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24108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汇总 2016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经济效果与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特点 一、经济效果概述 经济效果是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包括三方面内容:(1)经济效果是从经济的角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2)经济效果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也存在于社会再生产领域;(3)经济效果是从数量的角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进行评价。因此,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讲求经济效果,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具体表现,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1. 讲求经济效果是马

2、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2. 讲求经济效果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经济效果的类型 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 经济效果的计算公式: 经济效果=劳动成果(产出或所得)/劳动消耗(投入或所费)。 经济效果的临界值为1。 经济效益是指盈利或利益,表示产值、成本、利润和税收等因素之间的消长关系,是人们综合经济活动结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盈利性和满足需要相结合的效果。因此,经济效益从实质上讲,是指经济效果的社会有效性的价值体现。 经济效益计算公式 :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产出-投入=所得-所费 经济效益的临界值为0。 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区分:(1)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涵较广

3、,它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张。(2)使用经济效益重点在于满足需要这一前提下的盈利性,使用经济效果重点在于考察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比重。(3)经济效果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是一个相对值;经济效益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差,是一个绝对值。(4)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反映所得与所费的关系。但是,经济效果的实质是经济效率,它可以反映单项投入的效果,如土地生产率;也可以反映投入的综合效果,如资金生产率等。经济效益的实质是盈利,它反映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 2.企业经济效果与社会经济效果 企业经济效果与社会经济效果(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

4、的区分:(1)社会经济效果指的是国家的经济效果,指国家整体和长远的经济效果;企业经济效果是指某个具体企业或部门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果。(2)企业经济效果与社会经济效果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企业经济效果好,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企业经济效果好并不等于社会经济效果好,企业经济效果要服从于社会经济效果,企业或部门必须在保证宏观经济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果。 3.单项经济效果与综合经济效果 单项经济效果与综合经济效果的区分:(1)单项经济效果通常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某项技术措施或生产某种产品所取得的经济效果。综合经济效果不是各项单项经济效果的简单相加,而是单项经济效果的有机综合。(2

5、)综合经济效果是各项有关技术因素对投入和产出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综合经济效果的目的在于从评价中寻找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佳的综合技术方案。综合经济效果是建立在单项技术经济效果基础上的。(3)一般提高单项技术经济效果是同提高综合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出现不一致。一项单项技术取代另一项单项技术,在导致某项单项技术经济效果增长的同时却带来了综合技术经济效果的下降。这时,单项经济效果应服从综合经济效果。 4.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 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1)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是技术用于物质生产所能达到的技术要求的程度。但是,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是否采用这一技术措施,不是取决于它的技术效果

6、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经济效果的大小。(2)一般来说,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技术效果好,经济效果亦好,如改进耕作制度,选用优良品种等。(3)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有的地方采用先进的大型机械,功效高,技术效果好、但投资大,如果节约的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其经济效果并不好。追求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这是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 5.农业技术效果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 农业技术效果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1)农业技术效果是指农业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的性能,技术满足特定目标的程度和最终产品的数量。因此,农业技术效果可以表述为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的物质成果或达到人们预期目标的程度

7、。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指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属于社会经济范畴。(3)由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考察的内容和判别标准不同,技术经济效果可以区分为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和相对技术经济效果。绝对技术经济效果是指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物质成果和劳动消耗的比较,它是通过经济临界值的分析来确定农业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大小。相对技术经济效果是指两种技术方案之间的经济效果比较,或新方案与原方案经济效果之间的比较,它主要用于方案的选优。其中,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消耗1;相对技术经济效果=新方案的经济效果/原方案的经济效果1。

8、三、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具有如下特点:(1)综合性。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大小受动植物生产发展规律和自然条件(如土壤肥力)的影响,经济效果必须尊重其生长发育客观规律。(2)后效性(持续性)。某些农业技术措施,其效果不仅表现在当时,往往有技术后效。在考察经济效果时,要注意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的结合。(3)多样性。在进行经济效果评价时,要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效果,体现出其多样性。(4)波动性。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大自然的影响。(5)地域性: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受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大。同一生产技术在不同地区采用,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经济效果。(6)递

9、减性,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连续增加单项资源的投入,其经济效果逐步降低。 影响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基本因素:(1)生产条件。(2)生产经营方针。(3)经营管理水平。(4)社会条件与经济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6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农业企业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

10、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益越有保证。但如果流动比率太高,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资金过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影响企业获利能力。通常认为,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适宜。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时被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其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

11、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产权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的相对关系,表明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3)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用来衡

12、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通常用“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来近似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从长期来看,企业若想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率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资产管理效率是指企业管理和运用企业资产的效率。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

13、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越短,说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越高。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资金占用水平越低。 2016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背诵: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对比分析

14、方法,是指将调查和实验所收集到的各项农业经济效果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分组,根据可比性原则将性质相同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区别经济效果的大小,从而选择最优农业方案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类型可细分为平行比较法、分组比较法和动态比较法三种。比较方法:(1)平行比较法是对不同方案,通过采用多个指标,列成平行表进行综合比较,评定其经济效果的优劣。采用平行比较法的步骤是:确定评价对象;选择评价指标;收集整理资料;列出平行比较表;综合比较分析并选出最优方案。(2)分组比较法是按一定的标志进行分组,按每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优方案。(3)动态比较法是根据不同时期的资料,采用动态数列进行比较分

15、析,从而揭示经济现象中的依存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内容: (1)规模比较。一定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的自然条件要求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与之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规模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劳动力,土地面积,产量、产值、资金占用等,而这些规模指标适用于不同经营条件,而我国当前主要选用土地面积作为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小的衡量指标。 (2)水平比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入水平,二是产出水平,具体表现为总量水平和平均水平。总量水平如总产量、总产值,具体可以分为时点水平和时期水平。平均水平如亩产量、亩成本,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典型水平和集中趋势,在获得平均水平指标时,应注意资料的代表性和个体差异性。 (3)速度比较,指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两个不同时间发展水平的比较,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化的相对程度。 (4)结构比较。农业生产结构有三个层次: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即农村内部的一、二、三产业;二是农业内部结构即农、林、牧、副、渔结构以及种植内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结构;三是农业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