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乙类功率放大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25479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乙类功率放大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3乙类功率放大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3乙类功率放大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3乙类功率放大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3乙类功率放大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乙类功率放大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乙类功率放大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1.3.1 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一、电路结构特点:上下对称Tr1:输入变压器,保证两管轮流工作;Tr2:输出变压器,实现输出信号合成。二、定性工作原理(设略去VBE(ON)输入信号正半周时,T1导通,T2截止;输入信号负半周时,T2导通,T1截止。两个管子轮流工作,一推一拉(挽)所以叫推挽。导通角180o,叫乙类三、定量性能分析 Q点: 直流负载线1、 静态 直流通路: 2、 交流通路 交流负载线 , 为输出变压器变比3、 交流负载线:过Q点,斜率为。4、 动态分析设:当正半周时,有同理,负半周时,两管叠加后5、 定量计算(1) 输出功率(上功率就是上功率)每

2、管输出功率引进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或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与激励有关, 则:其中: 为理想状态,满激励下的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2) 直流电源提供功率直流电源流出的电流波形如右图当时,无输出时,直流电源不消耗功率。,当时,(3) 集电极效率当时, 最大效率(4) 管耗(每管)与不是单调函数关系,有个极大值。令,得这时 为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对比甲类:)最大耗散功率时的输出功率:6、 安全工作问题( , , )(1) 已知电路求三极管的。也可从电路图上看出,当T2饱和时,输出变压器初级的下半部分会产生上正下负,大小为的反电动势。在上半部分会产生上正下负,大小为的电压。则T1的C、E间的电压就

3、为。(2) 已知三极管的求(i)(ii) , 例:已知,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求, (对比甲类:)这时:,四、交叉(交越)失真问题由于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起始部分是弯曲的,会使输出电压在过零点时出现失真。克服办法:加起始偏置(投影偏置),静态时T1、T2就处于微导通,工作于甲乙类。计算时仍可用乙类放大器的公式。1.3.2 无输出变压器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OTL电路)-单电源 (p32)输出变压器作用:(1)阻抗变换,电路匹配; (2)输出波形合成。输出变压器缺点:笨重、频率特性差、不能集成。所以要去掉一、 电路如右图,T1、T2为特性一致的异型管互补对称。T3为推动管。二、静态:()调 改变 改变

4、 改变而,也可以改变。一般:(1) T1、T2不可能同时导通。 如要T1导通,则;如要T2导通,则, 不可能同时成立。(2) T1导通,T2截止也不可能。 对直流是开路的,如T2截止,则T1的发射极对直流是悬空的,不可能有电流,所以T1不可能导通。(3)同理,T2导通,T1截止也不可能。静态时,T1、T2都截止。点: ,。对比变压器耦合时:两端电压也约为。三、定性动态分析(1)的负半周,T1导通,T2截止,对充电。很大,工作过程中虽然有充放电,其两端电压还是基本不变,保持为。 (2)的正半周,T1截止,T2导通,放电,等效为的 恒压源。T1、T2都是共C四、定量动态分析1、交流通路2、波形和变

5、压器耦合时不同点:点电压为而变压器耦合时为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为,而变压器耦合时为3、性能计算(1)最大输出电压振幅、最大输出功率和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最大输出电压振幅:最大输出功率: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2)其他性能计算和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完全一样输出功率:直流电源提供功率:集电极效率: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五、安全问题( , , )实际的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C、E间实际承受的最大电压:(变压器耦合时:)(也可以从电路图直接看出,当T2饱和时,T1承受的电压最大,为)实际流过C极的最大电流:(也可以从电路图直接看出,当T1饱和时,流过T1的电流最大,为)六、OTL改进电路1、 克服交叉(交越

6、)失真(p29)(1)在D1、D2(或R)上的压降使T1、T2微导通。C的作用是使R上无交流压降,使输出信号波形上下对称。(2)利用VBE倍增器 T4、R1、R2组成VBE倍增器(恒压器)一般IB4I1IC4如IC3I1,I2VR2IB4IC4IC3的变化主要由IC4来承担,I1基本不变。VCE4I1(R1+R2)基本不变,是恒压源。IB4I1,IB4可略去,叫VBE倍增器。2、不是接,而是接A点,目的:直流负 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3、自举电路(C2、R1、R2)(P34) 目的:使输出信号的振幅尽量接近, 即A点的最高点平尽量接近,也就是要让T1接近饱和。实际工作时,的负半周使,上的压降,。

7、但即使,还有流过,使T1也不能饱和。改进办法:的上端不是接,而是接。当A点电位升高使也一起升高(自举),而且让,这样就可以使T1接近饱和。电路中C2是大电解电容(自举电容),其两端电压基本不变。有的电路,R1就是RL,省去C11.3.3 OCL(无输出电容)电路(双电源)一、电路一般VEE = - VCC二、静态( 即)(1)T1、T2不可能同时导通。如T1导通,则;如T2导通,则,不可能同时成立。(2)T1导通,T2截止也不可能。 如要T1导通,则, ,。但T1导通时有电流从上往下流过,使,互相矛盾,不可能。(3)同理,T2导通,T1截止也不可能。静态时,T1、T2都截止。点: ,。同变压器

8、耦合,(对比OTL: )三、定性动态(设的幅度很大,发射结的导通压降略去)(1)的正半周,T1导通,T2截止(2)的负半周,T2导通,T1截止T1、T2也是推挽(一推一拉)工作,也都工作在共C组态。四、定量动态1、交流通路2、 动态波形Q点的电压是,同变压器耦合。3、性能计算(1)最大输出电压幅度:(2)最大输出功率:(3)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4)其他性能计算完全同变压器耦合乙类和OTL。输出功率:直流电源提供功率:集电极效率: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五、安全问题( , , )实际的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C、E间实际承受的最大电压:(OTL:)实际流过C极的最大电流:(同样的,可以从电路直接看出,当T2饱和时,T1承受的电压最大,为;当T1饱和时,流过T1的电流最大,为)六、(过流)保护电路(P33)正常时,在R1上的压降,经R3、R5分压后不足以使T1导通。当太大(如RL短路)时,则T1导通,被分流,使和不至于太大。起到保护作用134桥式功率放大器(BTL电路)1、问题的提出:对OCL电路,当电源电压为时,输出信号的振幅为6V,能不能使输出信号的振幅为12V呢?(总电源电压为6+6=12V)2、BTL电路工作原理电路由两个OCL电路组成,输入信号是两个倒相信号,当T1饱和时,T4同时饱和;同样当T2饱和时,T3同时饱和。这样RL两端的最大电压可以到12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