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243630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宽敞的开架式图书世界,便捷的自助借还系统,精确的查找定位导航走进国家图书新馆的每一个人,都会被它优雅宽敞的环境与先进的科技应用所吸引和折服。日前,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馆接待读者。在相关介绍中,一种服务方式引起笔者的关注,即引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供智能架位导航服务,方便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图书。对于这一服务,笔者进行了初步了解,希望借此文使档案工作者对RFID标签技术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为其今后在档案工作中发挥作用抛砖引玉。 一、RFID技术及RFID系统简介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

2、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该技术最早起源于l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敌我识别系统。之后几十年,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始于2l世纪初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内华达州立大学图书馆,目前,此项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系统开始使用。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识别方式,它通过非接触和非线性可见的方式传送标志资料,以达到物体身份识别的目的。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一般用于借还书刊和排架顺架工作。在实施此项技术时需要在每一本书内植入芯片,即RFID标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子标签来取代传统的条形

3、码,同时配备手持点检仪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用以交换信息和识别图书。RFID一方面完全具备条码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有着许多条码无法企及的新功能。一般认为,RFID技术与传统的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具有储存数据可更新、容量大、可重复使用、可同时读取多个数据等优越性,具有超越条形码的智能性特点。RFID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应用无线射频,以非接触、无视觉、可靠性高的方式传递特定识别信息的网络系统。从本质上看,RFID是一种可能代替条形码技术的标签技术革新,它以无线、大容量、智能化等特点将逐步取代条形码技术的地位。一般来说,RFID系统包括:电子标签加工和识别系统、架位采集与管理系统、借阅流通系统、安全系

4、统等子系统。 二、 RFID的应用特点 1、读取便捷 RFID以非接触式读取信息,与现在使用的条形码读取相比较,操作简便。RFID标签不需要像条码扫描一样要把条码扫描器直接对准条码标签才能进行读取,它只要在探测范围内,可以以任何方向、角度读取数据,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库房管理工作人员。 2、读取速度快 RFID可以同时读取多个芯片信息,也就是说可以同时处理几本档案的借还手续,将原来条码扫描的一次一条变成了批处理操作,并且能够在移动中读取数据。在借阅档案时,如果采用条码技术,必须由人工一本一本地扫描档案的条形码。使用RFID技术,工作人员只需将其要借出的所有档案放在自助借还机上,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点

5、键操作,就可以一次性地借出系统默认的最大限量的档案,可借阅档案的数量可以根据各档案馆的规定自行设置,采用了这一系统,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档案清点速度 利用手持点检仪,通过电波信号与RFID芯片交换信息,可以同时读取多本档案信息。这就不需要从库架上取下档案,就能找到档案的位置。目前,我国档案馆进行库房清点时,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采取手工劳动,将厚重的档案一盒盒地从高高的柜架上取下,打开案卷盒,逐卷翻阅,再逐卷放回,工作极为繁重。使用RFID进行馆藏清点,只要用手持RFID阅读器沿着柜架上下扫描一遍,事先存入RFID标签里的档案信息都将一一呈现,这样不但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6、简化了工作流程,而且节省了档案馆库房管理的大量时间,可以使馆藏清点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4、减少错架乱架率 由于现在的档案库房存放着大量档案,档案被借出归还时,稍一疏忽就容易被放错位置。如果有一卷档案放错了位置,库房管理人员很难在茫茫档案中查找出来。如果采用RFID技术,则只需在RFID阅读器中输入要找的档案,沿着柜架依次扫描,一旦发现排架错误或找到所要的档案时,立刻用声光报警,这使得查找工作变得非常方便,也能显著降低错架乱架率。 三、RFID存在的问题 当前,RFID没能够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其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1、 技术标准不一 目前,RFID标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的

7、缺失,行业公认的投入产出模型的缺乏,使兼容问题、产品与设备更新换代与升级问题等成为各单位不敢贸然使用的原因之一。 2、信号不稳定 如果电子标签被多层厚实的包裹物阻隔,或受到外力挤压,或被金属物质(包括锡箔纸)阻挡,甚至以利器切断天线线圈,RFID都会丧失信号。两个RFID芯片相向的档案放在一起,两个芯片的信号会相互干扰,其中一个可能会覆盖另外一个的信号。 3、标签易受损 RFID标签容易被外力污损。由于一枚RFID标签的尺寸为50 mm50 mm,占用面积很大,只能贴在案卷或文件的底部,如存放不慎,容易被毁坏。另外,RFID标签抗水性差,一旦打湿后,RFID的信号就失效了。 4、成本支出较高

8、目前,每枚RFID标签的售价约为4元,数据存储容量为256B。它较目前使用的条形码价格贵得多。由于品牌、质量、数据存储容量等的不同,RFID图书标签在价格上还有差异。这对档案馆而言,使用经费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结语 虽然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通过笔者了解,在使用RFID标签和系统后,国内许多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快捷与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馆藏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更加全心致力于为利用者提供服务。其实,RFID技术在图书馆以外的其他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1300万张门票就是采用了RFID技术。所有

9、的门票里都有电子芯片,当观众入场时,拿票往验票机上一刷,就激活了后台数据库,系统就会从数据库中调取出该名观众的个人信息。工作人员只需将系统中的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对照,就能知道票的真假。据不完全统计,从全球范围来看,到目前为止的RFID实际应用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重复使用模式占绝大多数。这也是档案馆采用RFID的最佳切入点。 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标签成本的降低,行业标准的制定,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使用其服务于正在建设中的数字档案馆,将解决很多用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档案馆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邓攀:试论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利弊,http:/tech.rfidchina.org/readinfos-31312-183.html。 2、RFID芯片识别身份在奥运会门票中应用:http:/ /2008 / 07/19/aoyunmenpiao-rfid.html。 3、叶淑凤:试论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5期。 4、谢勇、彭涛:RFID标签可以取代条形码的高新科技,包装工程1999年第5期。 5、张厚生、王启云: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应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