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240826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法的初步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的初步认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谈话。(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做出神秘的样子)今天是小精灵明明的生日。(2)多媒体显示小精灵及

2、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我邀请了一些客人。瞧,他们来了! (多媒体显示4位小朋友)。妈妈端来一盘橘子,让我分给4位朋友,我该怎么分呢?2讨论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用1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每人同等数量的橘子)。(2)每人分到几个橘子?为什么要这样分?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分配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每人分得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重新均等分配。把全部橘子分完,每人分得同样多。只分了一部分橘子,但每人分到的是同样多的。(3)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配结果,并说出理由。(4)教师小结:像这样,每人分到同样多的橘子,你知道数学上把这种分法

3、叫什么吗?揭示课题平均分。3举例,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均分?师小结:看来平均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4理解“份数”的含义。(1)这里有一些桃子,看一看是不是平均分的?用手势判断。多媒体依次显示不同分法。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比较。(多媒体显示)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如果平均分成3份,你会分吗?试一试。学生在题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4)学生展示分的结果,并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合理、正确、美观为评价标准。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题纸举起来给大家看看。5考考你。(情境)刚才,大家帮明明平均分好了橘子,明明很感激大家。现在他想把8块糖

4、平均分给4位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法呢?多媒体显示下图:学生手势选择,并说明理由。师:第(3)种分法每份都是4块糖,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分法呢?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平均分成几份。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明的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树结果子啦!(多媒体显示神奇树)。明明为了感谢大家,特意摘了许多,让我分给大家。想要吗?就在2号袋中。为了使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的水果,要求:(1)请你把2号袋中的水果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每一个人。想想怎么分?(2)动手分一分。分完后互相说说你的分

5、配方法。2学生操作分配,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1)按个数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给4个人。(2)先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多出来的再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分,直到分完,(3)用乘法口诀来分。(4)用除法算一算再分。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分法。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他们的分法。师: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分法。这些分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分法?说说理由。三、拓展应用1巩固加深。师:这位小朋友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多媒体出示题目)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请你帮帮我!(1)师: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每盘放几

6、个?(2)如果有4个盘子呢?(多媒体增加盘子数)(3)这12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4)全班交流。2应用。(情境)明明的妈妈告诉我们一件事,有 5个人要买同一筐橘子(多媒体显示一筐橘子),为此发生了争论。怎样分才能使5个人都满意呢?小组商量,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相互质疑、解疑。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要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

7、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2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来,他是把6个桃从中间分开(), 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3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样性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

8、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本节课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