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271981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仁”的学说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 B C D3、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整理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韵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4、“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3、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5、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D人民主权的观念7、“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

4、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弥补人体的缺陷。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 )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A. B. C. D.8、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B伏尔泰彻底否定了君主制C卢梭主张开明君主专制D启蒙运动直接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9、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

5、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10、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应始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11、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花鸟画,浓墨重彩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12、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因他们对超新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发现宇宙正在加速彭胀。这项成就主要验证了 A相对论 B

6、经典力学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假说13、王华在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时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1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画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7、”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为主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5、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16、有学者记载,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

8、“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海天、肖玮沉重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17、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18、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9、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19、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指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20、“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三民主义A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体现以民为本

10、的思想C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21、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籼型杂交水稻广泛种植 C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D火炬计划和211工程启动22、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A1905年 B1912年 C1936年 D1956年 23、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临了,春天还

11、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24、)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应该属于(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实主义25、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