到的物体影像,其高度被夸张的放大了,如一棵 普通高度的树看起来像是直插云天。要获得立体效果,航空像对必须是从两个不同位置、用焦距相同的摄影机、 向同一地区拍摄的一对像片,两张像片应有 60%面积重叠;航空像对的两张像片 要有相同的比例尺,即拍摄高度相同。(四)判读步骤 首先,将航空像对置于立体镜下,像对的基线应与眼睛平行。每只眼睛分别 看一张像片,即左眼看左像片,右眼看右像片。其次,注意使像片

11、上地形地物的阴影投向自己。因为人对物体的立体感觉习 惯于光源来自前方,阴影投向自己,这样才能使判读效果正确,否则会引起反立 体效应。第三,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指着两张像片上的共同标志点,然后移动其中一 长像片使两手指重合,即表示两像片的共同标志点已重合,便可获得立体效果。第四,运用地貌学知识判别各种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然后用透明描图指覆盖 在其中一张像片上,用铅笔勾画出各种地貌类型的界线,并加上图例,最后写出 判读报告。(五)课堂实习 由指导教师准备不同地貌类型的航空像对,让学生使用立体镜观察,绘制地 貌类型和撰写读图报告。实习三(一)目的与要求 实地认识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表形态,初步掌握野外

12、调查观察和室内解 译航空像片判别河流地貌形态型和特征的基本方法。(二)主要内容 河流地貌观察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河流阶地、平原区河流、河口区地 貌等几方面。分析河流地貌发育的因素及演变规律。选择典型地段野外观察和室 内解读航空像片。(三)原理方法 流水是陆地表面最活跃最普通的一种外力,几乎所有地区都有流水作用,即 使在与旱地区也不例外。地表水流来自大气降水,最初在坡地上形成坡面流,然 后汇集成沟谷暴流,最后汇入河流。河谷水流一起所具有的能量,通过侵蚀、搬 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出相应的各种河流地貌形态。1、河流阶地观察(1)首先要判定阶地的级数、类型,如属于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内叠阶 地、 上

13、叠阶地或曲流阶地。(2)其次要测量阶地的形态特征,包括河水面高程,阶地前缘和后缘高程、 阶地的宽度和长度、阶地面的倾斜方向与高低起伏等。(3)第三分析地物质组成。对于侵蚀阶地,要观测基岩的岩性、产状和构 造;对于堆积阶地,要观测沉积物的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和沉积物中可能蕴 藏的矿砂、古人类遗迹、化石等。(4)还要注意阶地组合,观察各级阶地的接触关系,了解各级阶地地发育 的程度和部位,以及阶地的开发利用价值等。最后,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阶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构造、气候、 水文或溯源蚀等原因,重建河流与阶地的发育演变过程。2平原及其河流地貌观察 平原区河床低闹比较复杂,许多地貌形态被泥沙

14、埋藏,而且受人为改造影 响很大,野外调查难度不小。主要观察内容包括:(1)观察河床平面形态,判别河床类型,如曲流、汊流、辫六流等及其发 育原因;(2)观察河谷的对称性,心滩发育程度,河漫滩的高度和宽度等,阐明他 们与地质构造及水文的关系;(3)观察平原上天然堤、决口扇、洼地牛轭湖等地貌特征、分布、物质组 成等,分析它们的成因。通过钻探和沉积分析方法研究古河道、埋藏阶地等埋藏 地貌。1、河口地脉调查通常集中与三角洲地区,这里是水乡泽国,河道纵横,地 形极为低平,地貌调查需要结合历史资料、考古资料。河口区地貌调查主要内容 有:(1)河口沙嘴、沙坝的发育部位,其形态、长度、宽度、发育速度等,分 析它

15、们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2)潮汐性质,潮流及潮差对三角洲形成的影响;(3)河流流量、含沙量以及输沙量对三角洲形成的影响;(4)确定现代三角洲的范围,不同时代三角洲的范围和形态变化;(5)测量三角洲上的水系、天然堤、沼泽、西湖等小型地貌形态,说明它 们与三角洲发育的关系;(6)根据采集三角洲上贝壳堤、海滩岩等的位置,确定三角洲古海岸线位 置及其形成的年代,以便了解三角洲的发展;(7)通过采集不同时代三角洲的 14C 年龄测定样品,计算三角洲的发育速度。 根据地貌调查资料分析,区分三角洲的类型,推算三角洲的形成过程,预测 海平面变化或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四)课堂实习 解译航空相片,判读各种河流地貌及其组合、分布特征。实习喀斯特地貌观察(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实习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特征,初步掌握喀斯特地貌的野 外调查观察和室内航片判读的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打下基础。(二)主要内容选择典型地段,野外实地观察喀斯特地貌类型特征;室内解译航空像片判读 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三)原理方法喀斯特地貌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和改造后所形成的地貌类型。可溶性岩 石在世界上广泛分布,面积达5200万km2约占全球总面积的10.2%。喀斯特 地貌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喀斯特地貌景观奇特,是优良的旅游资源;喀 斯特洞穴常常埋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