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27765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蚌埠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乐观与悲观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两种对人生不同的看法。要知道一个人的人生

2、观,主要是要知道他对人生是抱乐观还是抱悲观的态度。所以我们讨论乐观与悲观,也就是在讨论一般人最关心的人生观问题。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普遍叫做“直观”或“洞见”。一个人的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 乐与悲是人类共有的情绪,当然都是主观的,随个人的感触、态度、环境而变易的。因此也可以说悲观与乐观皆是不好的看法,我们最好是不悲观不乐观,实事求是,不动感情,受纯理智的指导,勿陷于主观。但在某种意义下,悲观与乐观仍然可以说是客观的,因为悲和乐的情绪也可以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因此也有客观性。 根据上面对于乐观和悲观性质的解释,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明,“悲观”不

3、是“观悲”。对于一个人悲哀的情绪,尽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如心理学家分析悲哀情绪的状态,穷究悲哀心理的来源,考察悲哀事实在神经上所发生的作用。在做这种研究工作时,心理学家本人并不“悲观”,他乃是在“观悲”。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分辨“乐观”不是“观乐”。譬如,参加盛宴,进戏园,看热闹,都可以说是“观乐”,但却并不一定是“乐观”。因为赴宴会看热闹的人,心中也许感到异常孤寂悲哀,或兴“良辰不再”之叹,或有“众醉独醒”之感。那么乐观多少包含主观上轻蔑痛苦、超越悲哀的态度,而并不是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 乐观和悲观既然是主观的态度,那么一个人之抱乐观或抱悲观并不一定为客观事实所决定,而是以个

4、人快乐或痛苦的经验为转移。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家境甚好,涉世甚浅,然而每每稍受挫折,便容易陷于悲观。而饱经忧患、备尝艰苦的人,对于人生反而取乐观的态度。由此足见真正乐观的人并不一定志得意满,生活上毫无痛苦。同样,悲观的人也不一定垂头丧气,自苦自杀。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时,他的诗却是“忧思难忘”的悲观情调。叔本华是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然而他最怕死,最反对自杀。相反,历史上许多忠臣烈士、先知先觉,到了生死关头,慷慨就义,然而他们精神上仍是乐观的。苏格拉底始终相信善人快乐、恶人痛苦。当他被判处死刑时,他还说“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好,只有上帝知道”。其实许多圣贤豪杰在动心忍性、困心衡虑的艰苦

5、生活中,仍不减少其奋斗的勇气,大抵都由于他们在精神上保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在那里支持着,鼓舞着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根据以上的讨论,乐观与悲观两种看法,性质之异同,价值之高下,何去何取,显而易明,不难决定了。不过须知悲观论亦有其相当价值。悲观论足以否定浅薄轻易、不学无术的乐观。并且须知悲观主义每挟现实以俱来,其传染于人有如疾病,亦非可轻易摒除。同情心稍有不丰,信心稍有不坚,希望稍有不真,而为退化观的旧说所动,则悲观思想便乘虚而入,不能自拔。更须知乐观亦非轻易可得,必须基于学问修养、经验阅历,有眼光,有毅力,能克服恶劣险阻的环境,战胜悲观,方可达到真正健全而无流弊的乐观思想。 (摘编自贺麟乐观与悲观

6、)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观与悲观的“观”,就是“直观”或“洞见”,也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 B.悲观与乐观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实事求是,不悲观也不乐观。 C.乐观不是“观乐”,因为“观乐”,多少包含着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 D.乐观或悲观是由个人快乐或痛苦的经验决定的,跟个人面对的客观事实没有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乐观和悲观扩展到人生观的范围来认识,并分析了其客观性和主观性。 B.文章采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论点,使论点更加鲜明。 C.文章第五段列

7、举曹操等的事例,证明个人乐观或悲观不会因主观经验而转移。 D.文章既肯定悲观论的价值,又指明了悲观主义的影响,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的观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因此主观态度必定在行为上有所体现。 B.李大钊就义前大义凛然,“我的肉体虽死,精神却不灭!”可见其态度并不悲观。 C.心理学家分析欢乐情绪的状态、穷究欢乐心理来源时,他的情绪理应是乐观的。 D.人们了解乐观与悲观的性质和价值,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助于自己正确性决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2-2020年,全

8、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从1.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8.5%.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2012-202

9、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12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46亿元增长到6305.37亿元,年均增长8.8%,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网) 材料二: 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我们昂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重在“全

10、面”;更高质量的小康,需要更加全面。既是主体上的全覆盖,更是内容上的全涵盖。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只是全面的“一块板”,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每一块“板”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 全面小康事关每一个人,是一笔不折不扣的“民心账”,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更高质量的小康,本质上是群众更满意的小康,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便是顺应群众的新期待,便能牢牢把握这份向往。 全面小康不能在刚刚建成的“快活三里”歇歇脚,更不能停留在“原地打转”。当前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

11、效衔接,既要解决短板问题,又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唯有铆足劲头,共同奋斗,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接续力量。 (摘编自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人民网,2021年8月6日)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自古以来,小康就饱含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2500多年前,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悠悠吟唱一直在中国历史

12、中回响。在长期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从国际上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世界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也不照搬西方国家发展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

13、明新形态。从全面小康路到现代化发展新征程,新时代“赶考”再出发。14多亿中国人加快走向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格局,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助力全球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摘自自全面小康,再出发!,光明网,2021年7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世纪前20年,人均国民收入显著增长,国家财力日益壮大,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B.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成就充分折射出全面小康的特色。 C.2012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

14、算加大对科学技术、农林水、教育、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等方面支出,为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D.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进程和当今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能确保从全面小康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面小康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是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B.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几千年的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夙愿,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C.中国人民脱贫攻坚使7.7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全面建

15、成小康社会为世界的全面小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D.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全新样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6.材料二提出“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请简要阐释“更高质量”的内涵。(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旗飞舞 魏巍 第三阶段的作战地区在北汉江以西、金化以东和金城以南的弓形战线上。郭祥所在的第五军,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被调到这个地区来,准备对黑云岭的敌人展开进攻。7月12日上午,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黄昏时分,突击营向前开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