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29266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小学数学“连加连减课例 第一次设计实施主备人 讲课时间 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11节课题连加连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教学模式与环节1、复习旧知;2、引入新课;3、练习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5、课堂小测

2、。教具学具铅笔8支、三角形10个。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建议一、复习旧知二、引入新课一、学习连加1、观察图画,列出算式2. 尝试列式3. 学生结合动画说说算式的含义二学习计算顺序。三揭示课题。四、巩固练习三、学习连减一、课件演示二.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三. 全班交流。四小结并补充课题。五巩固练习四、综合练习五、课堂小结六,课堂小测板书设计:1、回顾已学过的的知识,显示知识树。2、复习10以内加减法。利用数字卡片随意点名,练习口算。师:同学们,今天我为你们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小明,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小明在帮妈妈喂小鸡。课件演示小鸡

3、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跑来了3只小鸡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3只小鸡。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列计算式么?生:一共有多少只鸡 4+3=7接着放映动画又跑来一只小鸡师:仔细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又跑来一只小鸡师: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你会列式子么?生:7+1=8师:那么,能不能把这两个计算式合并起来?再放一遍动画。引导学生说出4+3+1=8师:结合图,说说算式4+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就把4只小鸡、3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思考回答:先算4+3=7,再算7+1=8问:第二步是

4、哪两个数相加?根据学生的计算,师板书:4+3+1=8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有3个加数,2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一边摆铅笔,一边填数。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师:就在刚刚我们学习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走了几只?还剩几只?师: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师:过了一会儿,又走了几只?剩下几只?说出计算式。师:你能不能把这两个计算式,列成刚刚那种式子?8-2-5=1算式的含义是什么?表示从8里面去掉2以后再去掉5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8-2=6,再算6-5=1第二步是用

5、哪个数去减?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连减一边摆,一边完成等式。出示幻灯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生:连加 连减 连加连减4+3+1=88-2-5=1通过知识树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和了解要学的知识。利用数字卡片锻炼学生速算能力。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学生的学习欲望。分步放动画,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列出计算式,通过引导,引出连加。重点强调连加的计算方法。通过知识迁移,比拟原来的加法算式与连加的区别。通过动手摆一摆,是学生亲生体会连加的意义。分步放动画,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列出计算式,通过引导,引出连加。强调连减的计算方法。通过知识迁移,比拟原来的加减法算式与减的

6、区别。动手实践,体会连减的意义。巩固课堂新学的知识。通过知识树使学生更能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此节课中的学习新知的请况。课后反思再次设计实施主备人 讲课时间 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11节课题连加连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地

7、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教学模式与环节1、复习旧知;2、引入新课;3、练习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5、课堂小测。教具学具铅笔8支、三角形10个。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建议一、复习旧知二、引入新课一、学习连加1、观察图画,列出算式2. 尝试列式3. 学生结合动画说说算式的含义二学习计算顺序。三揭示课题。四、巩固练习三、学习连减一、课件演示二. 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三. 全班交流。四小结并补充课题。五巩固练习四、综合练习五、课堂小结六,课堂小测板书设计:1、回顾已学过的的知识,显示知识树。2、复习10以内加减法。利用数字卡片随意点名,练习口算。师:同学们,今

8、天我为你们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小明,小明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他又在帮妈妈干活了,小明在帮妈妈喂小鸡。课件演示小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跑来了3只小鸡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原来有4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3只小鸡。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列计算式么?生:一共有多少只鸡 4+3=7接着放映动画又跑来一只小鸡师:仔细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又跑来一只小鸡师: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你会列式子么?生:7+1=8师:那么,能不能把这两个计算式合并起来?再放一遍动画。引导学生说出4+3+1=8师:结合图,说说算式4+2+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就把4

9、只小鸡、3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这个式子你会计算么?你是怎么计算的?跟你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讨论后汇报。教师总结:先算4+3=7,再算7+1=8第一步的结果7要记在脑子里,并不是最终的答案。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有3个加数,2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一边摆铅笔,一边填数。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师:就在刚刚我们学习连加的时候,小鸡吃饱了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走了几只?还剩几只?你会列出像连加那样的式子么?小组讨论一下,最有把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汇报:你是怎样列的式子?8-2-

10、5=1算式的含义是什么?表示从8里面去掉2以后再去掉5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8-2=6,再算6-5=1第二步是用哪个数去减?6-5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连减一边摆,一边完成等式。出示幻灯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生:连加 连减 连加连减4+3+1=88-2-5=1通过知识树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和了解要学的知识。利用数字卡片锻炼学生速算能力。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学生的学习欲望。分步放动画,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列出计算式,通过引导,引出连加。重点强调连加的计算方法。通过知识迁移,比拟原来的加法算式与连加的区别。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叫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计算

11、方法。使他们对计算顺序记忆的更深刻。通过动手摆一摆,是学生亲生体会连加的意义。连续放动画,叫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连加知识,自己探索连减。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动手实践,体会连减的意义。巩固课堂新学的知识。通过知识树使学生更能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此节课中的学习新知的请况。课后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展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

1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生学习混合加减的知识作下铺垫。一、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按理说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拟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应该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极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讲故事放动画的方式引入新课,并让学生在摆铅笔与三角形的过程中体会算式的意义。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环节如下:1、复习旧知;2、引入新课;3、练习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5、课堂小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