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题岳阳楼 阅读答案附赏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29631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花声·题岳阳楼 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卖花声·题岳阳楼 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卖花声·题岳阳楼 阅读答案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花声·题岳阳楼 阅读答案附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花声题岳阳楼 阅读答案附赏析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他当时掌机密文字,作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湖南岳阳,赋?卖花声二首。本词是其中之一。8.词的一二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何作用?有结合内容分析。5分【知识点】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词的一、二句写洞庭湖,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

2、之上纷纷飘落1分,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萧疏景象1 分,渲染了凄凉的氛围1分,衬托了作者当时的悲凉心境1分,奠定了全词悲哀的感情基调1分。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思路点拨】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的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知识点】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1流落江湖凄凉、愁苦的心境1分;起首二句景中含情1分。2遭贬的怨愤1分:四、五两句,将自我解嘲的辛酸和久抑的悲

3、慨融为一炉,凄怆之情,溢于言;何人此路得生还句,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负载着遭贬的无尽悲痛与痛楚分析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3结尾两句回首长安写出了词人对故土的眷恋1分,对君王的期待1分。解析:解答此题一定要找出含蓄却富有深意的关键词来推断,想象作者的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

4、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办法和叙述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赏析】张舜民,北宋词人,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神宗元丰六年年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上,面对洞庭湖临水而建,气势雄伟,是我国江南名楼之一,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据传这里曾是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地方,唐开元四年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始建此楼,至宋庆历五年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重修,因请范仲淹撰写了?岳阳楼记而声名大震。古人登临此楼留下的名篇佳什极多,其中诗写得雄浑壮阔的,以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5、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及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最为历代所传诵。张舜民的这一首应是词写岳阳楼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词的上阕,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是从屈原的?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转化而来。短短两句呈现的是一幅箫疏的景象:洞庭湖,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又名洞庭山,相传虞舜之妃湘君曾游此,故名。作者立于岳阳楼上鸟瞰君山历历在目,但未必能看到片片落叶,这很可能是作者当时正处于失意中的一种感觉,他把自己的处境与落叶联想到一起。如是,这景语也就是情语了。 十分斟酒敛芳颜,这时作者已从楼前转到了室内。

6、一位歌女正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收敛起笑容,打算为客人唱一曲送别的名曲?阳关三叠。但是作者没有同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出阳关的元二,而是即将南下的迁客,不唱也罢。这看是一句外表话,但其中却饱含着作者的无奈、辛酸和悲哀。词的下阕,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这是酒后作者带领几分醉意再次来到楼前,他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眺,只见淡远的天空,白云在悠闲地飘动。作者的思绪随着这飘动的白云不由猛然惊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古时岭南一带素称蛮荒绝域,成了历代贬官的流放之地。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海南时曾有诗:一去一千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时的作者一定是想到了前辈文人的命运,也想到了自己的命运,这才发出了如此令人震撼的悲叹。词的末两句,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这是从白居易的?题岳阳楼诗: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化用。长安是借指宋朝的汴京。作者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