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24615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风筝教学设计一、导入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二、合作探究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提示:

2、亲情。自我解剖。封建教育。科学思想。宽恕别人。儿童教育。2、教师点拨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

3、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三、归纳总结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四、作业“探讨与练习”之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