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兴智班级文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296317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兴智班级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贺兴智班级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贺兴智班级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贺兴智班级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兴智班级文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情境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初探户县南关中学 贺兴智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集体有极大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凭借。因此,在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在转变课程观与学习观,转变教师观与学生观的同时,也必须探讨应当如何构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能切实实现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新型的班级文化,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以期使每个学生通过班级学习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成为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奋发有为的合格公民。一、构造新型的班级文化必须转变观念在新课改情境下构

2、建新型的班级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为努力方向,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及品德生成发展的规律,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必备素质的需求,去精心营造一种班级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必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其实,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重新构建新型的班级文化,势所必然。二、班级文化的建设方向: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性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期望教育能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试图通过课程的改革,改变体现工业化要求的“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人才“生产”模式,培养出具有

3、现代人格的学生。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的经济,创新是其生命,而创新源自个性。因此,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班集体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特定的环境,其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经济社会,新课改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能为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格服务。为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具备鲜明的时代性。鲜明的时代性突出体现为民主与平等的班风。民主化是当前世界的潮流,体现人类对公平、正义、平等等普世价值观的不懈追求。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只有在民主平

4、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生成。因此,建设民主平等的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努力的目标。民主平等的班风的建设,首要前提是师生关系的平等。新课改理念认为,从社会学角度看,青少年也是社会权利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首先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从道义上讲,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思想上“师道尊严”的陋习,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和惯于板着脸对学生“教导”,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对话,有意识地去培养学 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觉性和进取精神。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表现在班级的管理上,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确立班级的主人翁精神。老师不是

5、惯于居高临下的“教导”和“发号施令”,而应当是耐心地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最终促成学生在班级事务上的自主管理,不再依赖老师。因此,新课改精神强调教师引导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自由的发展。建设民主平等的班风,还要求班级中同学间的平等。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平台。班集体的全体成员构成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集体是学生初步社会化的开始。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只能生成于人与人民主平等的班级土壤中。在班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引导班集体生成人人平等,所有同学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教育环境。同学间平等的班风有助于塑造个性自由发展的人

6、。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强,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班级同学间的交往过程中,每个同学的个性差异都得到承认和充分的尊重,全体成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环境有助于养成学生自信、友爱、宽容的品质,而这些品质是形成独立的人格的基础,是个性自由发展的前提。三、班级文化应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构建新课改的核心当然是新的课程观的提出。相对于新课程观而言,旧课程观的课程专指课业及其进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旧的课程观的“课程”是“专制”的和封闭的,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国家和学科专家的事,它规定了学校“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教教科

7、书),尽管很多课程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枯燥乏味,呈现出繁、难、旧的特点,但教师却无权更动课程。而新课程观突破了课程只存在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这种文本课程的局限,更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强调教师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新课程观给人以耳目一新又豁然开朗之感,如习习清新的凉风吹向沉闷的校园,让教师、学生、学校都从旧课程观机械呆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构建课程的“自由人”。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都是课程的创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集体当然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班级文化更是一

8、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明确了这一理念,在新课改进行过程中,我们当有意识地去构建刚健有为、昂扬向上,丰富多彩且极具个性的班级文化,使之在教育功能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班集体还可以有意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包括游戏)来为其每一个成员施展才艺提供平台。不同同学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都是不同的,活动的内容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举办活动的原则是,让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能从中找到乐趣,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所有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且乐于参与,都能从中找到施展自己天赋和才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了班级同学间的了解,能碰撞出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就这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同学们在教室里,在活动中,在集体生活里,在独自深思的个

9、人体验中慢慢长大,个性从中得以生成。这些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同学的自信心,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并对班级产生了深深的归属感。因此,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生活必将成为学生一种成长的记忆和精神的历练。四、结语新课程改革正在给传统的教育观念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等方面的变化,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解构”和“重建”。课程改革又是一场关系民族未来兴衰的文化变革,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重新构建有助于培养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的班级文化,无疑是每一所学校乃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职责。课程改革的大幕刚刚开启,构建新型班级文化的探索也才刚刚起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象我们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一问题一样,是全体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但笔者相信,只要本着教育是为了提升下一代的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这一原则,切实从教育为了儿童的解放为了儿童个性的自由的发展这一人本理念出发,正像新课改中我们正在探索的其他教育问题一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必定能从混沌迷茫走向光明澄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