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复习提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24595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力系统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力系统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力系统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力系统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复习提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Ch 1.1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动力系统、电力网:概念在 P1。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P3共三个标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P3-P4 1)2)3)共三个标题电压、频率、波形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三个基本指标。Ch 1.2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电力系统的接线图分为地理接线图和电气接线图。电力网的接线按供电可靠性分为无备用接线和有备用接线两大类。结合图1.4、图1.5 记忆这两种接线方式各包含哪些类型。对于这两种接线方式的(a)(b)(c )三种类型,任一负荷 点只能从一个方向取得电能,称为开式网络:图1.5的(d)(e)为闭式网络(概念在P6顶端)。电力网按其职能分为输

2、电网络和配电网络。Ch 1.3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定义在P6末段前两行熟练掌握表 1.1,记忆前两列、后两列,尤其是变压器一次绕组、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即 主接头标准电压)的取法(结合第一章课件P53的表格记忆)。变压器某一侧绕组的“一般 情况”是指其直接与电网(或线路)相连。掌握第一章课件P56例题。Ch 1.4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公共点(P8第一段,教材有误)。系统中发生一相接地时的特点比较(第一章课件P68或见第一章习题答案)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三种补偿方式:P10 1)2)3),其中过补偿广泛采用。Ch 1.5 电力

3、线路的结构电力线路按结构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大类。架空线路包括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金具等组成部分。了解这几个部分的大致 作用。钢线可用作避雷线,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广泛使用钢芯铝绞线,其中铝线是主要载流 部分。为了改善输电线路参数和减少电晕损耗,常采用特殊结构的导线,如扩径导线、分裂导线等。识别导线型号,在P13图1-10下方。为了减小三相线路参数不平衡,架空线路的三相导线应进行换位。本章课后习题:P17题1.4第 2章 电力系统计算基础Ch 2.1 电力线路的参数及等值电路四个参数反映的物理现象:电阻反映线路通过电流时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效应(或热效应)。电抗反映导线通过交流电

4、时产牛的磁场效应。电导反映架空线路沿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和电晕现象(咝咝声、臭氧、蓝紫色晕光)。电纳反映电力线路在空气介质中的电场效应,在等值电路里用对地电容来反映它。输电线路三相相间距离的几何平均数称为几何均距,记为D,结合P19图2.1掌握等 eq边三角形排列和水平排列时的计算方法(分别为 Deq=D 和 Deq=1.26D)。eqeq分裂导线的作用:减少导线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防止电晕发牛。线路开始出现电晕的电压称为临界电晕电压,记为U ,通常采用分裂导线、扩径导线 cr等手段使这个值大一些,从而减小电晕发生的几率。D、r与单位长度电抗、电纳及临界电晕电压U之间的关系(课件第二章P17) e

5、q eqcr结合P22图2.4、2.5掌握电力线路n型等值电路和简化等值电路的画法。注意:n型 等值电路中的对地支路有时也用充电功率来表示(详见第三章)。Ch 2.2 变压器的参数及等值电路(重点掌握双绕组变压器)诵过短路试验,可测得铭牌上的短路损耗pk、短路电压百分值uk%,进而确定电阻Rt 和电抗xt:诵过空载试验,可测得铭牌上的空载损耗p0、空载电流百分值10%,进而确定 电导gt和电纳bt。其中电阻用来表征铜耗,电导用来表征铁耗。(注意:电阻、电抗、电 导、电纳被称为变压器的“参数”,铭牌参数上的那些数据叫做“特性数据”。)电阻、电抗参数的计算公式:(2.12)、(2.13),对地支路

6、无功损耗的计算公式:(2.16) 特别要注意量纲!结合P24掌握变压器等值电路的三种画法。注意:和电力线路类似,型等值电路的 励磁支路有时也用功率来表示。掌握 P25 例 2.3,注意把 P26 图 2.8 电导前的 j 去掉(自己画出归算到低压侧的等值电 路图)。三绕组变压器三个绕组的排列方式(从外到内):升压结构:高、低、中,降压结构: 高、中、低(P28图2.10,用“排除法”记忆)。Ch 2.3 标幺制标幺值的数学表达式(P30图2.26)电压、电流、阻抗、导纳、功率基准值之间的关系:P31 (2.27) (2.28),最重要的是 ( 2.28)第二式,其余式子也很重要。Ch 2.4

7、电力系统的等值电路 有名制等值电路的建立(精确归算):为简单起见,首先画出全网的等值电路,其次计 算各元件的有名值参数,最后将这些参数归算到基本级下。(各物理量归算公式见P34公式( 2.35)左边一组)特别注意:归算时用到变比k的概念(P33公式(2.33),注意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 应取实际分接头电压。(结合P33图2.12认真体会)认真体会课件第二章P76、P80例题(P80例题数据取自教材P35例2.5,不要去看书上 的解法)标幺制等值电路的建立(近似归算):关键在于课件第二章P73“公式汇总”、平均额定 电压的取法(P34表2.1)掌握课件第二章P86例题(不要去看书上的解法)本章课

8、后习题: P37 2.5、 2.7、 2.8、 2.9。第 3章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分析Ch 3.1 概述潮流计算的目的: P38 共4 点。复功率的表达式(P38): S = UI = S(cos申+ jsin申)二P + jQ若电流超前于电压,则Q取负,有时也写成P-jQ (此时Q取正)的形式。Ch 3.2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串联阻抗上的功率损耗,一部分是并 联导纳(对地支路)上的功率损耗。3.2.1 电力线路功率损耗的计算结合 P39 图 3.2 的等值电路理解(思考:如果已知始端功率和始端电压,如何求末端功 率和末端电压?反过来,如果已知末端功

9、率和末端电压,如何求始端功率和始端电压?计算 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和横分量,要用到图中哪个功率?)。掌握(3.1) (3.2) (3.3)式,(3.3)式的适用场合见P40第一段话的说明。特别注意:线路对地支路上损耗的是容性无功,实际上是向系统注入感性无功。结合 KCL 掌握电力线路中功率分布的计算 P403.2.2 变压器功率损耗的计算 掌握(3.4)(3.5)式。(3.6)式不要求记忆,但一定要弄清楚其中各参数的含义,注意量纲!结合 KCL 掌握变压器中的功率计算 P40Ch 3.3 电力网中的电压计算主要针对电力线路和变压器串联支路上的电压降落计算。电力网任意两点电压的相量差 称为电压降落。

10、结合图3.4 (a)掌握(3.9)、(3.10)的第一式、(3.12)、(3.13)。如果要计算始末两端 电压的角度差,还要用到(3.10)第二式、(3.14)。注意:3.2节和3.3节各公式中,功率都是三相功率,电压都是线电压。电力网任意两点电压的代数差称为电压损耗,诉似计算中它等干电压降落的纵分量。 电力网中任意点的实际电压同该处网络额定电压的数值差称为电压偏移。 名词解释: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3.15) (3.17b)。 注意电压损耗不要用A表示。Ch 3.4 开式网络的潮流分析第一类潮流(特别重要):已知同一端的电压和功率结合课件第三章P3034掌握例3

11、.1,表3.1和3.2只须掌握有名值的计算方法(左列)。 特别注意:如果题目没明确告诉不计及电压降落横分量,那么就要计及。(本例题如果计及 横分量,该如何求解?)掌握课件(补充例题等值电路、潮流计算)中的补充例题2运算功率的概念:将接在同一节点的所有电源功率和所有负荷功率按复数求和。 第二类潮流:已知不同端的电压和功率前推回代法掌握课件(补充例题等值电路、潮流计算)中的补充例题3Ch 3.5 闭式网络的潮流分析 分两端供电网络和环形网络两种情况讨论,掌握初步功率分布的求法(一般考所有线路 型号相同的“超级均一网”)。两端供电网络:用“力矩法”求与电源电压无关的供载功率,若两端电源有电压差,则

12、还有循环功率。两部分功率叠加,求出从两端电源流出的总功率后,再利用KCL求出其余 支路功率,并找出功率分点。掌握课件(补充例题等值电路、潮流计算)中的补充例题4 环形网络:若功率自某节点从两个方向流出,则该点为电源点,从该点处将网络拆开, 成为一个两端供电网络(第一次拆网过程)。之后再用“力矩法”求供载功率(没有循环功 率)。之后再利用KCL求出其余支路功率,并找出功率分点。掌握P52例3.2的第小问(BC段线路功率的实际流向为C到B,教材有误) 本章课后习题: P54 3.4、3.8。第 4章 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计算Ch 4.2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Y称为节点i的

13、自导纳,非对角元素Y.称为节点i与111J节点j间的互导纳。节点导纳矩阵是对称矩阵,同时也是稀疏矩阵。结合课后习题4.8掌握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当网络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后,节点导纳矩阵哪些元素需要修 改?由多少改为多少?)。根据给定量的不同,将节点分为三类(P63): PQ节点:已知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PV节点:已知有功功率P和电压幅值U; 平衡节点:已知电压幅值U和电压相角5。其中PQ节点大量存在,PV节点数量较少,可有可无,平衡节点至少要有一个。本章课后习题: P64 4.8第 5章 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计算Ch 5.2 电力系统的负荷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分析中,一般将负荷

14、分为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系统供 电负荷和系统发电负荷(结合P6768文字大致掌握其概念)系统有功日负荷曲线:结合P68图5.1,掌握峰谷差、日平均负荷、日负荷率、日最小 负荷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其中,日负荷率和日最小负荷率的值越大,说明负荷曲线越平坦, 发电机的利用率越高。系统有功年负荷曲线:分为年最大负荷曲线和年持续负荷曲线(阶梯状)掌握根据年持续负荷曲线计算全年消耗的电能W,以及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 。如max 果已知P 和T ,根据P70式(5.9)计算全年消耗的电能W (单位:kWh)。ma maTma 的值越大,负荷曲线越平坦。maCh 5.3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三种负荷变化

15、的特点,及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方法(P70):第一种:变化幅度较小,变化周期较短,由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自动调整,称为频率的 一次调整:第二种:变化幅度较大,变化周期较长,由调频厂的调频器来调整,称为频率的二次 调整:第三种:变化缓慢,基本可以预计,按照最优化原则在各发电厂之间进行分配,称为 三次调频(详见第7章)。可供系统调度的电源容量是指可投入发电设备的可发功率之和(P71)。电源容量大于发电负荷的部分称为系统的备用容量,按作用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 检修备用、国民经济备用(大致了解每种备用的作用)。这些备用按存在形式又分为热备用 和冷备用两种类型。Ch 5.4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掌握负荷、发电机单位调节功率(特别是有名值)的计算方法,涉及(5.11)(5.12)(5.13)(5.14) (5.17) 一共五个公式。在已经求得发电机单位调节功率kG和系统频率变化量 f G的情况下,用式(5.13)计算发电机组出力的变化量。注意:频率变化量Af=频率的末值-初值,如果负荷增加导致系统频率下降,贝仏fvO, 不要认为4 f总是正数。Ch 5.5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关键在于重要公式(5.19)和(5.21)的应用。注意:当负荷增加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