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指南共识解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24001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指南共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指南共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指南共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指南共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指南共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指南共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指南共识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萎缩性胃炎、肠化、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共识解读目录萎缩性胃炎、肠化、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共识解读1一、什么是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11、萎缩与肠化(CAG)22、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GIN)23、CAG和GIN都有癌变的可能2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与胃癌关系密切 的一种病理状态,很多朋友查出来后忧心忡忡,不知道何去何从;临床上医生对于如何处理, 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20年11月,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 牵头,联合发布了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今天

2、,我就这个最新的共识,用最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解读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什么是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是临床概念,癌前病变是病理概念,都代表着一种癌前期的状态,都有可能发 展为癌。癌前疾病是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但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如慢性萎缩性 胃炎、肠化、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胃肥厚性的胃炎、恶性贫血等。癌前病变是指已经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即异型增生又称上皮内瘤变;1、萎缩与肠化(CAG)胃黏膜萎缩是指胃腔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小凹变浅。胃黏膜萎缩包括生理性 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其中病理性萎缩又包括非化生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两种类型。肠上皮化 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

3、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 细胞,它是胃粘膜损伤的一种指标。进展为胃腺癌最常见的胃黏膜状态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 生,统称为CAG。2、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GIN)匹1=1又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 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是正常胃粘膜转化为胃癌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重 要的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3类;其中轻中度的异型增生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 N);重度异型增生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3、CAG和GIN都有癌变的可能根据肠型胃癌的Correa模式,发展路径为: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

4、炎-肠化生-IN-胃癌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GIN均有发生胃癌的风险。但癌变几率不同,萎缩性胃炎、肠 化、异型增生的风险依次增高。胃黏膜萎缩范围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但一般经过 异型增生阶段。所以萎缩和肠化要避免其进展为HGIN。因为HGIN有较高风险发展为癌,于448个月中位期内进展为胃癌的比例为60%8 5%,相较于LGIN进展风险显著增加。二如何诊断和分级?胃黏膜的癌前病变主要依靠高清染色内镜+病理活检进行诊断;血清胃蛋白酶原I与胃蛋白酶原口比值(PGR)和胃泌素17( G-17)有助于判断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和程度。1、萎缩根据萎缩的范围和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四期。慢性萎缩性胃炎严

5、重程度的胃炎评价系统分期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分期2、高清染色内镜在诊断胃黏膜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方面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高清染色内镜(无论有无放大功能)可用来诊断胃黏膜癌前状态,指导精确活检并进行临床分期。高清染色放大内镜下的亮蓝噂 有助于判断肠化生的存在和范围。3、对于CAG、肠化生和IN,建议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i感染,可采用尿素呼气试验、组织学或血清学检测方法。三、治疗1、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阻滞胃癌进程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约50%,如果在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之前根 除,则可获得更好效果。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异时胃

6、癌发生风险降低50%。有胃癌家族史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更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生风险可降低70%。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吗?肯定可以降低(肠型)胃癌发生风险!降低风险的,人群再惑架率影响因素研究样本大小施彷时间柢短、干顼人群年酵是否按有无要爆/肠化妙层 尊是否补充抗管化搏、 鼻 *,*Pt既讶妒必4RMJ文献报道的根除地门螺杆菌降4氐胃癌风险萎缩.股化发生前:Iftu%无症状人群干预:50%早期胃癌内锐下治疔后:她胃癌家族史WK aOifiJSSjST.TS.K CRbIe L iiKvr *1M 22i J zU UH果耍至下*不同阶段的 干预效果口im p. E 蛔 J Mkd.

7、 2IUMJ7K UMS - c hm|U * |:ryl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期胃癌ESD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一种内镜下操作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安全、有效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 术,不会改变胃的原有生理结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残胃癌的风险。3、胃黏膜保护剂、叶酸、中药制剂叶酸通过增强癌前病变上皮细胞的凋亡而预防胃癌发生。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c、b12等)和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平者,适量补充 叶酸可改善CAG的组织学改变;胃黏膜保护剂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 但对萎缩

8、的改善作用尚有争议。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将CAG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 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六型,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合左金丸、黄芪建中汤、 连朴饮、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治疗。中成药如胃复春、摩罗丹等也可主治萎缩性胃炎。四、监测和随访1、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可每23年复查胃镜;2、累及全胃的重度CAG ( OLGA系统和OLGIM系统分期为皿和IV期)建议每12 年复查高清内镜,轻中度、局限于胃窦的CAG建议每3年复查胃镜;3、高清染色内镜显示边界不清的LGIN建议每年复查高清染色内镜,边界清晰、未行 内镜治疗的LGIN建议每6个

9、月复查高清染色内镜;4、行内镜下治疗的IN或早期胃癌,建议治疗后36个月复查高清染色内镜,并按照 胃黏膜的基础状态确定随访间隔;5、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和监测流程: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和监测流程注:CE为化学染色内镜;NBI为窄带成像技术;FICE为内镜电子分光图像处理;H.p ylori为幽门螺杆菌;UBT为尿素呼气试验;LGIN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为高级别上 皮内瘤变;OLGIM为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PG为胃蛋白酶原;ESD为内镜黏膜下剥离 术;CAG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虚线框内为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参考文献: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