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243998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FOP【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F【cross七部法公式大全】整理晨儿Cros 有一句话我经常给初学者讲:十字做的好,时间用的少.能够快速完成底十字,再顺利衔接FL的话,就有了一个紧凑的节奏,并且会保持到全部复原完成,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开始。F2L收尾的两组是最顺利的,因为可能态很少,观察也很容易。F2前两组的顺利程度直接依赖于Cs的轻松程度,好的Cos保证F的4组一路顺利到底,并且是随可能态减少越来越顺。虽然Cr被单独学习,但它与F2是一体。在三阶魔方的复原中,5秒到秒之间的幸运成绩不少人都出过,但再现它却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便是6秒这样惊人的成绩,也只能说运气还不够好,因为还可以运气更好。总之,对每个人来说,最快成绩都不是

2、他的真实水平。也就是说,最快成绩几乎就是无效参数。上黄下白,前蓝后绿,左橙右红。这是国内最普遍的配色方案。从开始学习就应该固定一种配色方案,今后再不更改。如果经常自由更换贴纸,每次贴出不一样的颜色组合,那么根本不可能进行速拧,即使练习再多也全是白费。如图所示,黄为顶,白为底 以蓝色为前,一步F2就可以使蓝白棱归到底层正确的位置.这是最容易让人不屑一顾的一步,但真的不重视的话往往会犯错误.因为这一步的简单,可能会造成把图示情况选择为Cross的第一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最简单的一块归了位,再去考虑其它几块该怎么办.这样确实省心,不过,不是速拧。从底十字的完成图形来看,还有种情况是最省心的:这样

3、的情况也是很诱惑人把它作为第一个调整目标的,包括绿白棱在对面的情况,都只需要一步平转就可以归位了。但是,真的这样做了,可能另外3块就需要在被局限的情况下,增加很多调整步数才可以做好完整的底十字。现在,是该发挥背下的颜色顺序的时候了。我们的目标往往是分两段实现的:第一段,是要通过统筹计划,用尽量少的步数,使4块棱在底层排列出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简短说:步数少 + 顺序对.如图:翻转视角:正常视角:第二段,就是把4个棱块跟4个侧面中心块对应。这一步骤,可以用底层转动来完成,也可以用上两层的转动来完成.不要认为转还是u只是参照系不同、符号表示方法不同,它关系到衔接F2L的连贯性。首先,你要保证你不是

4、最后才去思考该怎么转才能把底棱和侧面中心快对应。其二,你要保证在这一次转动完成前,你已经找到了第一对2L.完成图形如下:翻转视角: 正常视角:就是这样的两段,明明是讲Cros却提到了F2,这就是速拧。在执行Crss的时候,要一并完成第一对2L的寻找.因此,对底十字的掌握程度一定要很高。不“省心的,要把它掌握成“省心”。这样你才能快。已掌握的,要把它熟练到不用看.这样你才有余力在转动中寻找第一对2L。这个目标很高,我们得一点点学习。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底十字必须在底面架。部分图示的白色十字朝上,只是为了观察清晰.底十字究竟该从哪一块开始做,这个只有等你全面掌握了ross技巧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那

5、时你才能转出CFOP的第一步。先从只剩1块的情况开始吧,其它3块都已经正确的情况。过于简单的情况就不再赘述了,最简单的情况都不能思考解决,那是怎么学也不会成为高手了。-以下就是s全部公式2 D/ RD FRBR L/RL二步调整的方案和可能性太多太多,不是几个例子和扩展思考就能概括的,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自我总结。但思考顺序基本上都是这样:1、与脑中已经记住的二步调整CAE匹配;2、穷尽各种单步旋转,与脑中已经记住的一步调整CS进行匹配,3、直接将一个块下底后调整另一块的正确性或相对位置关系.在大量练习达到熟练后,以上过程基本是条件反射完成的.有的CAE虽然每块平均调整步数超过一步,但每块平均还原

6、步数不超过两步,比如上面第三个图例,F F用了三步调整,但最后还原只剩一步,总还原步数满足条件,而且优化手法后变成(R U R),相当顺手。以上举例都是两个棱块一组构成基点,我们称之为两基点。如果一个基点棱块可以和另外一个棱块再构成一个基点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一个棱块也纳入基点之中,这样基点就有三个棱块构成,我们称为三基点,四个棱块的基点称为四基点。两基点三基点四基点RR2 B图示解法说明LFL(蓝为前)L的动作是为了恢复暂时被破坏的另外底棱uFuu的动作是归位侧面中心块,在不受此限制时去掉FuFu或者Ru或者yRuRu其实一个F动作后,该图与上图是同样情形yRu或者uRu道理同上,一步蓝色面

7、的转动就转化成前面形态LDLDL最后一块占了别人的位置,所以也归在只剩一块的情况。实际就是最后2块交换接下来学习怎样处理2个棱块组合出的各种情况,只有熟练掌握,才能计划出较少步数的底十字转法。图示解法说明F这时不再有侧面中心块概念,只有颜色顺序概念。图中的F转动不再是蓝为前,是左前的面为F,后同.RR橙色底棱应该在蓝色底棱的左边.“前蓝后绿,左橙右红的关系,在拆散的对中也要有直接的反应。RURF图示将一步步引领你熟悉被拆散的颜色组合。红色底棱该在绿色底棱的左边。R2F绿色底棱该在橙色底棱的左边.在转动结果上不分顺逆时针,但为了动作衔接,任何时候的180转动,你都必须安排顺逆.RF2或者uFu如

8、果架底十字的中途使用过u这样的转动,将会造成最初记忆的中心块位置无效,需要重新观察后决定怎样把底十字跟侧面中心块对正。本例中u跟u是抵消动作,可以避免上述问题.RF所有图示情况,都可以在已拼好的情况下用解法的逆顺序退着转得到。多次的重复练习才可以形成条件反射.uFR或者DRBUR2RFLuFR2RFBLRuR或者uR如果要原地翻转就用u,如果要互换位置就用。R2 RL或者2B现在该看看已掌握的技巧够不够应付4个棱块了,目标是7步内完成在底面排列出正确的位置顺序。你可以自己先试试,把4个棱块分解成2+来解决,相信你总会超过7步的。如果加上跟侧面中心块对应的1步,那就超过8步了.Cross超过步就

9、可以被称为错误解法。要实现步内完成,需要统筹安排的技巧。如果在调整2块时,同时有计划地调整另两块形成前面图示所列的情况,那么总步数加起来就会减少了.或者开头时进行一步调整,虽然第一步并没有把任何块归到底层,但是可以让后续整套动作很简短。仍然以图例进行直观地讲解吧.图示解法说明()(D)L(D2)或者(B2)RB(DF) 或者L(U)2(BD)LF或者L(R)F(D)B2在7步解法中,括号内有3步是调整铺垫,实际有效的是4步,每一个棱块用一步放入底层.而6步解法中,调整步数为2步。(每种形态都有多解)(R)B()F2第一步就是调整,一共有2步调整。其实有隐藏的调整步,使蓝棱下底的时候同时调整了绿

10、棱,L将红棱下底的时候再次对绿棱接力搬运,最后形成了理想的简单形态.以上两例都不是直接应用2块组合的套路,也就是说不是单纯的22来完成4块。统筹的作用是减少总步数,统筹的表现是未必把最容易下底的棱定为第一个目标.第一个实例中,绿或红棱都可以1步转动下底,橙和蓝棱却都需要经过调整才能以正确方向下底。不能直接下底的是2块, 4步直接下底动作加上调整步,会是6步吗?这个是不一定的,并不存在这个规律。第二个实例中,只有红棱可以1步下底,另外3块都需要调整,4个直接下底动作加调整步,并不是7步。调整步可以一步调整2块,下底动作也可以同时调整其它块。但糟糕的是,多个棱块聚集在同一个侧面转动层上时,原本简单

11、的组合对,也不能直接应用了,因为会拆了另一个组合对。继续从实例中积累经验吧。B(D2)()B2或者L(D2)B(D)L(D)R动作除了使橙棱下底,还同时调整蓝棱变成可以直接下底的朝向.如果选择绿棱先下底,L带动本就朝向理想的红棱,随后多次调整D层,效率很低,最终多1步。RBL 或者R2(D)RB步将不在底层的4块全部正确下底,调整步全部隐藏.其实R和B2同时就是调整步。如果不熟悉前文列举的2块组合对套路,就会做出5步的解了(U)FL2(B)R直接看不到有2块组合对套路可以应用,一步U之后就豁然开朗了.绝对不能转一步看一步,必须完整构思。(D)(U)或者(DLU)LF(D)L或者(F)R(u)L

12、(U2)F2底层有朝向正确的一块,在思考上确实是简单一些,但转动步数上并不一定就少,因为往往需要单纯的调整步来整理排序,或者直接造成转动限制.(U)FR2U虽是调整步但却很高效,使绿和橙凑成了组合对,还使蓝棱到了绿的对面、红的左面。(Fu)FR或者L(Ru)R2F或者L(FUD)LF在之后,蓝橙组合的一对有套路可用:RF。但是底层有已拼好的绿红,不能直接应用.调整方法应当熟练.()(R)B()R或者FR()F(u)或者(FU2)LFB2(RD)F这已经属于是特殊情况了,底层有了相对的一组正确对。这类情况较易处理。()L(D2)LF(B)F(D)L(FUF)RF有两块相邻的已正确,待调整的两块组

13、合出这样的图形是挺麻烦的,一定要掌握。(UD)LF(R)B这是4块全部集中在一个侧面转动层上的情况,我采用了(蓝红)一组和(绿橙)一组的办法来分开它们.先(UBD)的话可以少一步,但并非上策.(L2)BFL粗看复杂,分成(蓝红橙)一组,绿1步调整,就很简单了。如果(绿红橙)一组,(R2)BRL也是同样效果。就到这里吧,Cos不是背下所有可能出现的形态,是要从例子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再从大量的练习中得出一套相对固定的处理方法。这一点上,ros是特殊的。后面的F、OL、LL一律是要求牢记全部可能态的对应套路,只要出现临场思考,那就不是速拧了.就这一点来说,后面的学习反而更容易了。D或者很简单是吗?希

14、望你不要在这一步上临场愣神.在完成这一步之前,你要找到一组2L。D可以多得到几毫秒的时间来观察静止的上两层,u可以看到另个角度的夹槽棱块.在底十字部分,有一个特殊的内容ExtendCro,人们简称E.C是指在完成底十字的同时顺便完成一组F2L。更有神奇的DuleEC。如图:(E)(C)(DEC)假如在底十字步骤就完成这么多的块,那实在是太高效了,整个魔方已经被还原一半了。这虽然很诱人,但在速拧里意义不大。速拧只有15秒的观察构思时间,不足以做出这么深远的判断。EC是可以实现的,不过依赖于当时的色块分布形态,形态不够理想的话很难在15秒内构思出较少步数的EC解法,如果所需步数较多,还不如普通十字衔接FL来的轻松快速。现在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Cross可以多强大。将一只6面已拼好的魔方按如下顺序打乱:L2RB2DU2LRBFL2RF2B2BULDU2F。得到的图形应该与下图一样:现在以蓝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