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25421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了解小学mdash;mdash;通过创设墙饰作为载体,我们认识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孩子们提出了关于小学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认识小学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解决了心中的种种疑问。儿童通过各种途径求知,积累经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环境的变化,满足了探究的需要,也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墙壁作为作品展示空间出现在儿童面前,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个讯息作用于幼小的心灵,碰撞出新的人生体验,看到自己的成果可以与更多的幼小的孩子分享,他们是多么兴奋、快乐,孩子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离园时刻mdash;mdash;进入小

2、学的兴奋渐渐消退,离园的悲伤渐渐上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游乐场、玩具,甚至桌椅,都是如此的依恋;对老师的微笑、声音、亲切,都是如此的留恋;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如此的留恋,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又一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把幼儿园深深地铭刻在心中,成为幼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尽量想办法为孩子做些事情。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我们准备了很多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等等,这些活动都是以情感、友情、亲情为主线的,家长更是积极参与,为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下照片,拍下照片,用各种方式为孩子留下这一切的美好。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

3、,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要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领导者,积极回应孩子的愿望和想法,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深入开展活动。相信儿童,以儿童为主体,教师应该真正成为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和合作者,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活动目标:1.观察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异,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套路。2.积极向往小学生活,萌发做小学生的自豪感。活动准备:提前联系大荆小学讨论相关事宜。活动地点:大荆镇第一小学。活动过程:1.孩子从

4、幼儿园走到大井小学,要教孩子遵守纪律,过马路不要东张西望,做一个有纪律的好孩子。2.儿童进入大井小学提醒儿童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如:(1)重要的是参观时要仔细观察,千万不要离开队伍。(2)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3)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3.带儿童参观学校环境:了解教室、操场、厕所、图书室的具体位置,了解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4.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如何上课的,让孩子们了解到小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激发孩子们上小学的愿望。5.与小学的老师兄弟姐妹们道别,安全返回幼儿园。延伸活动:1.表达与交流:(1)你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2)该怎样做个小学生。2在小学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所见、所听、所感最深刻的表达和创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