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250255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每年高考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尽,考生中有“拼杀”的胜利者,跨入了大学的校门,也必然有一批战场“失利者”,要面临着再次的人生选择。这是一批为数不少的高考落榜生。就以年高考为例:年共有万学生参加高考,实际全国专本科录取率(本科专科),录取本专科万(本科万专科万),其中这落榜的万考生大军中有一大部分(约)要再次回到学校,再加上放弃了不理想学校的中榜者,全国约有万高考复读生。所以,研究高考复读生心理问题和对策很有现实意义。在高考复读班中如何科学地、卓有成效地做好他们的管理工作,使他们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认真学习,实现进入理想大学继续深造的愿望,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班级

2、是教学的最基层组织,学校几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作为班集体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通过老师认真的教,学生努力学的互动关系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正常进入初、高中的在校生来说,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实施课堂教学,学生与之相配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不是问题。但对于高考落榜的复读生来说,却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学生的心态问题,因为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复读生的班主任,首先要研究学生心理,知道学生想什么,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工作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回顾这两年在高考复读班遇到的许多问题,特别是

3、届、届学生不一样,但在同时期出现相同的心理问题,说明这些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阶段性等。笔者就以时间为线,把各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和解决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第一阶段发生时间:从高考落榜到决定复读,大体月初到月底心理问题:心理动荡彷徨症状及危害:许多学生拿到一个不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或者没有通知书,就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复读,还是不复读,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这种心理动荡严重影响学生前期复读的心态及复读效果,会出现“人在教室,心不知在哪”的情况。而这种前期复读的不在状态有反过来影响自己的复读决定。心理原因探究:、严重缺乏学习自信心。主要是因为高考失利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心理甚至是

4、有些自卑情节。复读生都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当看到昔日不如自己优秀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一个个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奔走相告时,失败感、失落感、自卑感油然而生,而且像影子一样挥之不去,他们还会把考试失败的影响泛化到生活中去,一旦遭遇到挫折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如果不能摆脱这种心灵上的阴影,对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复习效率是很不利的。、过高的预估了复读的压力。普遍表现在几乎所有的复读生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明年考的不如今年怎么办?复读一年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能受的了目吗?其实这些都是高考失利造成的心理后遗症,复读学从不看自己的有利因素,相反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抗在自己的肩膀上,甚至无限的夸大这些不利因素,

5、并信以为真,早成恶性循环!拿自己假设的不利理由说服自己,就会觉得自己越想越有理,越想越正错误的理解了明年的高考政策。每年都会有各种关于第二年高考的各种小道消息和传言。诸如:明年高考人数增多万,国家又有什么新政策了等等。针对这些小道消息很多复读生不加分辨的信以为真。从而影响自己的决定。应对策略及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恢复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成功完成工作、任务的自信程度。它受个体过去行为结果和成败经验的影响。复读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和考试上的自我效能感不高。首先,绝大部分复读生成绩都有所提高,提高四五十分都是很正常的幅度

6、,少数的甚至超过一百分(年高考中,我带的复习班,平均跳高分,最高提高分,过分有五人)。而历年高考状元中不乏高考复读生。原因很简单,一道最简单的数学运算。学生经过复读一年的时间理无论从知识的储备,考试经验上都要远远大于你原来高中三年所学。尤其重要的是曾经参加过一年的高考经历和体验是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应届学生无法比的,那是一笔更可贵的财富。、正确看待复读压力,不必盲目扩大只要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不会没有压力,学生曾经经历的“高三”与即将要经历的“高四”的压力没什么不同。高三虽然也苦过累过,不也过来了吗,“高四”这一年也同样是一年,不长也不短。只要自己有目标、有追求就不会轻松,但绝不是人间的“炼狱”。

7、即或你认为是“炼狱”,这不恰恰是你涅磐的重生之所吗?、正确理解高考政策,以正视听国家高考政策对复读生只有在报考军校时有限制,军校只允许应届生报考。另外,关于考生增加也要辨证的看,其实每个人的高考不是你与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考生在竞争。这是个误区。因为学习基础高于你的不与你竞争,成绩不如你的竞争不过你。你只于和你同一水平线上的考试竞争。以今年全国的平均录取率计算,你只需要战胜同一水平线上的竞争对手就可以成功。在这一阶段作为班主任除了解决大众的心理动荡彷徨的问题,还要关注学生个人存在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帮助他们确定复读目标和学习计划。复读的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都已成人。但他们毕竟是从校门到校门

8、,心里年龄很不成熟,这个看似成熟而实际上又非常脆弱的群体,他们首先渴望别人的理解,同时更需要真诚的帮助与支持。女为班主任,这时既是组织与管理者,更是他们最需要的大朋友,同时还要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学生因学习基础,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尽相同的问题。抓住时机与之谈心,并尽可能征得家长支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他们的心态,从而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思想工作(比如,帮助学生分析高考失利原因是基础知识问题,还是临场发挥问题,或是考前身心不适,发挥失常,还是高考前仍迷恋于电脑游戏,结果大意失了荆州)。找出问题所在,解决的方法才有针对性。接下来,帮助每个学生从自己实际出发,确定奋斗目标(或制订学习计划)明确

9、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调整好心态,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方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二阶段发生时间:大体出现在九月到十月的学习“恢复期”。心理问题:急躁心理和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症状及危害:在高考复习的各个阶段,很多复读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急躁心理。特别是在刚复读一段时间。如果成绩没有起色,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等产生怀疑,对科任老师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急躁心理。当与恢复较快同学交流时,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强,产生妒忌和敌对心理。部分复读生很难与新的集体融为一体,甚至有些复读生还会出现自闭的心理。此外,他们还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尤其

10、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成为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往往出现人际关系淡漠,大部分同学一心只读自己的书,班级事没几个热心参与,班干部没人愿意当。心理原因探究:每年高考在六月初,而复读生真正进入复读学习一般在八、九月份,脱离课本已有两、三个月,高考复习本身就是应试学习,知识遗忘和解题速度下降是很正常的,第一次月考(八月底进行)成绩一般不理想,甚至达不到自己认为很不理想的高考成绩。所以,我们把八、九月的学习称为“恢复期”,主要进行同一年度全国各省高考题训练。如果前一阶段把学习目标定得太高(同学都是以高考成绩为起点定目标),达不到学习目标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产生怀疑;这一阶段也是同学与老师的“磨合

11、期”,学生对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因为已适应原来高三科任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先入为主”的心理,再加上成绩不理想,自然对科任老师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对于从事班干部工作,学生都认为会占用学习时间,家长也反对。应届生担任班干部还有机会评上省、市级“优干”,对高考录取有利(不可否认,现在学生存在功利心理)。而复读生一般来说没机会参评,连这种功利心理都不存在了。应对策略及方法:这一阶段,班主任因把这一阶段学习目的明确告诉学生,能在这一阶段恢复高考前水平就是成功。第一、二次月考难度有所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措施辅导学生调适急躁心理:(1)提高认识。消除急躁心理首先要提高认识,要认识到急

12、躁心理的消极后果。(2),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时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不贪多求快,急躁冒进,慢慢就会养成稳重的学习习惯。(3)充分做好考试准备。如果备考很充分,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考生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会产生急躁心理。对于复读生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和担任班干部等问题,可以多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进行调动。如届高三()班中秋节在学校附近的茶亭公园举行赏月观荷拉歌活动。在自由和气氛中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重视并积极参与运动会各项活动,特别是入场式队型训练,以队型训练为契机对同学进行军训。每个同学在运动会都有任务,认真观察同学的表现,考察同学的领导能力和

13、凝聚力,结合学习情况确定最终的班委会成员。两届班委都很能干,积极性都很高。第三阶段发生时间:大体出现在十一月末到十二月,元旦期间尤其突出心理问题:怀疑焦虑心理症状及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读,学生逐渐适应了复读的环境,面对着似曾相识的学科知识,周而复始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的学习状态没有到理想的境界,学习成绩没达到理想的水平。从而对自己复读的决定产生了怀疑。出现心理的焦虑和苦闷和情绪的波动。经常波动的消极的情绪情感容易使人心境压抑、焦虑、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学习和考试,同时由于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还会使他们产生关于自己的消极评价。这势必对以坚持为主的平日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原因探究:有些学生没有正

14、确估计自己的学习实力。主观认为只要我复读,我一定如何如何,当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会产生焦躁情绪。在这种焦躁情绪的影响下,更要在每次的学习或考试中证明自己,而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恰恰不利于实力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从而进入这样一个学习的“怪圈”。越想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复读决定是正确的,而每次都是失望的,几次之后。就会怀疑自己当初的复读决定。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船到江心才补漏”,到这个地步又没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了。加之节假日昔日同学带来大学的种种信息,心理自然不自然的就会想道:如果我不复读我在大学等诸多联想和想象。应对策略及方法:首先要让复读生明白:复读生就是一个今年普普通通高考学生,你有你的优势也

15、有自己的不足,学习中有你会的也有你不懂的,考试同样有发挥正常也有发挥失常,你并不特殊,凡是曾经在高中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依然可能在复读的时候出现。这样对出现的问题就会以正常的心态去面队,就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会涉及到其他与之无关的事情上。其次对于理想状态的理解,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理想状态不是经常会出现,也不应该经常出现。经常出现的你就不会认为是理想状态了。有时候甚至要拒绝理想状态,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在非理想状态下坚持下来,将来高考,即或是发挥不理想我们依然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发挥理想了,那结果最后对于别人对大学的描绘和自己的憧憬,很简单,告诉自己明年我的大学更精彩!北京第二次才申奥成功,国人依然激动!高举“我们赢了”的标语。你美丽的大学生活不会因为你晚一年就会结束,只会在更精彩!第四阶段发生时间:大体出现第二年在四月末到五月,省、市质检之后尤其突出心理问题:“高原缺氧”心理症状及危害:四、五月这一期间本来是高考冲刺阶段,但有些复读生却出现异于应届生的表现,不是重视知识的梳理和高考前的备战,而是出现了对高考的迷茫,对学习的木然,似乎很着急,又似乎无所谓,好象不是自己在参加高考。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无心学习,出现旷课、吸烟、喝酒、上网的现象。尤其出现省、市质检之后,自己感觉到顶了,没有“后劲“了。出现一周甚至几周学习中断现象,这是高考前及其可怕的情形。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