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讲绘本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26268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给孩子讲绘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给孩子讲绘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给孩子讲绘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给孩子讲绘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给孩子讲绘本(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给孩子讲绘本“绘本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因此,孩子的早起教育是离不开绘本的,他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他们的阅读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走向浩瀚无边的世界。绘本阅读时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对孩子们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交际写作,创意,人格发展,思想建立,生命意识萌发,价值观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爱上绘本,如果他们爱读,那就拥他们入怀,大声读给他们听吧! 很多家长都爱给孩子读绘本,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去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真正领悟阅读的快乐和书本中的知识。今天就来谈

2、谈如何给孩子讲绘本!如何给孩子讲绘本一、选书第一阶段,0-2.5岁,选书不宜太难。一幅图配一两句话的那种,读起来琅琅上口,歌谣、诗歌、韵文甚至绕口令,小宝宝也都蛮有兴趣。之所以不宜一味的追求难度,是发现在这个阶段直接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在复述、精确记忆上不如读简单绘本的孩子。对于词、意思的精准理解和玩味,反倒是这些阅读绘本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观察图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在理解上直接听童话、大篇幅故事的孩子也不如看绘本的孩子,往往通过听文字在脑中成像不如看图的孩子,所以在以后做抽象题目时成像就会出现问题,也就是会出现总读不懂题目的现象。童话、民间故事怎么也得五六岁以上的孩子才适合,不论是故事

3、语言还是逻辑思维都不适合太小的孩子。2岁半以前孩子对于新书排斥的比较严重,一般就喜欢不断重复看自己熟悉的,这样熟悉的内容孩子能够预测出来,会有安全感和稳定感。这个阶段有些新书的增加,孩子可能第一次表现出不爱听,一直处于活动中或者听一半就打断不让讲了。一般的处理方式是,把那些想给孩子加的新书摆放在孩子平时看书的位置,随手可得,过一周孩子自己就会翻出其中的一些让家长讲了。另外,小宝宝时,加新书的频率不宜过快。阅读的孩子,在2岁多会有一个停滞期。一般稍停一停,别加新书了,只是读以前的书,然后转加一些动手的书即可,比如小贴纸的书啊、迷宫啊、剪纸啊小朋友到了这个敏感期,愿意用小手做东西了,这样动手的书玩

4、上一个月左右,再加故事或者绘本的新书就ok了,而且差不多由此就进入下一个阶段,遇到新书第一次读的时候也不排斥了。第二个阶段,算是绘本的扩充阶段,阅读的范围增广,但需要难易结合。这时候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新书给孩子读都能听下去,偶尔一些听一部分就打断不让读了,孩子觉得不适合自己的胃口。其他书听完一遍,喜欢的会让继续精读,进入热读期,不喜欢的会在之后偶尔翻看一下。但其中的一些也许会过几个月又重新喜欢,进入热读期。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也喜欢低幼时读的那些绘本,而这些书正好可以作为孩子独立阅读的读物。自己翻翻或者讲一下,都蛮有乐趣。之后也能由这些书进行识字,毕竟看图就能明白,而且文字部分也基本上都能背下来了,

5、认识其中的几个,就能连蒙带猜的把其他字读出来,渐渐的也就认识了更多。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读的绘本量挺大,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最好能够精读。热读的书,孩子观察的会更细致,思考的更深,往往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大人想不到的,在语言上面一些有趣的句型结构会灵活的运用到平时的交流中或者扮演游戏中。第三个阶段,5、6岁以上可以一些简单的文字书、阶梯过渡书和绘本结合阅读。这时候可以由绘本逐渐过渡到文字量大一点的图文配合方式,让孩子逐渐体味大篇幅文字的魅力。故事性的吸引以及深层次的思考,也会让孩子们也更愿意听复杂描述的故事了。二、讲述方式很多专家提出把孩子抱在膝上或者拉着手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这种姿势其实更多的是

6、强调了爱的传递,让孩子感到温暖、放松。而对于姿势难道只有这样才是最好或者正确的么?其实过于去强调姿势就挺没必要的。我是觉得不同的书读法不同,孩子选择的倾听方式也不同,对于不同的年龄、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心情状态的孩子,倾听的方式都可能不一样。即便给同一个孩子读同一本书,初读和热读以及半年一年以后的再读,倾听的方式也未必相同。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像个绵羊似的依偎在自己怀里安静的倾听就是亲子阅读的最高境界。抱着也罢、平行也罢或者有个角度的坐着,甚至孩子蹦蹦跳跳的听,玩着玩具的听都无所谓的,不能一概而论的就说哪种方式是好的,哪种是不专心的,难道不抱着就传递不了爱了?看到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听着听着就跑

7、走了或者玩起玩具,或者活动起来不是静静的坐着听,就开始跟孩子发脾气,说的最多的一句是“你还听不听?不好好听我不讲了啊”。1、2岁的孩子听新书的时候,除非一下子就特别特别喜欢,否则多半都会边听边鼓捣些小玩意儿,或者表现得毫不在意,但是过后他会主动提出来还讲这本书,那就是听进去了,只是不想一上来就强加给自己打破稳定感而已。大点的有读书习惯的孩子,一般会静下来听了,但某些时候确实有其他的吸引远超过了这本书,那就要看孩子的状态来判断了,先玩过后再读也无妨嘛,或者孩子就是想边玩边听不想停下来,那就接着讲呗。另一种情况是这本书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孩子既想听也不想耽误玩,所以就边玩边听,但是她喜欢的部分或者她每次都要插话、问问题的部分,她就会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或者不再蹦蹦跳跳赶紧抢着跟你交流,其实这样子热热闹闹的看书也没什么,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能把这些区分开,而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而且看的心情还挺愉悦,这样也就不觉得看书是件多么正儿八经的事儿,和玩其他玩具、游戏一样,都可以有些创新的方式,只要听着开心看着高兴聊着乐呵问的问题说不定更有深度呢。没读书习惯的孩子更不能强迫孩子非得把读书当成多重要的事儿,书里面好玩的有趣的足能够吸引孩子了,把这些本质的东西给孩子呈现出来就足够了,不要打破她本身玩的快乐的心境,让她感受到书的乐趣,让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渐渐的也就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