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无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25292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1) 一、积累与运用( 25 分)1、诗文名句默写。(10分)曲径通幽处,_。_,但余钟磬音。_,乾坤日夜浮。观其耸构巍峨,_,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居高声自远,_。_,相失万重云。雨昏青草湖边过,_。游子乍闻征袖湿,_。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_,莫相知。 ,带月荷锄归。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摩挲( ) 奠定( ) 风m全国 ( ) 人迹hn( )至3、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3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2、,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习( ) 阖( ) 发(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B.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饮食器具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C. 军事专家说,我国制造的歼20隐形战斗机从首飞到真正装备部队,需要大约5到8年左右的时间。D. 通过此次会议,使家长朋友深入了解本届初三填报志愿和以往的不同之处。5、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郑县人卜子叫他的妻子给他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裤子一样。”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

3、让它像旧裤子一样。A.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 B.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 D.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6、名著阅读。(3分)话说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_之妻铁扇公主借_,孰料这铁扇公主竟是被悟空当年降服的_之母,悟空闻之,不禁大惊失色,暗暗叫苦。 二、阅读理解(3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4、。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 ( )(2)仙者遁去 ( ) (3)国人奇之( ) (4)或言杨靖善弈 ( ) 8.与“靖请以盘贮桃”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俱以假山显 D. 何不试之以足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意思。(2分)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10.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1分)娇小的赤条蜂 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

5、赤条蜂。 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赤条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作耙,用嘴巴作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

6、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

7、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它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是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它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 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它可以靠观察去推断人类所从不知道的事情。它很熟悉它的俘虏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

8、扎刺,可以使它的俘虏神经麻木而不致于死亡。它从哪里学到的这种知识呢?我们人类有学校,有老师,有各种书籍,我们通过这些逐渐地积累知识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可是赤条蜂是怎么知道这些复杂的知识的呢?而且不用练习就掌握了那么熟练的技术,难道是在它们出生前,冥冥之中就有神灵赋予它们这种本领了吗?大自然多神奇啊,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秘密时,它早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了一切!(-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11. “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句中“大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2.结合文章概括下面内容:(4分)赤条蜂的巢穴建筑选址的土质: 环境: 巢的形状: 巢的结构: 1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

9、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中赤条蜂所表现的聪明才智不比人类差,请你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4分)拔下钥匙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小婴儿,那婴儿长得肥肥白白的,惹人喜爱。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

10、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到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埋怨。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妻子战胜了噩运。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微笑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脖子后的小枕头就

11、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舒服些,还带红外线的呢。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迷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头痛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到40来岁也患了高血压。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涣散,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渺茫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他刹车,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钥匙。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所有人都流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