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243770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元曲三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经典实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元曲三首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美字体离别相思几时绝,溪斜山遮杨花雪。赏美文穿越宋词元曲的雨李晓斌又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常常在夜梦中如约而至。如约而至的还有细雨骑驴的书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满耳充盈的是潺潺的雨声,雨点似的蛙鸣,假想中的抑扬顿挫的吟哦。聆听帘外的雨声,打开古典词曲。雨,踩着平平仄仄的韵脚,清凌凌地来了。一袭雨意,沾湿了书生的诗稿。那飘洒在诗人梦中的雨是诗的精灵、诗的音韵。宗白华说:“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

2、,点碎落花声”在诗人眼里,雨就是多愁善感的诗。在汉语的语境里,有关雨的词语都带着浓郁的诗情。什么烟雨、新雨、残雨、暗雨、疏雨、苦雨、喜雨、梧桐雨、杏花雨这些词儿只须轻轻一读,一股诗意、某种情感便油然而生。雨是很女性化的一个词。在诗人笔下,雨总是和闺怨、闲愁连在一起。“萋萋芳草忆王孙雨打梨花深闭门”,芳草,梨花雨,深深的庭院,营造出孤苦、幽寂的意境。远方的心上人呵,你可知道春闺中的寂寞与思念?雨,飘飘洒洒,忽来忽去;人,聚聚散散,庸庸碌碌,“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离人心中,雨声含恨,云影衔愁!“湛湛长空里,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零乱的雨丝纺织着零乱的愁绪,真是“沾襟比散丝”呵!然

3、而,一个愁字,又怎能简单地写尽雨中的思念。寻寻觅觅的李清照低声吟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疏雨打梧桐,一点一滴,茕茕孑立、形单影只的她在细数雨声吗?诗人凄楚的心怀被冷雨淋湿了、淋透了!异乡羁旅,宦海浮沉最怕听的是雨声。“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滴得人心碎,聒得人梦怎成?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客中闻雨,连思乡的梦儿也被雨声搅了。这恼人的夜雨,无情有恨,陪伴着诗人彻夜失眠。听雨,吟雨,一腔情愫让雨浇湿、稀释。闺怨,乡愁,风雨飘摇的凄苦与烦忧,人生的种种惆怅,都在蒙蒙的烟雨中飘忽、酝酿、消散。诚如一位作家所说:“我颇疑心中国人听雨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

4、就是把痛苦化掉(诗化掉)的过程。”诗人听雨,听出了人生的况味,也诗化了如雨的凄楚。雨,本无所谓忧乐,只是听雨的人儿心存烦忧呵。听雨的书生不只听出了忧愁,也听出了雨趣,又有多少人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肃杀秋色,荷败叶枯,本来很令人沮丧、消沉,饶有兴致的诗人却从雨打残荷中聆听了一阕美妙动听的音乐。“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浔阳琵琶吗?“响琮铮滴碎瑶阶玉,细溟蒙润透纱窗绿”,珠圆玉滑的雨声是捻摸琴弦的轮指吗?“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听雨,听雨!”云翳荷塘,雨脚遽至,正在赏荷的诗人不觉得扫兴,反而高兴地捋须吟道:正好听雨,正

5、好听雨!因乌台诗案险些断送头颅的苏东坡即使在远贬黄州的险恶处境中,依然旷达超然。沙湖道中,突降豪雨,同行者狼狈不堪,他却泰然自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对屡遭坎坷、处变不惊的诗人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惶恐与窘迫又何济于事呢?不如在雨中漫步、迎风吟唱!人生又要经历多少风雨呵!风雨行舟,多少人视为畏途。诗人却在湍急的洪流中举杯歌吟:“篷窗风急雨丝丝,笑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鳞鸿至,把酒问篙师。”风雨飘摇的客船上,诗人是去与朋友相会,还是挂帆归乡?手持远方的来信,他全然没有异乡羁旅、风雨漂泊的愁苦与颓唐。人生就在路上,他向船夫问

6、路,流露了似箭的归心。哦,“淮南淮北不尽的路程,一步步就是人生”。这是王亚平老师在我的毕业留言簿上的题词。我想诗人的心态庶几与此词句相近。(有删改)【课内挖掘】1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而今我们反思历史,“两字功名,几阵干戈”,争来斗去正好像“梦说南柯”。因此,如果我们抛却马致远叹世中消极遁世的因素,细细思量,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由此,他的那些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态度恐怕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只要我们正视自然规律,保持自然平和的心态,就会理智地面对纷纷扰扰的世事,做到“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从而得到

7、历史的拥护和尊敬。写作运用适用于“和谐”“淡定”“生活态度”等话题。2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这里说的是用人,而刘邦与项羽之成败皆源于此。然而,若再深究,刘邦何以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项羽为何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就是他们“明”与“智”的问题了。刘邦“明”足以知己,“智”足以知人,更能避己之短、用人之长,故经数年征战,力挫群雄

8、,登上皇帝宝座,也使百姓远离战乱。比起刘邦,项羽就差得远了。他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范增,其才智识见远不如范增,又如何能用范增?范增又怎能不指桑骂槐地慨叹“竖子不足与谋”,并在见疑于项羽之后愤而辞归!可见,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灭亡,都与能否自知、知人有极大的关系。写作运用适用于“胸怀”“智谋”“自知”“知人”等话题。【课外运用】示例一:境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沉淀后,方显其博大弘远。苏轼在定风波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马致远在叹世中叹“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面对历史上的功名二字,面对现实中的成败二字,我们尽可以从容视之,旷达视之,包容视之,这样,我们也就选择了豁达的境界,那么一切在我们看来

9、,就会是那么自然,而不会无谓地苛求自己,也不会沉重地面对生活。(境界)示例二: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使,或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有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如“弄个皇帝当当”。有此念头,又有机会,没准真能“心想事成”。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金散尽”,博得“仗义疏财”的美名。第三,他们自己一身的不干净,哪里还会挑别人的毛病?自然特别能容人。何

10、况他们是从最底层上来的,也最懂得世态炎凉和人间疾苦,知道人们追求什么惧怕什么,要收买人心,总是能够到位。有此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出手大方,便不愁买不到走狗雇不到打手,也不愁没人拥戴没人辅佐。一旦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更不难趁火打劫乱中夺权。刘邦便正是这样的人。(贵族与流氓)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南柯(k)干戈()銮舆(lun)B蒯通(kui) 凭阑(ln) 田契(qi)C丰稔(rn) 尽管(jn) 绦虫(to)D妆梳(sh) 觑得(q) 擂鼓(li)解析:“契”读q。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索:须B但有的差使无

11、推故 但:只要,凡C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旋:马上,立刻D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耽误解析:耽:嗜好。答案:D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春采了桑B冬借了俺粟C红漆了叉 D刘兴西蜀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A也曾与我喂牛切草 B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C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D见放着文书解析:作怪:古义为“奇怪”,今义为“作祟”。答案:C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_,_,醉了由他。(2)自送别,_,_?(3)_。溪又斜,_,_。(4)明标着册历,_。答案: (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12、(3)凭阑拂袖杨花雪山又遮人去也(4)见放着文书 二、迁移发散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 大德歌秋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嗓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1)请简要分析“扑簌簌泪点抛”一句的表达效果。答:_(2)有人说,这支曲子最典型的艺术特点是借助外界的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句子做简要分析。答:_(1)解析:要分析出是谁做出了这样的动作,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扑簌簌泪点抛”说明这位少妇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是女主人公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2)解析:如果同意,

13、就要分析出曲子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说不同意也可以,只要能自圆其说。答案:同意。这支曲子从秋景写起,又经秋景作结,情景相生。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窗内:泪如泉涌,揩不干,擦不净;窗外:细雨敲打着芭蕉,连绵不断。这一切都融合在一起,物我不分,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说不同意亦可,只要言之有理)7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_(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借代,反问。(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而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吕】 山坡羊道情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1)这首元曲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