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25066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年,我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总书记视察*带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原则,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全年工作强势开局、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中确定首批启动的434个贫困村中,当年有*个贫困村实现减贫目标, 27.3万人达到市定00元的脱贫标准,“试点”开局良好,脱贫致富奔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一、全年扶贫工作完成情况*年,我们始终坚持超前谋划、超强推动、狠抓落实,整体工作进入全省扶贫系统先进行列,并得到中办督查室、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领导的充分

2、肯定,其中太行山综合开发、家庭手工业试点、制定提前脱贫的路线图时间表等工作已走在了全省前面。省政协第三次常委会议在我市召开,与会委员视察了*县的扶贫工作,对我市的做法和取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调度会在XX县区召开,把涞水的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我办先后被评为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省级先进单位、支持老区建设先进单位、XX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优胜单位、XX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 (一)争取资金、实现减贫创新高。全年共争取、筹集、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亿元,其中争取到省以上扶贫专项资金6.亿元,同比增长94,以工代赈资金.59亿元,市、县财政扶贫资金1.25亿元,筹集社会帮扶

3、资金9亿元,基层建设年帮扶单位和行业部门投入9亿元,使用金融信贷资金0亿元。全市有9个贫困村实现减贫目标, 27.3万扶贫对象达到脱贫标准,分别达到年初目标任务的*%和*%,个有扶贫任务的非重点县已有12个实现脱贫目标。 (二)科学规划实现新突破。按照全面小康要求,编制、调整*山片区扶贫开发实施规划和*县扶贫开发实施规划,落实规划到村、产业到户。同时,配套制定了行业扶贫规划,变单纯的扶贫规划为配套齐全、全覆盖、无缝隙的规划体系。规划大项3105个,已经启动项目*个,完成7个。仅基层建设年活动在统一规划内就完成各类项目和实事*万个,完成投资9亿多元。 (三)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积极协调有关行业部

4、门,大力实施饮水安全、电网升级、交通建设、通信入户、危房改造五大工程,共修路*公里,打井(配套)56眼,新建(维修)校舍1473间,改造卫生室384个,实施危房改造2476户;涞水、涞源、X县区三县把灾后重建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个各类灾后重建项目已全面完成,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通过群众自建、商业开发配建、新村联建等多种方式,建设完成33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搬迁167户、631人,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四)富民产业得到新发展。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坚持连片开发与到村到户相结合,十大富民产业发展迅速;连片开发的0个产业片区,涉及9.万户、3.5万人,覆盖了近一半的贫困地区

5、;全年新发展核桃等林果1万亩,全市核桃总面积超过40万亩,达到上十年总和的3倍,新建蔬菜大棚25个,养殖场448个,养牛1万头,羊18万只,猪1万头,家禽8万只,同比增长达到20%以上。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更加巩固。 (五)社会帮扶掀起新高潮。紧紧抓住全社会对扶贫攻坚关心和支持的热度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组织、发动社会各界通过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基层建设年活动驻村帮扶、企业献爱心、社会各界送温暖等政府和民间多种方式的参与扶贫攻坚,共实施各种帮扶项目2万多个,筹集帮扶资金10.亿元,达到上一年的5倍。特别是作为双拥共建活动的发源地,积极与3集团军、保定军分区沟通协调,争取驻军部队以多种形式帮

6、扶贫困村,谱写了新时期军民合力扶贫攻坚的画卷。 (六)“*试点”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市推进阜平扶贫开发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的作用,指导、协助XX县区向贫困宣战,向小康奋进,164个贫困村同时启动,成为全省第一个所有贫困村全部启动的县,50个村已率先突破,为实现均衡发展、整体脱贫奠定了基础。群众观念面貌实现大转变。配合基层建设年活动工作队的驻村帮扶,使X县区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实现大改善。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村民喝上了安全达标的放心水;15个村的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硬化,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改造农村

7、危房394户,改扩建标准化卫生室38个、农家书屋*个、互助幸福院108个、村民文化广场11个;“四清四化”扎实开展,20个贫困村每村都有保洁员、垃圾箱和填埋场,乡有环保所,并建立起日常维护制度,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双富产业”实现大提升。大枣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肉鸡、肉羊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0%以上的贫困村已经确立主导产业,产业发展的形式也实现了从“自发零散”向“有序规模”的转变;立县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英利集团、中电投光伏发电项目已经落地,葫芦峪模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稳步推进,与“好想你”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实现大

8、发展。1所寄宿制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完善加强职业教育,国内知名车企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联合设立“梦翔汽车培训基地”已建成开班,首期招生70人,为更大范围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提供学习和就业机会;8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扩建、4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低保提标扩面,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创新实现大跨越。作为燕太片区“试点”,坚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研究新办法。一年来,所有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全面启动的方式,由公司进行成片土地流转推进山场开发建设家庭农场的模式,“企业政府金融合作社农户”的“多位一体”模式,全县所有农民建档立卡经验,大企业直接在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智力

9、帮扶模式,军地合力扶贫攻坚的举措,等一系列扶贫攻坚新形式的探索都在X县区取得了成效,并进一步总结推广。 (七)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参观、驻村帮扶、典型培树等措施,全市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路子方向更加明确。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创新培训方式,把课堂开到贫困村的田间地头,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636期,20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转移培训67万余人,干部培训万人次,同比增长23%、4%、2%。 (八)一县一策抓出新特色。坚持因地制宜,一县一策,对其他8个贫困县结合当地实际抓推进,做到各具特色。XX县区扶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同步

10、推进。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与打造环京津新的发展增长极紧密结合,全县24个行政村中已有200个建成幸福乡村,成为全市率先实现脱贫的典型。*县太行山综合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分区、按片、按沟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既保护了太行山的生态环境,又实现了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齐村乡涉及1个村、万多人的“四万一千”工程,成为全省样板。XX县区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扶贫开发。通过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引进新型产业,把城镇化建设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大力实施易地搬迁,组织贫困群众进企务工,年内将有5至10万人转移脱贫。X县区按照市场经济方式引进战略合作者,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依托黄山蜂、天顺林木等辐射带动

11、作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组织、扶持广大贫困群众发展蜜蜂养殖、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养殖户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其“政府公司金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为全市扶贫机制创新的成功范例。*县立足实际持续发展林果业。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连续多年大力支持发展林果产业,林果业已将占全市的近半壁江山,成为山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XX县区大力发展金融扶贫。充分发挥扶贫自立社和龙头企业担保协会的作用,仅自立社全年贷款就达到00多万元,位居全省前列。X县区一盘棋产业发展模式。围绕全县农业“红、白、绿”产业“一盘棋”,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帮助群众增收脱贫。XX县区自我发力贫困突围

12、。不等不靠,发挥现代农业、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优势,打造万亩绿色产业长廊,创新培训机制,开展阳光扶贫,确保实现贫困突围。 二、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扶贫开发中心工作,加强教育防范,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办机关和全市扶贫系统的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深化教育监督,不断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做到反腐倡廉与扶贫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检查。完善机关学习教育制度,坚持每周五组织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学习与廉政教育,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

13、、市纪委全会精神,并积极拓展教育形式,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加强重点岗位监督管理,结合办机关各个职能岗位特点,综合运用工作交流、述职述廉、群众评议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拒腐防变的内部防线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政务公开,有效防控廉政风险。严格按照办党组议事规则和程序办事,凡属重大事项决策、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都经党组或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询机关干部、服务对象、产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班子各成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相互补台不拆台,形成了团结和谐

14、的良好局面。把实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与政务公开紧密结合,通过公开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工作纪律和服务承诺,规范业务流程,有效防控了廉政风险。三是进一步改进作风,树立扶贫部门和扶贫队伍的良好形象。办党组成员带头贯彻执行党章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克服“四风”,弘扬新风正气,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时时处处用各项规定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带动办机关和全系统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扎实开展为民务实在一线活动。党组书记、主任同志带头,5名班子成员共深入走访了50个贫困村、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片区,召开各类座谈会24次,汇总整理出14个制约发展、急需

15、解决的问题,已经解决的有11项,正在解决的有3项。积极参与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党组成员、副主任带领2名同志,在*县驻村帮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高标准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帮助帮扶村发展致富产业,建立长效增收机制,树立了扶贫部门和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全面创优扶贫开发政务环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既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机关干部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培树典型;更转变思路,通过分县召开有各县扶贫办股长以上人员参加的工作分析调度会,由市办班子成员和各业务处对口详细解剖,指出问题,帮助整改,提升能力,受到了各重点县扶贫办的一致欢迎。四

16、是实施阳光扶贫,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认真落实政务公开,积极推进阳光扶贫,把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于发展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全年发展细胞工程示范户1.万户,并健全完善扶贫项目资金分级公开公示长效机制。市县级在媒体、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开,贫困村统一、完善扶贫项目公开栏、扶贫资金档案“一本清”,做到资金到哪里,就公开到哪里,基本做到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全覆盖,努力实现扶贫项目选择尊重群众意愿,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接受群众监督,项目成果确保群众受益。在加强自身监督检查的同时,积极配合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开展扶贫资金综合治理,没有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三、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情况一是机关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办主要领导自觉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立足扶贫抓党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