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24997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nit 1 羞怯的痛苦对许多人来说,羞怯是很多不愉快的起因。各种各样的人矮的、高的、愚笨的、聪明的、年轻的、年老的、瘦的、胖的都说自己是羞怯的。羞怯的人会焦虑不安,感到不自然;也就是说,他们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外表和举止。脑海中不断盘旋着一些使自己不安的想法:我给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他们喜欢我吗?我讲话是不是傻里傻气?我长得难看。我穿的衣服毫不引人注目。很显然这种不安的感觉会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个人的自我看法反映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之中,而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又影响他人的反应。通常,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对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具有积极的自我价值观或很强自尊心的人往往表现出自信。而由于

2、自信,他们不需要他人不断地称赞和鼓励,也能使自己感觉良好。自信者热情、自发地投入生活。他们不因别人认为他们“该”做什么而受到影响。有很强自尊心的人不会被批评所伤害;他们不会把批评看作是人身攻击。相反,他们认为批评是一种提醒他们改进的建议。相比之下,羞怯的人自尊心较弱,往往消极被动并且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是否)在做“该做的事情”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害羞的人对批评非常敏感;他们觉得批评正好证实了他们比别人差。他们也很难因别人的赞美而高兴,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不值得称赞。羞怯的人也许会用这样的话来回答别人的赞美之辞:“你这么说只是为了让我感觉好一些。我知道这不是真的。”显然,尽管自我意识是一种健康的品

3、质,过分的自我意识却是不利和有害的。能否彻底消除或者至少减轻羞怯感呢?幸运的是,人们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自信从而克服羞怯。由于胆怯和缺少自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正视自己的弱点和正视自己的优点一样重要。例如,大多数人希望每门功课都得A。如果仅仅因为在某些领域有困难,就把自己列为差生,这不恰如其分。人们对自己的期望必须现实。老是想那些不可能的事情会令自己觉得无能,甚至产生嫉妒。当我们嫉妒比自己成绩好的学生时,我们正在自我否定。如果你害羞,这里有些具体有效的步骤帮助你树立信心并克服羞怯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随着对自我的不断认同,羞怯感就会自然减弱。确定合理的目标。例如,在

4、聚会时和一群陌生人在一起,你也许会怯场。不要以为你必须和每个人交谈。集中精力,仅和一两个人交谈,你会感到更自在些。内疚和羞耻感是消极的情感。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上头。假设你伤害了某人的感情,(光)感到羞愧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应该承认你犯了个错误,并决心在将来更加善解人意。所有问题都有许多种解决办法。很少有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意见。要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对自己做消极的评论。这是一种自我否定。千万别把自己描述为愚蠢的、丑陋的,或者一个失败者。注重自己积极的方面。接受批评时要缜密思考。不要把批评理解为人身攻击。例如,如果一位朋友抱怨你的烹饪技术,要把这当成对你的烹饪技术而不是对你本人的评

5、价而接受下来。放心,你们还是好朋友,但你的烹饪技术也许确实有待改进。记住,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失败和挫折。要把它们作为增长见识的经历,从中受益。挫折往往会成为转机,随之而来的将是一段美妙绝伦的经历。例如,你可能被你所中意的大学拒之门外。然而,在你就读的大学里,你可能发现这里教育的某一特点比你料想的好得多。有些人会使你感到自己无能,不要和这种人交往。去设法改变他们对你的态度或者改变你对自己的态度,要不就脱离这种关系。伤害你的人并不关心你的最大利益。留出时间休息,享受自己的业余爱好,并且定期地重新审定自己的目标。为此所花费的时间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你自己。多在社交场合中锻炼。不要把自己同他人隔离开来。设

6、法一次结识一位朋友;最终你将能够娴熟而自信地在众人中周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难能可贵的个体。我们自有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对自己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要让羞怯成为阻碍我们拥有丰富和成功生活的绊脚石。看待生活的两种方式你的生活态度是你个人人生观的深刻体现。(让我们)更仔细地看一下二者的关系。你是个悲观主义者,还是个乐观主义者?你看待(生活)的方式确实影响着你的生活态度,你清楚吗?请记住:改变了你的人生观,就改变了你的生活态度。1 父亲低头年看着小床里睡得正熟的女儿,女儿出生没几天,刚从医院回家。她的漂亮和完美使他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激。2 这时孩子睁开了眼睛,直直地向上方望着

7、。3 父亲叫她的名字,期待着她转头看他。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4 他拿起系在婴儿床围栏上的小绒毛玩具摇起来,玩具上的响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孩子的眼睛还是一动不动。5 他的心跳开始加速。他在卧室里找到了妻子并把刚刚发生的事告诉了她。“她似乎对声音毫无反应,”他说。“好像她根本听不到。”6 “我敢肯定她一切正常,”妻子说着,一边披上晨衣。他们一起走进了婴儿的房间。7 她叫着孩子的名字,把铃摇得叮当响,还拍手。随后她把孩子抱起来,这时孩子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并发出开心的声音。8 “天哪,”父亲说,“她是个聋子。”9 “不,不会的,”母亲说。“我是说,现在这么说太早了。你看,她刚出生不久,视线还不能集中

8、呢。”10 “可是刚才你那么用力地拍手,她都没有一点反应。”11 母亲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让我们看看这本育儿书上怎么说,”她说道。她查到“听觉”栏,大声读道:“如果你的新生儿听到响声不吃惊,或者不会朝向发出声音的方向,不必慌张。因为对声音的反应通常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你的儿科医生可以从神经系统方面对孩子的听觉进行测试。”12 “瞧,”母亲说道,“这是不是让你感觉好多了?”13 “没好多少,”父亲说。“书里甚至都没提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孩子是聋子。我只知道我的宝贝什么也听不见。我有一种最可怕的预感。也许这是因为我的祖父就是聋子的原因。如果我们漂亮的小宝贝真是聋子而且是我这一方的原因,我将

9、永远无法原谅自己。”14 “嗨,等等,”妻子说。“你太多虑了。星期一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给儿科大夫打电话。现在高兴点儿吧。来,抱着孩子,我把毯子弄弄好,全都拉散了。”15 父亲接过孩子,但是很快地又把她还给了妻子。整个周末他发现自己无法准备下一周的工作。他跟着妻子在屋子里转,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的听觉问题以及失聪将会怎样毁了孩子的一生。他只想到最坏的一面:没有听觉,无法学语言,他那漂亮的宝贝将与世隔绝,被困在无声的世界中。等到了星期天晚上,他已经彻底绝望了。16 母亲在儿科医生的代接电话服务处留了言,预约星期一一大早与医生见面。周末则用来让自己锻炼、阅读并尽力安慰丈夫。17 医生检查的结果令人

10、安慰,但父亲的情绪依然低落。直到一周后,当孩子听到过路卡车的巨响而第一次感到吃惊时,他这才开始情绪好转,并又感到和新生女儿在一起的乐趣了。18 (故事中的)父亲母亲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世事的方式。 只要有丁点不好的事发生在父亲身上,如银行经理的一个电话、与妻子的意见相左、甚至是老板皱了一下眉头,他都会往最坏的方面想:破产、入狱、离婚、解雇。他很容易情绪低落;经常感到很累;身体不好。而与他正相反,她总是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待坏事。对她而言,这些事只不过是一时的考验而已,会克服的。在经历挫折后,她很快就恢复过来,并又重新恢复活力。她的身体非常健康。19 在过去的25年中,我一直在研究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

11、义者这两类人。悲观主义者的典型特征是,他们往往相信坏事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会危及他们所做的每件事,并且都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而乐观主义者在面临同样的生活不幸时,则以相反的方式看待厄运。他们会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挫折,它的起因也仅限于这一例。乐观主义者相信失败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环境、运气不佳或其他人造成了自己的失败。这些人从不为失败所困扰。面临逆境时,他们会把它看作是考验并更加努力。20 这两种考虑问题起因的习惯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毫不夸张地说,大量的研究都表明悲观主义者更容易放弃,更经常感到情绪低落。这些试验还显示乐观主义者无论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工作中的表现都要出色得多。他们的表现常常超出了能力

12、测验的预测。当乐观主义者参加竞选时,他们比悲观主义者更容易当选。他们的健康状况出奇地好。有证据显示他们可能更长寿。21 25年的研究使我确信,如果我们像我们悲观主义者那样,习惯性地认为不幸是我们自己的过错,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会危及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那么更多的不幸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而反之则不然。我也确信,如果我们总是为这种观点所左右,我们将会更容易消沉,将无法取得我们本应取得的成就,并且我们将更容易生病。悲观主义者的预言会自然应验的。你想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1 你在看一个玻璃杯时,是不是会觉得它是半满的而不是半空的?你的目光是不是盯着炸面圈,而不是盯着中间的那个洞?当研究人

13、员探究积极思考所起的作用时,这些老生常谈突然成了科学上的问题。2 数量仍在迅速扩大的大量研究目前为止已进行了104项研究,涉及大约15,000人证明乐观能使人更快乐、更健康、更成功。相反,悲观则导致绝望、疾病和失败,并与情绪消沉、孤独寂寞和令人痛苦的胆怯有关。“如果我们能教会人们更加积极地考虑问题,”休斯顿市赖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雷格?A.安德森说,“这就如同给他们注射了抵御上述精神问题的疫苗。”3 “能力固然重要,”匹兹堡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F.沙伊尔解释道,“但是相信自己会成功的信念将影响你能否获得成功。”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相同的挑战和挫

14、折。4 以工作为例。在一项大型的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E.P.塞利格曼与同事彼得?舒尔曼调查了“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销售代表。他们发现,在工作多年的销售代表中持积极思维的人比持消极思维的人多卖出37%的保险。在新雇用的销售代表中,乐观的人要多卖出20%。5 鉴于此,这家公司聘用了100名未能通过公司能力测验但在乐观方面得分很高的人。这些原本可能永远都不会被聘用的人却比一般的销售代表销售业绩高出10%。6 他们是如何取得这样的业绩的呢?在塞利格曼看来,乐观者成功的秘密在于其“解释(原因的方式)”。当出差错时,悲观者往往会自责。“我不擅长干这个,”他会说。“我总是失败。”而乐观者

15、则会找别的解释。他会责怪天气、电话线路,甚至责怪对方。他认为是那个顾客心情不好。当事情一帆风顺时,乐观者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悲观者则会把成功归于运气。7 消极还是积极,这是个能够自我应验的预言。“如果人们感到无望,”安德森说,“他们就不会刻意去获取成功所必需的技能。”8 根据安德森的观点,有无(自我)控制能力是能否获得成功的试金石。乐观者觉得生活尽在掌握之中。如果出现差错,他们就会迅速行动,寻找解决办法,制订新的行动方案,急切地寻求建议。悲观者则觉得自己是命运的玩偶,行动迟缓,并主观认为无计可施,也就不会去征求别人的建议了。9 乐观者对自己的估计可能比事实能证明的更高,但是有时这一点却能使他们免

16、受疾病之苦。在一项长期调查中,研究人员查看了一批哈佛毕业生的健康档案,他们的成绩个个在班级的平均成绩之上,且身体状况良好。不过其中有些是乐观者,有些是悲观者。20年后,悲观者中患中年疾病的比乐观者多。10 许多研究显示悲观者的无助感损害了他们身体的自然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密歇根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博士发现,悲观者不懂得好好爱惜自己。由于感到消极被动并无法躲避生活的打击,悲观者会认为无论做什么,病痛和其他不幸都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吃不利健康的食品,不锻炼身体,有病不上医院,而且还贪杯。11 大多数人都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混合体,但往往会偏向于其中的一方。塞利格曼说,这种思维模式人们从儿童早期就开始培养。它成形于千百次的警告或者鼓励,消极的或积极的叮嘱。过多地说“不要这样”以及经常地给予危险警告,会使孩子感到无能、恐惧和悲观。12 在成长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