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25425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五代文学绪论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 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发展趋势,题材 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唐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 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 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薛慳。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好像是 一个奇迹,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杰出、优秀的诗人。如同连绵的峰峦,皆历历在目。他们杰 出的创造,为我

2、们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述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唐诗的分期等问题。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隋朝文学开始出现南北文风合流的新趋势,并产生了卢思道、素、薛道衡等颇有才华的 诗人,但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浮摩之风。初唐的一百年,是唐诗繁荣的酝酿与准备的时 期。如何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诗风,为诗歌开辟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初唐 诗歌的中心问题。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 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 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

3、质斌斌,尽善尽美矣。这实际上是初唐贞观时期朝廷对于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初唐前五十年,诗坛创作 的主体围绕着宫廷展开,因而宫体诗成为诗坛的主流。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 就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代表。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容,倡导 去博”之风,追求刚健的风骨。继有宋”确立了律体,从而使诗歌的艺术形式臻于完善。 到子昂,进一步明确提倡建安风骨,援弃齐梁馀弊,使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从而端正 了唐诗健康发展的方向。从总体上来说,初唐诗歌虽未能彻底摆脱六朝的浮靡与纤弱,但已 经透靈出了新的气息。第一节初唐前期诗歌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

4、、隋入唐的。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 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其 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 颂徳与点缀生平之作。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 本”,有“上官体”之称。二,王绩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 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 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第二节初唐后期诗歌一,初唐四杰“四杰”指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四

5、人。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 武后时期,但王、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卢、骆比王、年长十馀岁,他们 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擅长五言律诗。他们代表了当 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 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炯的从军行,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婵等,都是优秀之作。二,杜审育和、宋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从他今存 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 艺

6、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 是杜审言今存诗中的佳作。俟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尽管他们在朝为官时期的创作不脱宫 廷旧习,但他们在被贬流放期间的作品,如俟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 大庾岭、渡汉江等,都是写景言情的佳作。然而他们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使得律诗这 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得以定型化。三,子昂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 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直接继承汉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 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

7、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 唐之音。第二章盛唐诗歌Illi盛唐诗歌意境及其艺术风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阔大、外展,具有雄浑与明朗之美。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格高气畅,乃是盛唐气象”的风骨所在。其中所蕴含的,乃是盛唐 人昂扬奋发、健康向上的风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气质和雄浑外展的境界。另外一个方面,盛 唐气象”还表现为一种兴象玲珑的境界与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一,吴中四士在盛唐前期诗坛上,出现了四位文词俊秀,名扬京都的诗人,这就是被称为吴中四士” 的若虛、贺知章、旭和包融。他们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不乏名篇佳作,艺术上也各

8、具特 色。其中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杰作。春江潮水连海平, 江流宛转遶芳甸, 江天一色无纤尘, 人生代代无穷已, 白云一片去悠悠, 可怜楼上月徘徊, 此时相望不相闻, 昨夜闲潭梦落花, 斜月沉沉藏海雾,春江花月夜海上明月共潮生,淞淞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照花林皆似竅,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春半不还

9、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二,王翰、王湾、王之涣王翰、王湾和王之涣,都是盛唐前期著名的诗人,主要活动在玄宗开元年间。他们的诗 歌,充满昂扬奋发的精神,和豪壮雄浑的气势,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的鲜明特征。王翰 的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第二节王昌龄与硕一,王昌龄王昌龄的诗,今存180馀首,其容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是歌唱边塞征戍者的 思乡离愁;二是从不同角度描写妇女的生活和心。就诗歌体裁而言,他的诗歌成就最突出的 是七言绝句,大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故有“七绝圣手”的美誉。二,硕硕与王昌龄、王维、

10、高适、岑参等人都有交往,名重当世,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 硕的诗歌,清俊秀丽而又雄浑雅健,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音,也颇能体现盛唐之音的气象。 古从军行为其边塞诗的代表作品。第三节孟浩然与王维孟浩然与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此外,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人,在山水田园诗方面也都较为突出。一,孟浩然孟浩然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靜淡的景物,表现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因此, 在他的大部分诗歌中,都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如其著名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友、宿建徳江、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留别王维、岁暮 归南山、春晓等等,无不如此。但同时,孟浩然的诗也还有境界阔

11、大、气势雄浑的一面, 如其临洞庭湖赠丞相诗,就是这种壮美的典型。二,王维王维是诗人兼画家,同时又擅长音 乐,对大自然的美有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 的感受力。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 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还是送别诗、抒 情诗;亦无论古诗还是近体诗,都有许多 脍炙人口的名篇。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 意,在盛唐诗歌中最具有鲜明的特征。特 别是在那些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里,禅与 画又往往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王维诗歌 的艺术风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逼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四节高适与岑参高适与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歌最突出的代表诗人。他们都有过边寒生活的体验,对 边塞和战争

12、生活的反映更为深入,描写更为鲜明突出,也最能体现盛唐边塞诗歌的特色。一,高适高适的边塞诗,在容和情调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充满慷慨从戎、建功立业的爱 国激情;二是经过清醒、理智的思考,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 于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昏庸将帅的讽刺。燕歌行是其最为著名的作 品。二,岑参岑参的边塞诗与高适同样具有“悲壮”的情感与风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元代 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风格。首先,高适 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 岑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

13、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 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其次,高、卑 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 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 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皆为其杰作。第三章白与杜甫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愈调籍)。白与杜甫,犹如两颗巨星,前后辉映。他们 的杰出创造,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并将中国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第一节白一,白与盛唐文化在盛唐文化的孕育下,白以他特有的才华、风采和魅力,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成 为盛

14、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这里将集中介绍白与盛唐文化之间的关系。二,白诗歌的艺术风貌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他那奔放的热情,浪漫的理想,坦荡的胸怀,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都可以说是 典型的盛唐式的。他善于运用夸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 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气质、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他所 特有的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第二节杜甫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传统家庭之中,他经历过歌舞 升平的开

15、、天盛世,也经历过万方多难的安史之乱。时代的动 荡,使他卷入社会的底层。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和胸怀,观察并 体验着时代的脉搏,从而形成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这里将结合杜甫的诗歌,具体阐明关于杜诗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关于杜诗诗史”性质的若干特色,关于杜诗技 巧等问题。同时还将涉及到关于杜优劣论”,以及杜甫对后 代的彫响等问题。第四章中唐诗坛中唐时期诗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变革与创新的趋势较为明显,继盛唐之后出现了中 唐之再盛”的繁荣局面。第一节大历诗坛一,“大历十才子”以钱起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除了大量的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 活细事、山水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或超然世外的情怀。他们的诗歌艺术风貌,一 方面带有追慕、模仿盛唐的痕迹,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气骨顿衰”的特征。二,“大历江南诗人”与“吴中诗派”以长卿、嘉祐为代表的“大历江南诗人”,不满于现实,却带着萧条的心情退入山林, “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皎然诗式)。他们的诗歌,以清婉柔秀为基本特 征。以皎然、顾况为代表的“吴中诗派”,表现出化俗为奇”和由险得奇”两种创新趋 势,从而创造出“清而狂”的艺术风貌。三,韦应物韦应物是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他的一部分诗歌,具有气势壮大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