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25856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一)附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斜面是新教材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和技术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研究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几种简 单机械之一一一斜面,通过搭建斜面,让学生体验用斜面运输物体的 过程,并通过测量、比较使用斜面和不使用斜面两种方式拖运物体所 用力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到斜面可以更加省力,进而认识到斜面在生 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二、说教学目标1. 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2.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3.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4.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

2、提升物体所 用的力的大小。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5. 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塑料槽、木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教学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其实经常看到斜面,但是在学习这个内容 之前学生并没有把这些现象与斜面之间建立联系,也不了解简单机械 有哪些。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聚焦(一)认识斜面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斜面。活动1:观察连筒,一种古老的引水工具。活动2:分析连筒的作用,连筒斜搭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一个 斜面,它有什么作用呢?在生活

3、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斜面?你认为它有 什么作用呢?和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学生讨论)板块二、探索(一)模拟测试搭建一个模拟连筒的斜面装置,让它来运送物品;然后指定一些评价 指标,像同学们说的省力、方便都可以是评价指标;都准备好后,再 用模拟装置运送物品的过程中利用评价指标来评价这个装置。(二)实验求证1. 利用斜面从上向下运送物品,发现利用斜面比人工搬运省力。2. 利用斜面从下向上运送物品,发现利用斜面比人工搬运省力。(三)形成认识通过多次测试,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同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板块三、拓展1. 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斜面的应用?2. 说一说螺丝钉上有没有

4、斜面的运用?为什么这样设计?学习过了斜面的原理之后,学生再回想生活中对于斜面的应用,视角 已经转变。由单纯的使用斜面的现象过渡到思考使用斜面的优势一 一更加省力。通过这种反向验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斜面的理解。建 议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介绍几种“变形斜面”,如螺丝的螺纹、盘山 公路等,拓宽学生的视角,让学生认识到斜面不一定都是直的。板块四、小结1. 认识了斜面:工作时,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2. 斜面的作用:可以省力。3. 斜面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简单机械。六、板书设计工具和技术斜面省力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七、教学反思在本课堂上,有很多不足之处:1、经验不足,当学生出现跑题的答案时,老师不能够及

5、时恰当的把 话题引到主题上。2、教师语言还是多与学生成为了主导,语言不够精炼。鉴于以上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请教, 多去听其他老师得优质课程。加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不断 学习,在教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水平推到更高的层次。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斜面说课稿(二)附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斜面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课文。本单元 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 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 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 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 通过

6、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 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 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 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 力的直观认知。通过对比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 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可以省力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了 解斜面的运用,感受斜面对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人们 利用斜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二、说学情斜坡和斜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 可见。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 动扶梯、沟渠、各种刀具、

7、钉子等。学生有认识、有了解,但还 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对于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 还是十分欠缺的。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2.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2.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 体所用的力的大小。3. 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 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2.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

8、来了便利。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塑料槽、木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槽(也可以买PVC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 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 布。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2份。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聚焦1.出示教科书第43页图片,学生观察。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 面是一种简单机械。追问: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概 念,为探究做好铺

9、垫。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也 是最容易出现争论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课的探究活动。板块二、探索活动一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1.出示教科书第44页图片,介绍任务1和任务2的活动目的和 操作方法。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 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 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集体交流后,让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设计意图: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做法,可以帮助一些学 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增加操作启示。评价指标的交流,可以使学生 实验时目的更加明确。活动二搭建斜面模拟搬

10、运物体教师介绍任务。任务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 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任务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 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提示: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沿斜面拖 动时,尽量用力均匀。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 留在哪里,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验,搜集利用斜面搬运和直接搬运物体的 相关数据,获取搬运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 证据。板块三、研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 力情况是否相同?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

11、程中的感受,最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 得出结论。任务1和任务2,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聚焦用力的大小,通过对比让学生逐渐建立 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科学认知。板块四、拓展教师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找一找,斜面在哪里?议一 议,斜面提供了什么便利?教师出示竹筒运水、沟渠运水图片,提问:同样是运水,它们各 自有什么特点?沟渠的建造需要哪些技术?小结:竹筒运水简单方便,易操作。

12、沟渠比竹筒更加牢固、耐用, 沟渠运的水也比竹筒要多,效率更高。沟渠的建造需要用到水泥, 水泥的发明需要技术。水泥与沙、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才可以 形成混凝土,也需要技术。沟渠的开凿、堆砌都需要工具,工具 的发明同样也离不开技术。所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具的进 步O六、板书设计斜面工具简单机械的认识搬运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次课堂教学内容能紧紧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 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好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也增强了 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习掌握知识就是要 在动手,动脑,和作中得到。所以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 让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不足之处:在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表扬是调动学 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我做得还有些欠缺。学生的回答有不少答案 都能令我感到意想不到,都应该及时地予以表扬。但我为了抢时 间,抢进度,却忽略了教学中这一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