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谈拼音教学的“五结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24059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谈拼音教学的“五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谈拼音教学的“五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谈拼音教学的“五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谈拼音教学的“五结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拼音教学的“五结合” 我校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已一个多月了,现就我校拼音教学情况,谈谈拼音教学“五结合”的实施办法。 根据我校一年级新生来源于本校学前班(有一些拼音基础)和来源于多所外校(无拼音基础)的实际情况,结合人教版第一册实验教材的特点,我们提出了拼音部分“五结合”的教学策略。一、新授与复习相结合 我们从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出发采取分层施教的原则,设计了“情境引入认识(复习)拼音选音节组词说话一读记儿歌认识生字”的教学模式,既有效地利用了教材的优势,又照顾了各个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二、发展语言与拓展思维相结合 这个策略的实现主要是因为教材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这些图与学习内容的有效整合,既

2、利于儿童学拼音、发展语言,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如,学生对教材给声母“ d ”配的图不太满意,于是教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最恰当的图画在书上。结果有些画了一匹马,因为马蹄声响“ d 、 d 、 d 、”;有个孩子却在马上画了一个人,手拉着缰绳向前跑,他的解释是,骑马的人像“ d ”的那一竖,缰绳与马头、到马背像一个圆,再配上马蹄声响“ d 、 d 、 d ”。这样形和声都有了,这可真有自己的创意。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部分汉字,怎样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弥补因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阅读材料而带来的不足呢?我们建立了每周“三读”的制度。即:读报。每周

3、由教师在早读时指导学生读一种拼音报、由家长指导读一次时事类报;读句。每周由教师选一句格言或名句,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记。读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由语文教师和图书管理员一起组织到图书室,阅读带拼音的童话故事,并讲一讲故事。四、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书写拼音时,一般请学生先观察写法,再由学生示范写,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只针对难点作重点示范。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五、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以课程标准提出的“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指导思想,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计算机课上用拼音的方式输汉字,当学生看到输入音节就能在电脑上输出汉字时,无不欢喜雀跃,自觉地产生了要提高打字速度,一定要学好拼音的欲望。有了这种想法就有了学好拼音的动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如,与艺术相结合给儿歌配画、把儿歌编成课本剧演出等,既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又丰富了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第六周,我们分别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考查。结果如下:拼音生字全对率 98 4 全对率 67 8 正确率 99 1 正确率 92 4 一分钟阅读量(字) 150 350 50 149 20 49 20 以下21. 7 56.9 15 3 6 1 通过一个多月的实验,我们感到,人教版实验教材综合性强,内容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显示,我们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