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27379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一、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属于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岁至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本书涉及的研究对象以3至6、7岁的儿童为主,以其他年龄段的儿童为辅。幼儿期是个体生长发育快、发展变化迅速的时期,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备受心理学家和

2、教育专家的关注。幼儿的生理机能不断发展,身高、体重有了明显增加,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的结构和机能也不断成熟和完善,这些都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导的各种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与婴儿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幼儿心理学的任务可以概括地用“3W”来表示,即what(什么),描述或揭示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候),描述或揭示这些共同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幼儿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实质、动力、内在机制。讲得更具体一些,我们可以将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描

3、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代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一切发展都是和时间相联系的。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等,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例如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思维仍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

4、芽;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虽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例如,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为:在自我概念方面,幼儿对自己的描绘大多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几乎不会描述自己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在自我评价方面,3岁幼儿的自我评价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转折年龄在354岁,5岁幼儿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但还不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并且评价带有极大的情绪性和笼统性;在自我体验方面,幼儿的转折年龄

5、为4岁,56岁幼儿大多数已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主要特点是,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如委屈、自尊、羞愧感)不断深化、发展,同时又表现出易受暗示性。在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或敏感期。心理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心理发展的一定时期紧密联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某些心理能力与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若在此时个体受到相应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心理能力与行为的更好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心理能力与行为的缺失。关于关键期,我们将在后面作更加详细的分析。(二)

6、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描述,为我们建构了幼儿心理发展的整体框架。对每个幼儿来说,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着相同的模式,但还必须注意到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可能各不相同,而且各种认知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可能也有很大差异。个体差异在孩子出生时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安静沉稳、动作缓慢,有的孩子大哭大叫、动作迅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带着先天气质(脾气)特征降临于世,这些先天气质特征更多地受儿童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的影响,也部分地反映了胎儿期受到胎内环境的影响。在儿童的智力发展领域,个体差异可表现为:有的儿童早慧,有的儿童智力发展滞后;有的儿童智

7、力发展超常,有的儿童智力发展低下,甚至有智力缺陷;有的儿童擅长言语,有的儿童则在操作、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在儿童的个性发展领域,个体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儿童活泼、开朗、热情、喜欢交往,表现为外向性格;有的儿童沉静、孤僻、冷淡、不太合群,表现为内向性格。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如何造成的?这些个体差异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估?如何科学解释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幼儿心理学要对这些问题作出恰当的解答。探究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也是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就智力发展领域而言,一般认为遗传提供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即发展空间),而环境则是将

8、这种可能性发展转化为现实性(即决定个体智力最终落在发展空间的哪个点上)。遗传的作用主要在行为遗传学、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中探讨,而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的作用。环境可分为胎内环境和出生后环境,出生后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胎内环境不仅对个体生理发展产生影响,还会对心理发展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会反映在出生后的各发展阶段。例如,胎儿期中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后注定是智障儿童。本书主要探讨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就家庭而言,父母的教养方式、个性、文化水平、职业状况,以及亲子关系、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

9、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学校(幼儿园)中,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发展。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系统等也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助于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原因,也有助于为幼儿的教育与培养提供科学建议,同时还可为营造幼儿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指导。(三)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其目的之一是要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决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理论问题,从而建构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要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就需要探讨以下几个问

10、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书着重探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含教育)的交互作用。(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在人类心理发展上,既要重视其外因,又要重视内因。人类身心发展是主动的,所以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既要关注发展,又强调内外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量变,但另一方面又有阶段性的质变,应该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既科学地解释幼儿

11、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例如,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思维发展机制的揭示就探讨了以上一些问题,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儿童思维过程的认识。本书第三章较详细地介绍国内外名家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与培养提供了依据。二、研究意义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来探讨幼儿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科学依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描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揭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阐明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制约幼儿心理

12、发展的。而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幼儿心理发展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各种规律,它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科书。幼儿心理学揭示了人的认识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人是以压缩的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各阶段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而在幼儿阶段,则是以扩展的形式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形成的,其发展阶段也比较清楚。追踪和考察幼儿认知活动发展的全过程,便可充实和进一步证实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识与实践等的基本原理。幼儿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揭示幼儿心理发展中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这就可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运动的法则、质量互变规律

13、等基本思想。2充实和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对幼儿心理学作深入、科学的研究可以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同时,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和研究青年、成年甚至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都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个人表现出某种性格特征,如果只是作横断研究,只能获得关于它的表面认识,而只有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幼儿期)探究它的潜在原因和形成过程,才能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其内在的、本质的原因。同样,幼儿心理学研究对于解决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例如,幼儿前期存在一个“前言语”阶段和动作思维阶段,关于幼儿思维发生发展和言语发生发展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思维和言语的关系问题。而思维和

14、言语的关系本身就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正因为幼儿心理学研究对于发展心理学理论有重要意义,因此许多著名心理学家都很重视幼儿心理的研究,如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等,他们都对幼儿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二)实践意义1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幼教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做到科学育人,就必须学好幼儿心理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

15、各种活动,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例如,通过对幼儿认知与行为的探讨,可以找到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控制行为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幼儿的多动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也有助于对幼儿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正。例如,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可以采用榜样法来消除幼儿的攻击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个性心理的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则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将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2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

16、养方式、文化水平、职业状况、个性,以及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日后的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的源泉。父母掌握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越多,教养方式就越科学,孩子在幼儿期及日后的发展就可能越好。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程序,不同年龄应达到的发展指标,父母就能有意识地预期自己孩子成长的水平,采用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教养方式,从而避免盲目地“揠苗助长”或是一味地埋怨自己的孩子不长进。3为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包括考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预示发展的程序与模式,建立一系列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常模,如身高、体重、智力及社会行为发展等的年龄量表。这些都可以作为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