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25828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涵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订,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纲要的形式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性文件。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它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小学数学教学和评估的依据以及考试的依据,它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小学数学课程的依据。3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发展简历清朝政府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华民国1921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1952年“小学算术

2、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1963年“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4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般

3、由前言、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组成。“前言”是小学数学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制订大纲其它四部分的依据。通常概述数学的功能、小学数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要求”是详细、具体地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等三个方面的目标。教学目的要求是教学大纲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学大纲的理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原则的掌握,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需要以教学目的为准则,同时,也是衡量教学质量标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讲述大纲颁布的当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上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比如,依据当时

4、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上应提倡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需要防止或者应当避免什么。对于一线教师,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般是教学大纲中占篇幅最大的部分,它详细列举了小学数学各年级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及每个要点的具体教学要求,也即是有关小学数学在各个年级应该使学生学习哪些内容,在每个知识点上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的详细说明。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数学教学活动、控制学生数学学习负担总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5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制订修改的基本策略(思路)(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为例说明)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5、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

6、、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与1986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比较,具有以特点:教学目的要求提法更完整,表述更规范要求提法更趋完善。92大纲在总的教学要求方面,改变了只提出知识方面的要求的做法,形成了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有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对四种初步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7、实际问题的能力,逐项进行了说明,具有阐明了各种能力的含义和学生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表述更趋规范。大纲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表述词和具体的界定。如:知识的学习水平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技能学习水平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并在大纲的附录中对每一个表述词进行了具体界定。为广大教师理解把握教学目的提供了便利,可以更大限度地降低随意性,使教学使教学目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使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更有依据。知道: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理解: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

8、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应用: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会: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比较熟练: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熟练: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教学内容适当减少,难度要求适当降低大纲非常明确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突出了基础性的特点,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9、,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正确把握确定教学内容的总趋势:适当降低的学习难度、适当拓宽知识基础。删去部分内容。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特别计算机的发展,教学内容中主要删去了繁分数、珠算乘法、立体图形的组合图形、扇形面积计算。降低内容要求。计算方面适当减少了大数目笔算的位数和四则运算的步数,限定了应用题的步数,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一、二步计算为主,最多不超过三步;三步应用题只限于较容易的;几何初步知识部分,不仅删去了扇形面积计算,而且还降低了求积计算的繁难程度。增加选学内容。(扇形、统计、珠算,乘除法的简单

10、估算等内容)数学内容的呈现减少规定性增强灵活性长期以来,统一性思想对我国小学数学的影响非常深刻,以至教师对教材处理的自主性较弱,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也难以全面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表现为大纲所呈现的教学内容顺序与教材的编写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并且严格规定了各知识点的教学时间。92大纲在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动,大纲以学年为单位,分类呈现“数与计算、量与计量、代数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题”等教学内容,不注意上下学期,也不规定教学课时。这样给教材的编写与教师处理教材、确定教学进度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可以编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材、形成不同的教学经验,一方面可以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原有经验)出

11、发,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面向全体的义务教育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数学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强化大纲对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大纲在总结了三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第四部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分别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思想品德)、如何体现义务教育的思想理念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增加了“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过去教育中强化精英教育的思想和明显的应试教育的倾向,指导性意见中增加了“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并指出:根据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个别

12、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以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明确了“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智力开发之间是一个整体并不能完全分开来,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的直接见效的,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是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形成,智力的开发是一种素质的提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目标的角度来说,知识与技能是第一层面,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强化了“降低计算能力的

13、要求”86年,对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很高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并且单独列为一项。92年,对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明显降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并且不再单独列为一项。提出了“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的要求”教学中普遍应用题海战术,存在着片面加大练习的现象,大纲提出了“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的要求”,明确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练习题和富有

14、思考性的习题,但不要过于繁难。要认真上好练习课,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对作业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发。作业中的错误,应找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必要时给予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要重视经常性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这些意见,对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与1986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比较,有以下一些变化:过渡性特点80年代开始,对数学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明

15、确起来,各国开始重视数学教育,英国、美国分别于1982年和1989年提出关心数学教育的专题报告,要求“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并分别于1995年和1989年及1998年出台了新的课程目标,日本和新加坡也于1998年和2000年出台了新的课程目标,各国相继对数学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出新的课程目标,明确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1992年(试用)大纲之后,我国的数学教育也面临着全面进行改革的任务,但很多数学教育的思想理念、课程的内容目标等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同时又明确地感受到现有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已经不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普及义务教育条件下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迫于形势,于2000年出台了一个“过渡性”的教学大纲,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这个大纲吸收了90年代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成果的集成,是我国小学数学的一个代表性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基础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