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容量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28613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课堂容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容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容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容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容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课堂容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课堂容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课堂容量,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I三一、问题提出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更新,集中 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的更新等诸多方面。由 传统的、单一的教育理念向多元式的教育理念变革;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 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校态势中。课堂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的好坏。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课 堂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少教师发现课堂容 量和学生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矛盾,怎样把握好课堂容量, 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就提了出来。二、研究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

2、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课堂容 量过大,形成快节奏的教学,这样使教师在教学时少了几分从容、自然,多了几 分紧张、压力。学生追赶着教师的步伐,感受、思考、记忆的时间微乎其微、流 于形式,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看电影的感觉。最终导致大脑皮层疲劳,消极倦怠, 学习提不起神,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种是容量过小,一节课的内 容变成了两节课完成。这样所学的信息就很少,使学生有了玩小动作、开小差的 机会,尤其是优生“吃不饱”便会分心,时间一长,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丧失 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主动探究问题。容量过小的问题在乡村中学尤以体现,在农 村中学,现代教学技术设备还远远跟不上,教学中基本上还是

3、依靠传统的“三个 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教学的课堂容量实在是太少了,有时甚至因为 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交流都要花上很长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练习的量很少。所谓课堂容量,就是老师安排这一节课要求学生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多,任务重,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完成,时间往往不够用。情急之下,教师为 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会不自觉地又走回到以讲解代替学生自己学习地老路上 去。于是,教改成了过场,自主学习成了口号,教师仍是课堂的统治者,学生仍 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推行课 堂教学改革的阻力。三、课题界定适度的课堂容量,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条件。所谓课

4、堂容量,应 该是能够被学生接收、掌握、消化的内容。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只要有 适当的内容和适当的时间,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这里的 “适当”对课堂教学来说,除了指难度适当外,就是内容要适当,因为学生从认知 到掌握再到运用,需要有感知、思考、记忆等过程,因而内容适当,课堂容量才 会大。初中课堂一节课就是四十五分钟的时间,一节课的课堂容量有多大,需要我 们准确把握。对教师来说,课堂容量越大,越容易完成教学进度;对学生来说, 课堂容量越小,掌握知识越彻底,理解课堂内容越准确。准确的课堂容量有一个 标准,就是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分解到每节课中的内容量。它应该是教师的课 堂容量的

5、最小值,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进度。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可接 受的最大容量,这个最大容量就是教师的课堂容量的最大值,超过这个容量,学 生接受不了,教师讲解等于不讲。如何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一个 平衡点,既能完成教学进度,又能让学生很好的接受,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考虑的 问题。这个平衡点,就是这节课的准确的课堂容量。四、研究内容课堂容量适当,于教师则教得从容,于学生则学得轻松,并且特别有助于学 生掌握所学知识。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知道:要想让学生学得很多,唯一秘诀就 是不要指望一下子学得很多。教师在安排课堂容量时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国 家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时代需要制定出的教学大纲

6、,二是作为知识承受者 与能力形成者的学习主体一一学生。教学大纲是纲领性的,一般情况下是通用的, 只是在能力层级上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要求有所区别。而学生这一学习主 体是确定容量的活性因素,所以在安排本课内容时,在不违背教纲总体要求的情 况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即学情。五、研究目标1、确定明晰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注意知识的独立性和关联性,讲 授的知识必须是时效的,多维的、立体的,而与旧知又是联系的,是大面积上有 特解决的,又能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的,是旧知的加宽加深。2、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和运用。3、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有所价值。让

7、我们将教育 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从而使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得以真正的 落实。六、具体操作课堂容量适当,于师则教得从容,于生则学得轻松,并且特别有助于学生掌 握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要想学得很多的惟一秘诀就是不要指望一下子学得很多。 法国的课堂教学就具有容量小,信息少的特点,这里的小、少不是降低教学 要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感悟,以希望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所有学 习内容并掌握更多的内容。教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我们经常要讲重在“备学生”,即备动态的学生 实际,那么怎样才能备学生,在教案里如何体现?是整体把握教纲要求的知识点 的具体分布,心中有了数,切割就能随心所欲了。弄清每单

8、元每课时的重点、难 点,有了明确的目标,主攻就有了方向,就可以事半功倍。就一堂课来说,最低 限度的必要内容和必要学习时间,决定了学生可以随的最佳学习负荷量。虽然教 材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一堂课又应该因时因人而异,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灵 活地取舍教学内容,这一点对现行的科学教材很重要。有选择地使用教学手段和 教学方法,一堂课不必追求太多的教学方法,过犹不及。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 为学生表

9、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 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这些语言,充 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2、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教师要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景,创设富有 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 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案例1 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位教师在引入时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大家把你的年龄乘以 4,再减去7,然后叫学生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年龄。倘若某学生所得结

10、 果是45,通过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这位学生是13岁。这个游戏对七 年级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他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正 当他们对老师的“神功”赞不绝口时,教师告诉他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 法后,他们也能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学习劲头十足。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 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 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安排了一些教学案例片断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可根据实

11、 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如教师可 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设计好“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内容设计要有 梯度、有弹性,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案例2日历中的方程这节课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要求学生探究日历中的数学知识。有位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横行相邻3个日期,如8号、9号、10号这几个数之间 有什么关系?如果设其中一天为x,那么另外两天如何表示?竖行相邻3个日期 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吗?在日历中由正方形任意围住9 个数,试找出这个正方形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间的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12、22232425262728293031,随着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乐于接触周围环境 中的数学信息,更愿意讨论某些数学问题。4、提供主动参与实践的时空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 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 义上的内化,他们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 教学活动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 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 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

13、 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数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以活动促发展。案例3 “割”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部分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从直观入手,指 导学生“割”出面、棱、顶点来。先在白萝卜或红薯上平削去一块,讨论得到什 么(面)?垂直于这个面平削去一块又得到一个面,讨论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 什么(棱)?再垂直于这两个面平削去一块,讨论三个面相交的地方叫什么(顶 点)?直到“割”出一个长方体。在“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 接感觉到了面、棱、顶点的特征,便直观形象地理解了长方体面、棱、

14、顶点的意 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自主 探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倡合作学习在学生研讨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课题放在小组 中,大家经过讨论、商议,此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 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 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在这样的合 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 得不同的发展。以活动的板块来设计教学,把原来的教学重点改为探索的重点, 通过一系列数学活

15、动,形成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良好氛围。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 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 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去形成描述概念、 经历构建方程模型、解方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案例4能赶上火车吗?今有12名旅客要赶往40千米远的火车站去乘火车,离开车时间只有3小时 了,他们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靠走路是来不及了。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 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但这辆小汽车连司机在内最多只能乘5人。小汽车的速度 为每小时60千米,这12名旅客能赶上火车吗?题

16、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位教师 设计了下列问题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参考:你以前见过这个课题吗?你是否 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找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联系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 不能利用它?你能把这个实际问题数学化吗?你能考虑到哪些可选择的方 案?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方案?能验证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吗?然后,教师鼓励学生 分组充分讨论、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派代表来发表小组的见解,只要学 生的分析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6、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纸上 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手脑并用听说写,心中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