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266333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导体器件的静电损伤及防护半导体器件在制造、测试、存储、运输及装配过程中,仪器设备、材料及操作者都很容易因摩擦而产生几千伏的静电电压。当器件与这些带电体接触时,带电体就会通过器件引出脚(Pin)放电,导致器件失效。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损伤不仅对MOS器件很敏感,而且在双极(Bipolar)器件中同样也存在ESD损伤问题。1静电的产生(1)摩擦起电(2)感应起电(3)人体静电表1-1列出了活动人体身上的典型电压。表1-1活动中人体身上的典型电压电压(KV)人体活动相对湿度20%相对湿度80%在人造地毯上走动351.5在聚乙烯地板上走动120.25在工作台上

2、工作60.1坐在人造革椅上181.5拿乙烯包70.6拾起乙烯袋201.22影响摩擦起电电荷量的因素(1)相对湿度(2)材料(3)接触面积(4)摩擦频率3静电能量与电荷量(1) 静电能量E=1/2CV2(2)电荷量Q=CV4ESD的危害性在典型工作环境中,人体电容约为150pf,如果感应的电荷量约0.6yC,那么就会导致4KV的静电势,这时人体所带静电能量是1.2毫焦耳。我们试想带电人体作用在集成电路上,会发生什么呢?它会产生一个强电场然后击穿集成电路内部的一些绝缘体或PN结;它会对集成电路内部的元器件放电,虽然时间非常短,典型值约10ns100ns,但瞬间电流可达1A10A,这足以造成半导体器

3、件的热破坏。因为人体活动范围大,而人体静电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人体静电放电往往是引起半导体器件静电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半导体器件的危害最大。5.ESD损伤模型与测试方法(1)HMB(humanBodyModel)HBM是根据带静电的操作者与器件的引出脚接触,通过器件对地放电,使器件失效而建立的。等效电路如图4-1所示。10M1500100pfDUT图4-1HBM模型(2)CDM(Charged-DeviceModel)CDM是基于已带电的器件通过引出脚对地放电引起器件失效。模型如图4-2所示。LdRd(3)MM(MachineModel)MM可模拟HBM最恶劣之情形,模型如图4-3所示。

4、HVSupply10M1200pfDUT图4-3MM模型(4) FIM(Field-InducedModel)当器件处于静电场环境中,在器件内部将感应出电位差,从而引起器件ESD失效,这就是电场感应模型(FIM)(5) 失效判据(FailureCriteria)在给定电压下受ESD过应力后PIN上的漏电电流通常被作为失效判据。请注意不是用受应力后集成电路的所有功能参数来评价。(6)测试程序选取测试方法(如常用的HBM与MM)-测试标准(常用Uhbm2000V;UMM300V或250V)与样品数目-确定PIN的组合、相邻两次测试时间间隔(让DUT冷却)以及Zap的次数。6静电损伤的失效模式(1)

5、突发性完全失效突发性完全失效是器件的一个或多个电参数突然劣化,完全失去规定功能的一种失效。通常表现为开路、短路以及电参数严重漂移。半导体器件ESD损伤失效现象主要表现为:介质击穿 铝互连线损伤与烧熔 硅片局部区域熔化 PN结损伤与热破坏短路 扩散电阻与多晶电阻损伤(包括接触孔损伤) ESD可触发CMOS集成电路内部寄生的可控硅(SCR“闩锁”(Latch-up)效应,导致器件被过大电流烧毁。(2)潜在性失效如果带电体的静电势或存储的静电能量较低,或ESD回路有限流电阻存在,一次ESD脉冲不足以引起器件发生突发性完全失效。但它会在器件内部造成轻微损伤,这种损伤又是积累性的。随着ESD脉冲次数增加

6、,器件的损伤阈值电压逐渐下降,器件的电参数逐渐劣化,这类失效称为潜在性失效。它降低了器件抗静电的能力,降低了器件的使用可靠性。7静电损伤的失效机理(1)电流型损伤机理 PN结短路-ESD引起PN结短路是最常见的失效现象。失效是由PN结二次击穿时产生的焦耳热导致局部温度超过铝硅共晶温度,引起合金钉穿透PN结而失效。版图设计对PN结短路有很大影响,最敏感的是接触孔尺寸、形状及位置。较好的办法是在一个扩散区内设置多个小接触孔,以便增加孔周长;用圆形接触孔可避免电流的非均匀流动;增加接触孔与扩散区的间距,可防止电流在接触孔角落处集中。铝互连线损伤-铝互连线在大电流ESD脉冲的过功率作用下容易引起熔化开

7、路,尤其是台阶处铝条。ESD损伤有时可使铝互连局部区域发生球化(局部电流集中处),造成氧化层击穿,影响电路可靠性。铝互连线承受大电流能力依赖它的横截面积,因此输入保护结构应尽量靠近压焊点(PAD)以缩短铝互连线长度,铝互连走线应做得足够宽,以提高抗电过应力的能力。 电阻损伤-大电流下的电阻I-V特性会呈现Snapback现象。一旦出现Snapbac,k在强电场下电子与空穴都参与导电,进而由于热导致硅熔化。电阻抗电过应力的的能力取决于其端头、接触孔的大小以及电阻条宽与长度。扩散电阻的抗静电能力优于多晶电阻,这是由于多晶电阻的散热性能比扩散电阻差。(2)电压型损伤机理栅氧穿通-由ESD产生的强电场

8、会引起栅氧(Gateoxide)穿通。当栅氧有针孔(pinhole)时,击穿首先在针孔处发生。所以在MOS或BiMOS集成电路中必须对I/O处的MOS晶体管施以保护电路。铝互连线与扩散区短路-短路常发生在键合点(PAD)连接的扩散电阻和横跨其上的电源铝条之间。由于它们之间是热氧化层且厚度较厚,所以这种短路失效几率比较小。铝互连线与多晶电阻短路-短路常发生在键合点(PAD)连接的多晶电阻和横跨其上的电源或地互连线之间。由于铝互连线与多晶电阻之间介质击穿强度比热氧化低得多,当输入端引入ESD时可导致该处介质击穿短路,因此版图设计时输入端的多晶电阻条与铝条之间应留足够距离,更要防止多晶电阻条与铝条重

9、叠。 PN结雪崩开通机构8. ESD保护电路中的元器件雪崩二极管(Avalanchediode)-利用二极管反向雪崩击穿特性,使静电压嵌位;由于反向击穿动态电阻小,能够泄放ESD能量。 SnapbackNPN晶体管-因为be短路或be之间串有一个电阻的ce击穿存在负阻效应,Snapback晶体管对ESD能量吸收效果很好。电阻-与电容一起能减小ESD脉冲的斜率。 Snapback可控硅(SCR)-利用Snapback可控硅的负阻效应,能有效地吸收ESD能量。它常用在CMOS集成电路中.9. Bipolar集成电路中ESD保护电路设计与版图考虑(1)基本的ESD保护电路设计I/O-pinsESD保

10、护电路如图9-1所示。当一个晶体管且连接到PAD,而这个晶体管发射区面积W140pm2时,这个晶体管必须被保护。+VOSupplyVoltageI/O-PINPDPDProtectiondevicetosubstrateCircuitryoGND图9-1ESDprotectioncircuit第二个ESD保护电路如图9-2所示。当一个PAD上的电压大于电源电压或因电路性能要求不能施加对电源保护电路,如HF输入端因需要稳定时就采用这种保护电路。图9-2ESDProtectionCircuit#第三个ESD保护电路如图9-3所示。这个保护电路既有电压限制也有电流限制。电阻与后面电路的输入电容一起能

11、减小ESD脉冲的斜率。PADCircuitryLGND#图9-3ESDProtectioncircuit第四个ESD保护电路如图9-4所示。在大多数情形下电源与Substrate之间的寄生电容太小时需要这种电源对地的保护电路。PAD*SupplyVoltageGNDPD图9-4ESD-Circuitforsupplypin2)版图考虑应避免PAD与电源或地之间直接连接高掺杂的PN结(NPN的be结)。如有可能使用浮岛(floatingisland)上的电阻与NPN的基极或发射极串联。另有可能请用PNP代替NPN。为了减小所受应力PN结的电流密度(如NPN的eb结),请不要在输入PINS上使用最

12、小尺寸的器件。 在与PADS接合的电路(interfacecircuits)中,避免使用最小尺寸器件与薄氧化层的元器件。 直接连接到PADS上的所有电阻应有一个浮岛(floatingisland),这个浮岛不应被电源线或地线覆盖。如果电阻/电阻头与隔离墙间距越大,那么它抗ESD能力就越大。在对ESD敏感的器件中不要使用接触孔-扩散区边缘间距最小设计规则。 通向对ESD敏感电路的铝互连与连接PADS的其它铝互连线的重叠部分必须最少化。保护结构应靠近PADS,还必须有大的接地接触孔。 从PADS到保护器件的铝互连与从保护器件到电源或地的铝互连应尽可能短与宽。从PADS到有源电路的rails应尽可能地小。这个措施增加了时间常数T,结果衰减了输入器件上的峰值电压。如可能请用浮岛(floatingisland)上的电阻与基区接触孔相连。为了使大电流下的PN结散热,请使用宽的铝互连线与大的接触孔面积。 如果保护结构与器件没有被接地接触孔分开,请不要将那些器件放在对地保护结构旁。环绕地线与保护器件之间也不应放置其它器件。关注对ESD敏感的器件或保护器件的形状与铝互连走线形式,要有利于电流的均匀(homogeneous)。(3) ESD与性能折衷(tradeoff) 自我保护 ESD性能与速度折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