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2541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教师不良教育行为问题分析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矫正方法,以期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参考。关键词:正确认识评价学生;情感矫正;强化师德意识中职学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经常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违纪行业。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教师讽刺、挖苦、嘲弄学生的行为,严重的还出现侮辱、体罚学生的行为。这些不良教育行为的出现,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损坏了教师的形象,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教师不良教育行为表现及原因教师不良教育行为主要有:对待学生要求苛刻,经常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训斥指责学生。有的教师还简单粗暴,以

2、罚代严,这种专横型教育行为严重影响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师生造成心理隔阂和感情障碍。对待学生不闻不问,不负责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睁只眼、闭只眼,任其放任自流。这种纵容、放任的教育行为使教育管理失控,学生纪律散漫。对待学生有好恶之分,偏爱班干部和好学生,对他们过分宠爱,充分信任而且重用,关怀备至;对待成绩差的学生则过分指责、歧视,认为他们一切都差,毫无可取之处。这种偏向型教育行为,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优越心理而放纵自己,他们一般会出现逆反心理,我行我素,对教师产生疏远感。有极其少数的教师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要求学生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严重的还袒护学生违法。这种唆使型教育行为有悖于教师行为规

3、范的言行影响,损坏了为人师表的形象,影响极坏。教师不良教育行为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所致,而是众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首先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学生,总是以“高、大、全”观念要求和看待学生的行为。例如:有些教师认为,纪律差的学生是天生调皮捣蛋者,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儿,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即使有再大错误也不足为怪。在这种以“偏、概、全”的光环效应下,不良的教育行为随之产生。产生不良教育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性格、情感产生了一定偏差引起的。如果一个教师性格上孤僻、暴躁、散漫,对待学生必然冷漠、厌恶;一个性格易怒、心胸狭窄、情绪偏激的教师,对待学生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不顾师德严加责罚,

4、大发雷霆。一个偏爱偏恶的情感教师必然不能同等对待学生。师德低劣是产生不良教育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师表意识差、行为粗鲁、出口成脏或庸俗世故的教师,必然不能自觉地从理性高度审查自己的教育行为。有酗酒、赌博、偷窃、腐化、道德败坏等恶习的教师,必然会做出有悖于教师行为规范的言行,做出非理智的举动。二、教师不良教育行为矫正方法教师首先应正确认识、评价学生。教师应从“完美无缺”的神坛上走下来,俗话说“人无完人”。把学生还原成一个真诚质朴又不乏缺点的人,就不会被学生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做班主任时,遇到一个学生下课生龙活虎、蹦蹦跳跳,喜欢球类活动;上课没精打采,呵欠连天,有时讲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及批评意

5、见,也总是表面满口答应,决不顶撞,其实置若惘闻,许多任课教师都认为该生不是学习读书的料儿。但是我们利用班干部接近他,做他的好朋友,改变他认为学不好知识的思想。科任教师严格要求他并注意他的每一点进步。班主任多给一些工作让他完成并赏识他的进步。在同学、老师的教育帮助下,该生成为一个上进心强、认真学习的学生。一个教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变“卡、压、罚”为“导、带、帮”,来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如身体不适、疾病折磨、不公正的待遇或种种不如意的生活问题和工作压力、性格上的缺陷等,这些都是教师产生不良情感的原因。

6、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把自己的悲哀、烦躁、愤怒、失望等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只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心理隔阂,产生抗拒、疏远感。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评职称时遇到了挫折,在上课时遇到一位学生讲话时,对这位学生进行辱骂,其结果是这个学生再也不愿听这位教师讲课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我训喻、自我记录、自我分析等方法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提高自身修养,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磨炼自己的意志,排除各种困扰,抛开冷漠、厌恶情感,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决不能将不良情绪、态度带入课堂。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准则。没有高尚的师德,便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强化师

7、德意识,首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比较、选择,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其次要有爱心,爱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是教育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做班主任工作时,曾做过一次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36%的学生都选择了喜欢教学水平高、讲得好的教师,但是64%的学生选择了喜欢既是教师,同时又爱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是朋友,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相互关爱的教师。比如:我现在所带的电子商务专业的1005班,一次搞班级活动到龟山烧烤,当时班干已经分小组准备了所有烧烤的材料,还包括水、饮料、水果等,我自己也带了一些水果,准备爬山时吃的,当同学们吃烧烤吃

8、得太多时,都感觉口渴了,这时水果供不应求了,班上的水果瞬间被同学们抢光了,这时我拿出我事先准备的冬枣和苹果分给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分到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双手抱着,一直舍不得吃,我们爬山、做游戏、拍照等整个过程,她都手捧这个苹果,当时我留心观察,这个同学平时是比较叛逆的,劳动时总爱大吼大叫,斤斤计较。结果活动结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她变了,遇到劳动或是需要集体协作的活动,开始默默配合。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苹果能改变一个学生,这就是“爱”的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不能把满腔的挚爱倾注给学生,必然影响对教育行为选择,产生变相体罚、讽刺、挖苦等有损于学生人格尊严的不文明教育行为。比

9、如:我们办公室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总不自觉地挖苦学生,课堂上同学们不懂操作了问他,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跳南流江算了,同样的问题我已讲了三遍了,要是我是你早跳楼自杀了。”诸如此类的回答严重措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消失,从此开始讨厌老师,讨厌课堂,产生厌学情绪,更甚者可能会退学。所以我们的老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要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和文明得体的语言去开导他们,同时传授知识、传授技能,并且把做人的道理渗透到课堂,努力摒弃各种有损自身形象的言行。培养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有一颗爱心、有着文明得体的言行就够了,还需要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有着过硬的专业技

10、能和渊博的知识,能不断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严格要求学生,引进企业的管理意识,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这是更高层次的“师德”,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向企业的师傅学习技能,强化自己动手方面的不足,只有这样这们才能带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做到无悔于学生。由此可见,强化师表意识,提高师德情操,这是矫治不良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暗示性,可以收到身教重于言教之效。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言行的心理倾向,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感,成为学生言行的心理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我曾遇到一些教师打架、酗酒、出口成脏的现象,也见到过一些教师在学生前面指责领导和同事低能过失或隐私的现象,这种有损教师自身形象的言行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对教师教育行为必然产生不良抵触,矫治不良教育行为就更加困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