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28103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对点强化练(30分)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然后找名词、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叠词的运用等。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言”“也”“曰”“此也”等标志词。参考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

2、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参考译文: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救药了。”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我回答说:“很难说。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在生死关头却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读书人处世,或出世或入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节选自苏轼晁错论)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

3、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参考译文: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也有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3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

4、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选自苏轼题鲁公帖)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参考答案: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

5、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参考译文:看一个人的书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君子还是小人必能通过(他的)书法反映出来。这种(书如其人的)说法恐怕是不正确的。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才能,尚且不可以,何况是(根据)书法呢?我看颜公(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没有不联想到他风度神采的,不仅仅是了解他的为人,仿佛亲见他正气凛然地叱责权奸卢杞和叛臣李希烈,为什么会这样呢?那道理正像韩非子说的那个“智子疑邻窃斧”的寓言一样(因地位与亲疏关系而不能做出客观判断的小人之举)。但是一个人的书法绘画在工巧和粗拙之外,一般都含有意趣,也可粗略了解其为人端正与否。4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

6、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玄保既善棋而何尚之亦雅好其事吴郡褚胤年七岁便入高品及长冠绝当时胤父荣期与臧质同逆胤应从诛。何尚之固请曰:“胤弈棋之妙,超古冠今。父戮子宥,其例甚多。特乞与其微命,使异术不绝。”不许,时人痛惜之。(选自南史之宋书羊玄保传,有删改)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人名“玄保”“何尚之”“褚胤”“胤父荣期”“臧质”,动词“善”“好”“入”“及”“冠绝”“逆”“诛”,虚词“而”等。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

7、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参考答案:玄保既善棋/而何尚之亦雅好其事/吴郡褚胤年七岁便入高品/及长/冠绝当时/胤父荣期与臧质同逆/胤应从诛参考译文:羊玄保善于下棋,而何尚之也极爱这种游戏。吴郡的褚胤七岁时便进入了高品级,等他长大,在当时位居第一。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臧质一同叛逆,褚胤应当跟随着被处死。何尚之坚持请求说:“褚胤下棋高妙,超过古代,冠于当今。父亲被杀儿子宽大处理,这种例子很多。特请给予他活命,使一种奇异的技艺不致断绝。”结果没有得到批准,当时的人对此十分惋惜。5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

8、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节选自王充论衡)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贤圣”“时人”,谓语动词“下”“造”“得”“吐”“知”“见”“知”,虚词“夫”等,结构“安能皆是”“不能皆是”两两对应。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参考答案: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参

9、考译文:社会上的儒生学者,喜欢迷信老师,崇拜古人,认为圣贤说的都没有错,专心致志地讲述和学习,不知道进行反驳和质问。圣贤下笔写文章,尽管构思周密,还不能说完全正确,何况是匆忙中说的话,怎么能都对呢?不能全对,当时的人却不懂得反驳;有的虽正确,但意思隐晦,难得明白,当时的人也不知道去追问。6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唯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选自张岱快园道古言语)解析:首先,明确关键性名词“古人”“世人”;其次,抓住语段中的谓语动词“止”“须

10、”“尽”“穷”“观览”“觌面”“过”“知”;再次,根据句子结构断句,如“可以尽日”“可以穷年”两两相对。参考答案:唯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参考译文:世间特别休闲适意的事情,如游山水,赏胜迹,饮酒,下棋,都要有同伴,有对手。只有读书这件事,只需一人,你可以读一整天,也可以读上一年。坐在小屋子里你能够纵览天下;隔了上千年你也能面对古人,这是天下任何其他赏心乐事都比不上的。只是世人不一定体会得到,非常可惜啊!7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

11、犹未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求征于识者而未暇焉。同里衍斯道上人,别累年矣。(选自高启独庵集序)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据“余”“于”“久而”“焉”“然”“也”“而”等标志词断句。参考答案: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犹未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求征于识者而未暇焉参考译文:我从小就喜欢研究诗歌,担心向多方学习而不知道该怎么说,时间久了之后自己私下在这方面才有了这样的看法见解,并且努力学习实践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但还是不敢自信自己的言论没有错误,想要向有识之士征求意见但又没有时间。同乡姚广孝,和他分别已经有好几年了。

12、8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杭州上天竺观音大士古像,晋天福年僧道翊见瑞光发涧、得奇木以刻也。宋建炎四年,兀术入临安,高宗逊于海,兀术问知像缘遂与玉帛图籍尽航而北僧智完率徒以从至燕舍都城西南五里之玉河乡建寺奉之此观音寺也。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据“兀术”“遂”“僧智完”等标志词断句;再根据“此也”等句式进行断句。参考答案:兀术问知像缘/遂与玉帛图籍尽航而北/僧智完率徒以从/至燕/舍都城西南五里之玉河乡/建寺奉之/此观音寺也参考译文:杭州上天竺供奉的观音大士古像,是后晋天福年间道翊和尚看见山涧里发出祥光,捞到非凡的木料雕刻

13、而成。南宋建炎四年,金大将金兀术攻进临安,高宗皇帝退避到东海。金兀术了解到观音大士的雕刻经过,就把它同大量的珍宝物质、图书典籍一道用海船运到北方。智完和尚带领他的徒弟们跟随观音大士古像上路,到达北京,在都城西南五里的玉河乡安顿下来,盖了一座寺院供奉观音大士古像,这就是观音寺。9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选自钱公辅义田记)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据“焉”等

14、标志词断句;再根据“以其所入”“给其所聚”“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两两对应的结构,“此也”等句式进行断句。参考答案: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参考译文:范文正公,苏州人。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给予救济。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九十人,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供给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退职回家等待缺额的人,可以享受供给;出去做官的,便停止供给。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10用“/”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天 地 虽 大 其 化 均 也

15、万 物 虽 多 其 治 一 也 人 卒 虽 众 其 主 君 也 君 原 于 德 而 成 于 天 故 曰 玄 古 之 君 天 下 无 为 也 天 德 而 已 矣解析:文言断句要在读懂文言,基本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文中标志性的提示语和句末语气词也是断句的依据,应该加以注意。如本题的“曰”和几个“也”。参考答案: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参考译文:天地虽然很大,但它们的变化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繁杂,处理它们的方法却是相同的;百姓虽然众多,但他们的主宰都是国君。国君以德为本顺天道而成功,所以说,在遥远的古

16、代,君主统治天下,行无为而治,是顺应天道自然而已。二、语篇综合练(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观 鸭 说明吴廷翰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戛戛然,其毛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或沉或没,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