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284548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学习课文的语言。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分析:本篇可以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点题,引出对少年读书生活的回顾。借助一连串的比喻,渲染由回顾带来的愉悦之感。第二局部,第317自然段:记述少年时代的读书作文的情况。第三局部,第18、19自然段:由回顾往昔转到抒发今天的感叹。添上这两段,不仅使文章首尾照应,更重要的是把作者与读书,作文、读书与体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更多的启迪。课文的第二局部很长,是全篇的主体内容。这一局部的层次大致如下。第一层,第3自然段

2、:交代有关的背景情况,讲自己因读书而欢悦的心情。第二层,第412自然段:记述看小画片和上小学时读书作文的情况。这一层又可以分为四个小层。第一小层,第4、5自然段:看小画片;第二小层,第6自然段:读真正的连环画;第三小层,第7自然段:读文化站的图书;第四小层,第812自然段:因读书而提高作文水平,获得荣光,悟出一点写作的道理。第三层,第1317自然段:记述上初中读书、作文和创作的情况。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两个小层。第一小层,第1315自然段:读大部头小说,作文受到好评,又悟出一点写作的道理;第二小层,第1617自然段:学着“发明,写出小小说并发表,这是因大量读书而得到的果实。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3、分析线索是贯通全文的脉络,它使文章中所有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有的以人物为线索,有的以物品为线索,有的以感情变化为线索,本篇充当线索的是书籍长生果,这条线索非常鲜明,贯通始终。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析:本篇作为记事散文,主体局部根本上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作表达的。下面把有关的语句依次摘出来,从中可见其清晰易辨的特点:最早的读物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上初中后我终于开始学着那是上初中二年级时4本文是怎样突出中心的?分析:本篇内容波及的时间跨度大,事情、头绪也比拟多,但无不围绕着一个中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阐明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是平常所讲的“形散

4、神不散。集中并不完全等于突出。要想让中心突出,就得有典型的材料。本篇详细记述了两次作文的情况以及从中悟出的道理,揭示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学写小说一事,记述得虽然简略或许这是由于搞文学创作不是中学生必做的事,但作者叙事之后马上附以议论,用力地扣在中心上“假如不是读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除了选取典型事例,作者在行文中时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揭示中心,比方:“那时,就是因为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才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我的理解力。“平常看的那些描写苦闷心境的词全像酵母似的

5、发挥了作用。这样,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有“面也有“点,又注意不断地显示中心,本篇散文的中心就既集中,又突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本文是怎样过渡和呼应的?其作用是什么?分析:先看过渡。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从“看得津津有味到“不过瘾,去阅读“真正的连环画,这是儿时阅读生活的变化。前后两个阶段的内容,借助这个过渡段,自然地连接起来。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开头,都安顿了过渡性的语句,用以连接前后的内容,使结构层次和叙事的条理更为清晰,高低文的联系更为紧密。再看呼应。第一局部里,有“忆及的说法标明转入回顾,第三局部那么以“至今诸语加以呼应,如第3自然段中的“欢悦,第6自然段听“痴迷“迷醉

6、“酷爱,以及后面的“荣光“如痴如醉“说不出地快乐等,前后连成一气。再如,第13自然段中提到“记书中优美的词语,第14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之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自然段结尾与第16自然段的开头,前边提到“发明,后边紧承此意,两段之间语意和文气连接得十分紧凑,“我终于开始学着发明了一句既是呼应,又是过渡。作者注重过渡和呼应,使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增强了,眉目也更加分明。6“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阂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句话怎样理解?分析:此句,承前一句“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而来。两个比喻,一个从“视的角度形容画页,一个从“听的角度

7、形容。“心屏,这是新出现的词,把心说成是电视屏幕,其上可以传出画面和乐章,这就与后面的两个比喻联系起来。“幅读f统读,是量词,“一幅犹言“一张。“阂读“qu,也是量词,一首歌或词叫“一阕;这里中心词是“乐章,其量词用“个而不用“首,故句中的“一阂犹言“一个。附注;乐章,指成套的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组成局部,一部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7“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这句话怎样理解?分析:“囫囵读h ln。“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作细致的分析,笼统地接受。“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般断句成“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在短文?五柳先生传中的自况之语,文中,其后还有一句:“每

8、有会意领悟,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说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理解透彻;一种是“不钻牛角尖的意思。陶渊明的本意恐怕是后一种,不然他怎么会“每有会意,就快乐得连饭都忘了吃,一再涵泳深思呢?作者引用陶语,所叙述的意思,与陶语本意也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后文“牵肠挂肚一词可证。但小学生毕竟水平有限,“不求甚解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大略一提起写作文,不少人就会叫苦,不愿写也不会写。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只要认真阅读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一定会受到很大启发。如果你按照作者说的方法去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学生查工具书,

9、扫清词语障碍。三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并列表概括主体局部的主要内容。提示:四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怎样通过表达读书作文的情况,揭示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个根底上,归纳中心,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中心的。五指导学生分析过渡和呼应方面的特点。六指导学习品味语言。1“我的长生果“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来理解。思考:“长生果与“营养品含义完全一样吗?为什么标题不说是“我的书或“我的精神营养品?提示:“长生果与“营养品都是比喻的说法,含义有重合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营养品主要指出对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实、强健、开展。“长生

10、也含有这层意思,但不止于此。这个比喻还指书本身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发明出来的最好的精神产品果实,此其一;其二,人类文明凝结于书,书又是促进人类文明进一步开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双向的活动是“长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远不会衰败完结的。本篇虽然重点讲的是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但作者把立足点放在很高的层次上,所以标题里用了“长生果而不取“精神营养品等,含义显得更深,给人的启发和联想余地更大。2改写第2自然段,删去所有的比喻,然后与原文比拟,体会其语言特色。提示:可以改为“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感。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丰盛多彩,令人快乐欢快。原文一共有四个比喻。前两个是一组,对仗比拟工整,所描绘

11、的景色与天籁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也很美,这些都渲染了“欢愉之情,使它成为可见可闻可感的东西,读者心里好似也出现了那种美妙的感觉。后两个比喻是一组,又是从画面与声响乐音两个方面加以点染,与前一组比喻暗暗沟通仿佛蜂蝶飞进了画页,天籁小巧玲现入了乐章,二者之间用“视“听二字联络,用“愉悦一词总领。3画出课文中读书使“我入迷的词句,前后联系起来品味和分析。提示:有关的词句有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只要手中一有书,就忘吃忘睡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如饥似渴地阅读醉心阅读图书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

12、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看了巴金的?家后念念不忘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仍盼天天能扎进头去醉心读书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我读书的特点是“入迷。最能体现这种“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痴和“醉,文中屡次使用,此外还有多种类似的说法。如果读的是好书,则“入迷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得到最多的收获。当然,不能止于“入迷,还要继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评析、鉴赏等;读书要有所选择,风格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书,坏书,也可能会让少年人一时“入迷,这对身心开展是有害的。4熟读第10自然段,选出几个自己认为用得最好的词加以评点。提示:“拂“撤“挡“捧起“贡献这一组

13、动词可以放在一起品评;三个“爱她的,这一组排比句可作评点:“灿烂这个形容词用得大胆、新颖,有特殊的表现力。5熟读第12自然段,思考:“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互相换一换好不好?使用“鲜味这个口语化的词好在哪里?提示:“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是同义词,有时是可以互换的,但课文里的这一句,前面讲的是“构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设计筹划,所以“别出心裁用在这儿恰到好处,不宜换成“与众不同。“鲜味含有新鲜感强、不落俗套的意思,这样的写法和语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这个口语化的词,合乎少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表述习惯。6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经读过的书,与她所说的“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有什么不同?提示:书一旦成为书,它就定型了,凝固了,虽然来源于社会人生的土壤,但已经属于过去的事物、代表着过去的认识。“社会人生那么不然,它时时刻刻在变化、开展,随时有新的事物新的情况出现,随时有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等待人们去认识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笔写的书再多,也只是“社会人生这棵大树的一个果实。此外,笔写的书是从“社会人生中来的,不联系书的母体,就不能真正把书读懂;读了书不去实践,懂了道理学了知识不去运用和验证乃至开展,读书的意义也就丢失了。总之,一本书容易读懂,而“社会人生之书,要想读通,绝非易事。作者因此颇有感叹,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