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28369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知识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章节复习学问点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灌。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市场确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2、。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2)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阅历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3)主要特点及缘由:小农经营。缘由: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缘由: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机械化水平低。缘由: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水利工程量大。缘由:季风气候,水旱灾难频繁发生。科技水平低。缘

3、由:种植历史悠久,传统阅历丰富。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足够,耕地广袤,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4)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3、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2)区位条件: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气候

4、温柔,草类茂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距海港近。(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培育良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水源种植饲料。(5)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4、乳畜业:(1)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旁边。(2)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气候暖和潮湿(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牧草生长。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袤。(3)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5、混合农业(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

5、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供应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供应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复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有效合理的农事支配: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敏捷的生产选择,依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6、其他农业地域类型(1)迁移农业:包括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削减,气候恶化。(2)种植园业: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

6、品率高。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人工培育良种;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2、对土壤的影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浇灌都变更了下垫面性质,变更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修建水库和引水浇灌:变更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四、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

7、化工基地)、市场节约运费。(3)劳力和技术:须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化和科技发达的地方。(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5)环境:工业布局要留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业布局中的环境因素:风向,分为三种状况: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季风对吹风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水源:有水污染应的位于居民区的下游,生产中对水质要求高的应位于居民区的上游。离城市距离: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区内,有大气污染的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更

8、:(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渐渐加强。缘由: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养的影响渐渐增加。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2)动力指向型: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区位选

9、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3)市场指向型: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4)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主要工业部门:一般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5)技术指向型: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化和科技发达地区。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五、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生产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信息上的联系。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

10、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缘由: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找寻最佳区位)。(2)工业分散的两种类型:产品轻、小、价格贵,产品极其困难,如飞机。(2)工业分散的条件: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便利、快捷、廉价;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六、主要工业区1、传统

11、工业区(1)概况: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峻。(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足够的水源。便捷的交通。广袤的市场。(3)鲁尔区衰落缘由: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峻。(4)鲁尔区整治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发展科技。消退污染,美化环境。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1)生产特点: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

12、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从业人员学问技能水平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探讨开发费用高。产品面对世界市场。(2)硅谷区位条件:位置优越。环境美丽,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交通便利。军事订货(美国特有)。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相宜大量、远距离运输。2、马路运输:机动敏捷,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便利,但运量小,成本较高

13、,运费较贵。相宜小量、近距离运输。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敏捷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相宜大量、远距离运输。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最高。相宜运输急需,珍贵且运量不大的物品。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敏捷性差。相宜气态和液态运输。八、交通运输布局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难等);技术因素。2、区位因素变更: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岸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4、机场

14、建设: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要避开低湿地区;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5、铁路建设: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旺盛;先进科技是保障。意义:促进工业生产;加速区域开发;加强工农业城乡联系;促进文化科技沟通;促进民族融合与沟通;有利于政治统一、国家平安,巩固边防等。6、马路的选线原则:平原地区:少占好地,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困难的地段。线路的总体走向确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

15、详细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十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更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更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更对聚落的影响:如运输河航运地位的变更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更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