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长干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26695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回长干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重回长干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回长干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回长干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回长干里一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长干里出土宋代丝绸展示高超织染工艺技术2007年2月,南京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地 宫中出土了种类丰富的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 绸、香料等各种材质的文物。这批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到四年间(公元 1010-1011年间)的文物在6.75米深的地下和密封程度极好的铁函中安放千年且 保存完好。在众多出土文物中,近百件丝织品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丝织品多用作 巾帕、袋囊、包袱布、织带,也有成品塔罩两个以及女衣一件,充分展示了北宋 时期南京地区高超的织染工艺技术。北宋一朝的纺织品出土不多,南京长

2、干寺地宫出土的近百件丝织品为研究北 宋纺织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地宫中出土的宋代丝织品,无论是数量,还 是质量,以及墨书题记所反映的史料价值,在国内其它考古发掘中都难得一见。 在这些丝织品中,有数十幅有墨书题记,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南京城内佛教 信众为长干寺舍资以求福报的情况。这些发愿文为研究北宋长干寺的募建过程提 供了重要资料。大报恩寺出土丝织品包括绮、绫、幻绢、纱、罗等品种,辅以刺绣、印绘、 墨书等多种工艺,经纬纱线均无捻。织物偶有病疵,但纹样秀丽,意匠精细,充 分展示了北宋时期南京地区高超的织染工艺技术。丝绸是有机质文物,在历史的 风雨侵蚀中极难保存。长干寺地宫铁函在瘗藏过程中,形

3、成了独特的饱水环境, 将空气、细菌隔绝,函内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使这批宋代丝织珍品得以保存千年。 由于在包裹供养物品时都是花纹在内、衬里朝外的包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 印绘花纹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包袱布的花纹多为呈散点排列的折枝花卉纹样, 折枝石榴花、折枝五瓣花、五瓣朵花等纹样多运用其中,十分贴近民间生活。也 有部分花卉和文字通过刺绣手法表现。十年匠心修复再现宋代生活图景纺织品文物本身就很脆弱,加之年代久远,部分出土丝绸有破损迹象。文物 出土后,保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抢救性保护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使这批珍贵 的纺织品文物出土后不再进一步受损,南京市博物馆委托中国丝绸博物馆从 2009年开始,逐

4、步对地宫中出土的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及研究。中国丝绸 博物馆的研究团队在接受委托后的第一时间,对这批纺织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他们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多光谱检测、CT扫描分析等对织物的组织结构、墨 书文字、污染物、包裹内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最终用针线法进行修复,将研 究和保护结合。为了最大程度地呈现出这批丝绸制品原本的样貌,修复专家们把 里料和面料拆开,进行表面清洁、平整。再选择合适的现代面料作为衬织物,进 行染色处理后,分别垫在里料和面料的背面,用针线缝合加固。经过近十年的修复,这批宋代丝制品的光彩得以重现。同时,作为第一手珍 贵的历史资料,再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图景。泥金花卉飞鸟罗表绢衬

5、长袖对襟女 衣,大气庄重,展示了当时女性的着装特点;南宋的盘长结盘金绣交颈鸳鸯小饰, 精巧细致,色彩亮丽,显示出制造者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南宋的刺绣绢帕看似 普通,却蕴含深意。“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枝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 觉空门气味长。”这首诗的原作是杜牧的赠终南兰若僧,原诗的第二句是“两 枝仙桂一时芳”,“时”略作改动变为“枝”,更添一份幽情,体现出持有人高 雅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的生活愿望。四围回环对读的“永保千春”,带着美好的祝 愿躺在层层泛黄的褶皱之中,字迹朴拙,却带着历史的浩瀚和沉重,格外让人感 动。重回长干里 地宫出土丝绸首次在南京展出在地宫里尘封了千年,历经近十年的修复,这批宋代丝绸制品终于回到南京, 回归长干里。2018年8月7日起,重回长干里一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 展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报恩文化艺术馆正式开 展。只要购买入园门票,就可免费观展,感受中华文化的千年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