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24436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城市化及其影响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盘锦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形成城市带2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解析:1.B2.D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规模扩大。第

2、2题,工业由市中心移向郊区的原因一方面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是改善城市环境,再加上交通的发展。所以不可能的是郊区劳动力素质高。(2018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35题。3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4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5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

3、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3.C4.D5.B第3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4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5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2017全国卷节选)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

4、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6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同一街道,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隔离带景观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人们对隔离带的维护不同。同一街道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居民爱好差别不大。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

5、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7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8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交通安全 B土壤与温度C景观协调 D光照与水分9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C安装维护费高 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7.B8.D9.C第7题,在城市中建设植物墙,主要是为了增加绿

6、化面积。第8题,不同体型的植物需要的光照和水分不同,所以在墙面放置的位置不同。高处放置喜光的体型大的植物,低处光照少,故放置体型小的植物。第9题,植物墙安装和维护费用较高,故目前没有被大规模采用。(2018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量解决城市洪灾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7、A BC D解析:10.D11.D第10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第11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

8、“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10分)(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10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

9、)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

10、率。13(2018潍坊模拟)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10分)(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8分)(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10分)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