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周璞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249188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赏析 周璞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宋词赏析 周璞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词赏析 周璞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赏析 周璞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词赏析 周璞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一团 一剪梅周璞风韵萧疏玉一团。更着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光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或山楹,阳谷在今山东省兖州境内人。南宋宁宗时曾官溧水今江苏省溧水县县丞。着有?方泉集四卷。其词仅存两首,分别为?绝妙好词和?张雨贞居词所收录。除这一首闺思闺怨词外,另一篇属抒写自己普通生活情感的作品。其余大约皆已亡佚,因此我们已无法得窥其词总体内容和格调。仅就这首词看,其语言疏朗自然,风格清艳婉约。词的上片说明主人公的情结所在。开篇“风韵萧疏玉一团。更着梅花,轻袅云鬟三句着

2、意描述女主人公美丽的容姿。直言其风韵萧娴,貌美如玉。再加上高耸的云髻,上插梅花,随风摇曳。可谓人面、梅花两相映衬,使美人显得更加娇妩动人。这里一个“更字突出美人闺中思妇着意折梅为饰的举动。主人公为何着意于梅花,谈至下一句方始明白,原为词人在这里暗用“一枝春典故。据?太平御览收?荆州记记述,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并赋诗寄赠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后常用此代指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故尔词人在抒写思妇“更着梅花之后,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她“这回不是恋江南。即言思妇这一次着意佩饰梅花并不是对江南故土的怀念。而“只是温柔,天上人间之故。即只是因为曾经和自己恩爱谐处、度过一段神仙般的甜蜜生活的意中人已分手去了江南,

3、而今自己是多么地孤苦寂寞!“温柔二字是思妇“更着梅花的真正原因。这正是她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天上人间说明过去的温柔和现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主人公对曾经有过的美好生活的留连、珍惜、向往,全在后三句怅惘的情感中真挚质朴地流露出来。下片对主人公解不开的情结加以表述。过片“赋罢闲情共倚阑写女主人公赋诗完毕,带领闲愁倚阑凝望。赋诗、倚栏皆为排解闲愁之举,然而“剪不断,理还乱,她看到的只是“江月庭芜,总是销魂那一片令人丧魂的一轮江月照耀着荒凉冷落的庭院之景。“总是二字概括了思妇凡所触目,无不伤情之意。“江月二句为全词抹上一层幽冷的色调。接着“流苏斜掩烛光寒句再一次为思妇空闺独守的环境的凄清色调浓抹一笔

4、。流苏,指闺房中用羽毛或丝线做成的穗状垂饰,这里代指罗账。这一句是说闺房内烛影摇曳,罗帐虚掩。一个“寒字把烛花绽满、烛光昏暗的闺房冷落氛围渲染到到极点。结尾二句“一样眉尖,两处关山对主人公忧思郁结、双眉紧锁的情态加以描述。眉尖、关山取古代形容佳人眉如远山之说以刻划思妇的外部面貌。全词从思妇插梅为饰写起,引出她对当年与她相亲相爱而今分手而去江南的意中人无限留恋之情,以及别后的离索情怀。意脉断续自然,结构圆转流畅,颇能见出词人工致娴熟的填词技巧。沈立东写唱和之作,难度很大,因其既要步其原韵,严守原词的格律;又要在内容上与原词相照应,束缚较多。但这首词,写得极具功力,与原词声气相应,珠联璧合,而且在内容上又较原词有开展,真是语意俱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唱和之作。葛汝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